浙江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现状及制度的研究
章叶英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本文为2012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杭州民间融资调查与民间借贷市场构建研究”,项目编号A12YJ05)、2012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 (“浙江民间融资调查与民间借贷市场构建研究”,项目编号Y201224957和“高新技术企业初创期融资策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项目编号Y20122302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是整个社会一直探讨的话题。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型企业的前身。国家的发展需要中小企业的不断创造和发展,而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小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诸多阻碍,尤其是融资难度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浙江中小企业的各融资数据的调查,分析浙江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现状,并由此讨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民间融资;浙江;中小企业;现状;制度
中小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小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诸多阻碍,尤其是融资难度的问题。而小型企业如果通过正规的金融机构则花费的成本太大,对企业的发展会造成更多的阻碍。因此,要加大民间融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浙江作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的省份之一,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得益于中小企业的发展。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是推动了民间融资在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民间融资以它的自由性也带动了很多不法融资机构的衍生,高利贷、违规借贷等等组织也纷纷出手,不仅没有为中小企业带来帮助,甚至加重了企业的压力,加速了企业的倒闭。国家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制定相关的法律制度并予以完善,加大执行力度,要正确的看待我国中小企业与民间融资相匹配的现实,大力扶持,承认民间融资的合法性。
一、浙江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的现状
浙江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达。截至2012年底,浙江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50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255万户,民营企业78万户,民营企业总量同比增加8%,占内资企业比重达到87%。据了解,5年来,民营企业的数量年均增速达13%,截至2012年底,从事三产的民企达到43万户,占比超过50%。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定,小型工业企业的年销售额认定标准为3000万元以下。根据银监会的规定,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和企业年销售额3000万元以下为小企业。按照这个标准,浙江中小企占浙江省内所有企业总数的99%以上。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民间借贷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有一种被广泛认同的说法是,没有民间借贷就没有民企的发展。特别是2011年以来, 随着民间借贷危机、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浙江民营企业生存状况让人关注。调查显示,中小企业群体普遍反映融资难。
1、浙江中小企业民间借贷比例高。民间借贷长期以来是中小企业及个人融资的重要渠道,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无门只有求助于民间融资。民间借贷深入正规金融难以触及的角落,缓解中小企业和“三农”的融资困难问题,填补因金融不愿涉足或供给不足所形成的资金缺口。在2011年6月到7月之间,北京大学和阿里巴巴组织了对浙江省的温州、金华、宁波、绍兴等七个城市的94家小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和调查,同时还在网上对两千多家小型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在浙江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通过亲友及民间借贷,这种方式占据了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仅有百分之二十一以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作为融资渠道。还有百分之七以小额贷款和公司典当方式。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银行的融资成本高、小企业可融入资金少、贷款利率上浮等等。
2、资金链常出现断裂。民间融资具有一定的优化资源配置功能。能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资金不足等问题,使中小企业在巨大的竞争和压力下得以生存和发展。也正是由于浙江民间融资的不健康发展制约了浙江许多的中小企业的发展,甚至将一些中小企业推向了破产。尤其是2011年,在浙江的温州、台州、义乌等地陆续的发生了多起中小企业破产,企业主出逃的事件。浙江省人大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温州市399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已停产企业有140家,产值同比下降有2776家,下降面达57%。
3、民间高息借贷异常明显,职业放贷已成产业,,甚至企业移用生产资金参与资金拆借、高息牟利。扭曲的逐利心理和通胀的压力,导致大量民间资本没有进入银行体系和实体经济,而是通过民间借贷市场和变相的资金借贷产业体系高利放贷,层层加息,最终因贷款人无力偿还引发经济与社会问题。民间借贷案件、非法集资和非法吸纳公众存款案件,诱发了各类犯罪。从公安立案侦查和法院受理的情况看,此类案件数量攀升、涉案标的金额大幅增加、涉案主体人员范围扩大。涉案主体人员不仅有一般居民,还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银行从业人员,更有中小企业、职业放贷机构和资金掮客。现在,民间借贷不仅仅是浙江,全国多地民间融资和民间借贷异常活跃,愈演愈烈的“高利回报”注定是一种无法持续的游戏,资金链断裂给众多参与者带来损失。规模巨大的民间借贷如同地下暗流,游离于正规金融监管体系,不为货币政策和调控政策制定者所掌握,造成货币政策调控效率降低。
4、民间借贷退潮导致银行不良率上升。浙江地区民间融资发达,以前企业出现资金缺口,可以通过民间借贷进行融通,垫资、过桥等方式解决,但是2011年以来,民间借贷开始萎缩,企业无法弥补资金缺口,不能按时归还银行贷款,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体系传递。由于企业普遍存在互保关系,随着担保链上企业因互保单位出险、不愿续保、无法续保等原因,使得部分企业还贷及续贷都出现了困难,因此直接出险企业通过互保链又将风险传导到担保和被担保企业,导致银行不良贷款持续上升。 随着不良贷款率的上升,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难度也在增加,无形中进入恶性循环。不管是企业跟企业间,银行跟企业间,个人跟个人间,大家谁也不敢相信谁,银行惜贷严重,贷款的门槛也越来越高。民间借贷危机和银行信贷紧缩导致温州银行的不良贷款持续上升,这又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难上加难。
二、浙江发展民间融资的制度研究
2012年3月正式获批的温州金改方案,主要从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引导民间投资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浙江民间融资要以温州金改为契机,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完善和实施。
1、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为民间融资提供法律保障
浙江可以针对省中小型企业民间融资的现状制定相应民间融资保护法,为融资双方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护,使各城市的民间融资有更大的生存空间,也是使民间融资更加健康的发展。同时要对民间的非法金融机构予以坚决的打击,比如高利贷以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的民间融资。允许中小企业以吸收股本金以及职工内部集资等融资方式。同时要依靠法律手段规范民间融资的流程,使其更加规范化和契约化。当然,在这种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民间融资的能力,以此为基础来建设民间融资正规化。避免一些中小企业无力承担。
2、加强对浙江民间融资的监管
上文也对浙江省的民间融资情况作了调查。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是亲友之间的借贷。因此,要对民间融资管理,首先是要对亲友借贷进行管理。对亲戚朋友间的互助借贷不能过多的干涉,而主要是对其进行保护,鼓励其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其次是对中小型企业内部集资活动的管理,主要的方式是对其进行引导。减少审核控制和风险,让员工的投资更加合理;最后的对民间融资的中介进行严格的管理,务必要加大监督,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可以建立相应的举报制度,完善规范、高效的管理机制。
3、完善浙江省的民间融资机制
建立完善的民营金融机构,为民间融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2010年5月7日中国政府颁布了“新非公36条”,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明确了为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要公开透明,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不得单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金融服务行业中比起旧的“非公经济36条”,新文件更是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这一条例有效的推动了民营资本进入金融行业。因此,要趁热打铁,以“新非公经济36条”的基本精神为基础,制定民营资本进入金融行业的各项规则和章程。鼓励民间融资参与个大型正规的银行。同时在民间融资的内部也要健全体系。我国还有很大一部分中小型企业对财务的管理上缺乏完善,没有专门的财务部门,财务人员专业水平低下,财务报表不过具体和准确,财务信息不够完整合透明等等。这些财务信息都是与融资债权人迫切需求的资料,是企业的“信誉卡”。所以,一定要对不完善的财务制度进行管理和改进,建设为一个正规的诚信系统,以推动与民间融资的合作,促进企业的发展,也推进民间融资的发展。
4、建立多元化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要突破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使中小企业重现生机和活力,就必需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立多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在引导和推进民间融资组织转变为规范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机构的同时,对于现有国有商业银行体系中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功能,可以采取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方式将其独立设置成定位于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小企业信用体系与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信用体系可以通过大大降低信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由此引起的潜在成本(例如监督成本),从而对中小企业信贷产生激励作用。通过担保机构资信评级、业务指导、人员培训、运行监测、政策激励、风险警示等一系列监管措施,促进担保机构规范有序发展。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制度要求的企业信用制度,包括企业经济档案制度和个人信用体系。可尝试建立企业信用记录及公布制度,对符合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合法诚信经营的小企业,重点给予信贷支持。对信誉好、前景较为乐观的企业,要通过贸易融资、封闭贷款、短期授信等方式给予支持,以帮助企业尽快扭亏为盈。政府要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开展为中小企业信贷服务,健全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的力度。
参考文献:
[1]金丹.浙江中小企业民间融资现状及制度探究[J].决策与信息:下旬,2012(12)
[2]苏以云.浙江民间融资1500亿谁在造就“民间金融”[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7(10)
[3]李有星,徐雅婷,李龙政,陈飞丹,范俊浩.把脉浙江民间融资,引导现代法治金融——“民间融资引导与规范”研讨会综述[J].浙江社会科学,2011(2)
[4]戴瑞姣,李细满.浙江民间融资监管困境及其监管机制构建[J].改革与战略,2013(1)
引用:本文已由现代商业杂志出版,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商业
投稿流程:投稿到邮箱(xdsyzzs@126.com) ---- 等待审核结果(三天之内) ---- 审核完毕并回复稿件录用情况(以邮件的形式回复) ---- 作者确定发表 ---- 办理相关手续后安排排版出刊 ---- 出刊邮寄。
本文编号:15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5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