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赣州市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项目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3 01:12
【摘要】:俗话说“安居乐业”,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有一个温暖的家,可以说是人生最重要的目标。住房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是一个关系国家安定、百姓安心的重大社会稳定问题。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一直致力于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住房保障发展道路。二十世纪末,我国住房建设和房地产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总体上得到了极大改善,住房状况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城镇居民住宅人均建筑面积1978年为6.7平方米,1998年为18.7平方米,2007年为28平方米。另一方面,城镇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中低收入家庭无力购买商品房,遭遇住房窘境,生活满意度日趋下降。各地的发展水平也极不均衡,住房水平的“贫富”差距也越拉越大,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要求改善住房、关注民生的呼声日益高涨。 从2004年以来,赣州市在响应国家举措顺应民生的同时借鉴国内外住房保障建设的经验做法,结合自身实际,大力推进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探索住房保障工作新思路,逐步构建了保障性住房的项目体系。本论文在国内外住房保障理论、制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赣州市目前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体系作了详细的介绍和评价,尤其是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作了剖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新的政策导向、结合赣州实际,提出了保障性住房项目规划体系的构成思路和目标:即按照“大保障、全覆盖”的思路,以“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为原则,全面完善以公共租赁房为主,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廉租住房等多种形式为补充的具有赣州特色的赣州市中心城区住房保障项目规划体系。 本文分六大章节,第一章为引言,主要阐述了课题的背景和意义;第二章介绍了住房保障的概念、内涵及相关理论;第三章为国内外住房保障体系的现状;第四章则对赣州市中心城区目前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章则是结合实际情况,对赣州市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进行项目规划,创造性提出了赣州市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项目规划体系设想,,是本论文的创新点和重点;第六章则是结论和展望。
【图文】:

过滤模型


恢复到凭借市场机制来调节资源供求关系的状态。.4 住宅过滤模型与梯度消费理论.4.1 住宅过滤模型住宅过滤模型描述了不同住宅子市场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以及住宅从一种用一种用途的过程。首先假定:(1)三种收入群体(即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有不同层次的需求;(2)经济状况的改变导致人们对住房要求的改变,并且呈正(3)在住房升级换代中,总是会过滤出落后但仍能满足居住需求的换代产品;(4)产足较低收入层次住房需求,形成市场过滤型供给。

需求曲线,租金,支付能力,住房市场


假设最初住房市场呈现出图 1 所示状况,即低等级住房供应数量 QL 不足,当政府取实物配租模式后,即政府直接拨款建设廉租房,而这种行为属于独立于住房市场之外非市场行为,该模式的实施使得低等级住房市场的需求量减少,需求曲线由DL下降为DL需求减少部分正是廉租房申请家庭数量,租金水平相应地也从 RL 下降为 RL*,因此大开发商从低等级住宅市场撤出,住房供应数量由 QL 下降为 QL*。中等住房市场由此产生联动效应。本来中等级住房由于老化折旧等原因,租金水平断下降,当下降到接近低等级住房正常市场租金水平 RL 时过滤到低等级市场中,由低入阶层继续使用。可是低等级住房租金也下降到了 RL*,也就是说那些应该过滤到低等住房市场的中等级住房的租金价格比 RL*高,因此这部分中等级住房无法正常过滤到低级住房市场,相当于中等级住房供应量加大了,供应曲线由 M 右移为 M*。而中等收入层由于无人接手自己的旧房,也就无法收回资金,购房能力减弱,需求曲线由 DM 下降DM*,导致租金水平由 RM 下降为 RM*,因此开发商同样也不再愿意开发中等级住房了同理,高等级住房市场中的租金水平也因中等级市场租金的下降而下降,最终也导致高级住房建设受阻。2)租金补贴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9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住房保障司2010年工作思路[J];城市规划通讯;2010年08期

2 陈杰;;我国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与融资:回顾与展望[J];现代城市研究;2010年09期

3 ;齐骥在保障性住房管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建管并重 全面提高住房保障工作水平[J];城市规划通讯;2010年14期

4 李忠林;李迅;;浅议利用外汇储备设立国家住房保障投资公司[J];中国金融;2010年02期

5 ;住房保障:政府责无旁贷[J];领导决策信息;2007年36期

6 ;齐骥在保障性住房管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建管并重 全面提高住房保障工作水平[J];城市规划通讯;2010年15期

7 刘大正;;青岛:保障性住房将网上监控[J];东北之窗;2008年07期

8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落实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确保完成住房保障目标任务的意见[J];郑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08年07期

9 孙仲;;保障房建设上,政府应牵着开发商鼻子走[J];观察与思考;2010年07期

10 钱瑛瑛;张思;;低碳城市发展理念下的上海住房保障发展策略[J];中国房地产;201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新;肖楠;张皓;;北京市住房保障监测体系建设与评价[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2 韩桂兰;;进一步完善东北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研究[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冯雨峰;黄扬飞;;基于保障模式和购房能力的公租房需求量预测——以浙江省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黄艺红;周玉梅;;“住有所居”何以可能——吉林省中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体系构建[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王剑飞;康飞;;浅谈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以日本为例[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吴翔;武凤文;邓云康;;基于生态城市理论分析的保障性住房公共空间设计研究[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孙海春;蒋伶;;南京保障性住房布局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孙海春;蒋伶;;南京保障性住房体系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于晓影;吕学昌;陈磊;陈翠;;土地紧缺背景下保障性住房可持续供应研究——以济南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郑晓华;陈乃栋;许丹艳;;制度约束与行动框架——谈我国城市保障性住房的规划选址[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木子;约谈和问责:住建部剑指保障房操作违规[N];证券日报;2011年

2 韶关日报记者 李方静 通讯员 章程;今年完成13036户任务[N];韶关日报;2011年

3 记者 练情情;政府卖地收入5%用于建保障房[N];广州日报;2011年

4 记者 李舒瑜;骗购最高罚20万 终身不得再申请[N];深圳特区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张晓红 见习记者 唐智奇;今年确定保障房项目15个[N];珠海特区报;2011年

6 记者赖伟行 通讯员余洋 穗房宣;今年筹集8.5万套保障房[N];广州日报;2011年

7 记者 陈晓薇 彭琰 实习生 屈宏伟;骗租不终身处罚 骗购要终身禁购[N];深圳商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杨刚;保障房 让更多人住有所居[N];遵义日报;2011年

9 新华社记者 张涛 徐岳;天津破解保障房建设的投融资困局[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黄莲;保障房冲关“命门”[N];经济观察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建平;中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陈涛;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规模动态仿真及其优化配置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3 李允;中国大都市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的困境与出路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4 周卫嘉;网络关系、保障性住房政策对住房价格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许雷;区域性中心城市保障性住房投资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李洪侠;城镇基本住房保障体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7 徐东辉;中国公租房制度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朱婷;住房公积金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焦怡雪;城市居住弱势群体住房保障的规划问题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年

10 董昕;中国房地产业的公共投资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敏;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地方政府的角色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茜;外来引进人才的住房保障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韩钰;风险社会下城市“夹心层”群体住房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雅迪;城市房屋拆迁中的住房保障法律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5 沙凯;我国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瑞雪;大连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7 贾卫卫;完善山西省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刘然;基于西安小气候特点的保障性住房节能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9 辛鹏程;广州市“夹心层”群体的住房保障问题及对策建议[D];暨南大学;2011年

10 苏开成;县级地方政府在保障房建设中的职能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10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2710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e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