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论我国私募证券转售制度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7-06-29 09:07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私募证券转售制度的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提出完善我国私募证券转售制度的建议。文章共分为引言、正文及结语三个部分,正文部分共四章。正文第一章是对与本文主题相关理论背景进行分析,为下文做好铺垫。第一节对私募证券转售制度相关概念和文章所研究的范围进行界定;本章第二节、第三节讨论了私募证券的特征及对其转售进行限制的必要性、合理性,并且在私募证券转售限制规则中要平衡投资者利益保护及维护私募发行的效率这一对矛盾。正文第二章分析了我国私募证券转售制度现状并指出其缺陷。本章前两节对我国的合格投资者制度、私募证券转售规则及转售市场进行了分析考察,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第三节在前两节的基础上总结得出我国私募证券转售制度的最主要缺陷是合格投资者制度不健全、转售规则缺失、转售市场不完备。在正文第三章,笔者考察了美国私募证券发行及转售立法经验,并从中得出对我国的启示。笔者认为,为防止关系人与发行人联合损害投资者利益,应当对发行人的关系人持有的证券及对来源于关系人的证券进行更多限制,此外还应当根据投资者的需要保护程度完善我国的合格投资者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私募证券转售的一般市场和适用于机构投资者的特别市场。正文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本章在本文第二章、第三章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私募证券转售制度的建议。本章第一节提出要结合私募证券转售端控制与受让端控制来完善我国私募证券转售制度,并指出要扩大《证券法》的调整范围,及在《证券法》中规定私募发行及转售制度。本章第二节提出建立以“需要保护标准”为基础的合格投资者制度,完善合格投资者判断标准,并对投资者进行分层设计和分类保护;第三节提出完善我国私募证券转售规则的具体措施,重点在于确保转售者具有真实投资目的和确保受让人具有相应投资能力,并规定向专业机构投资者豁免转售限制;第四节提出完善我国私募证券转售市场,提出应建立分层次的私募证券转售市场,对于相对公开透明的全国性市场可适当降低投资者资格要求,而在透明度较差的区域性市场则设定更严格的投资者准入,应适当考虑不同类型证券的不同特性设置不同的私募证券转售规则。
【关键词】:私募证券 转售限制 合格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51;D922.287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引言8-13
  •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8
  • 二、问题的提出8
  • 三、研究方法8-9
  • 四、文献综述9-11
  • 五、论文结构11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11-13
  • 第一章 私募证券转售制度概述13-17
  • 第一节 私募证券转售相关概念13-14
  • 第二节 私募证券的特征14-15
  • 第三节 私募证券转让限制的必要性及合理性15-17
  • 一、私募证券转售限制的必要性15
  • 二、私募证券转售限制的合理性15-17
  • 第二章 我国私募证券转售制度现状及其缺陷17-26
  • 第一节 我国私募证券转售制度立法现状17-23
  • 一、合格投资者制度及投资者人数限制17-21
  • 二、持有期限限制21-22
  • 三、信息披露规定22-23
  • 第二节 我国私募证券转售市场现状考察23-24
  • 第三节 我国私募证券转售制度的缺陷24-26
  • 第三章 美国私募证券转售制度经验及启示26-36
  • 第一节 美国私募证券转售制度立法经验26-34
  • 一、美国私募证券发行制度概述26-29
  • 二、规则 144(rule 144)安全港规则29-32
  • 三、规则 144A(rule 144A):私募证券转售限制新路径32-34
  • 第二节对我国的启示34-36
  • 第四章 完善我国私募证券转售制度的建议36-45
  • 第一节 立法路径:转售端控制与受让端控制相结合36-37
  • 第二节 完善私募证券合格投资者制度37-40
  • 一、确立以投资者“需要保护标准”为基础的合格投资者制度37-38
  • 二、完善投资者资格判断标准及投资者资格限制方式38-39
  • 三、对投资者资格进行分层设计和对投资者分类保护39-40
  • 第三节 完善私募证券转售规则40-43
  • 一、完善对发行人的“关系人”限制规则40-41
  • 二、规定发行人的“合理注意义务”及完善转售规则41-43
  • 第四节 完善我国私募证券转售市场体系43-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9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9-50
  • 后记50-5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云升;论虚假陈述与损害间的因果关系[J];商业研究;2002年17期

2 杨思斌;王学忠;;试论虚拟网上证券交易场所的法律监管[J];财贸研究;2006年01期

3 王国刚;中国金融:走出“分业经营”的体制误区[J];当代财经;2004年01期

4 廖峻;易锦媛;;证券法信息披露制度中的“重大性”标准[J];当代经理人;2006年15期

5 徐明;蒋辉宇;;外国公司在我国证券发行与上市的法律问题[J];东方法学;2009年02期

6 杨峰;涂永前;;跨境证券侵权损害赔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7 张铁根;证券交易中中小股东知情权的保护与民事法律救济[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郭锋;;内幕交易民事责任构成要件探讨[J];法律适用;2008年04期

9 郑远民,熊静波;关于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法律思考[J];法学;2001年08期

10 刘小闹;;试论股指期货推出的法律环境[J];法制与社会;2008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辉宇;境外企业境内股票发行与上市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颜晓闽;美国证券法律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静;资产支持证券的监管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蔡迪;美国联邦私募基金法律制度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许祥殊;证券法制演进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张明远;证券投资损害诉讼救济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7 梁维和;中国加入WTO与金融业改革开放[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宋德社;证券监管法律制度的国际合作[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张泽来;新兴市场ADRs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文建秀;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中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私募证券转售制度的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72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4972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8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