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一致与冲突:东盟与欧盟经济政治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30 12:09

  本文关键词:一致与冲突:东盟与欧盟经济政治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厦门大学》 2009年

一致与冲突:东盟与欧盟经济政治关系研究

肖斌  

【摘要】: 在过去几十年里,区域组织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大量的出现,推动了国际体系向多极化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以及国际政治行为体相互依赖的加强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国家间关系的调节越来越多的求助于区域性国际组织,区域性国际组织对外关系的能力也因此而增强,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区域性国际组织之间的联系也渐渐成为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现象。在20世纪70年代初,东盟与欧盟之间的关系率先代表了这种发展趋势。作为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间关系,东盟与欧盟30多年的合作为国际关系中的区域间合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东盟与欧盟区域间经济政治关系的研究,分析和讨论东盟与欧盟经济政治关系的演变,归纳和总结东盟与欧盟在经济政治方面的合作形式以及合作内容,找出东盟与欧盟关系中的问题及原因。具体内容为:(1)国际政治中东盟与欧盟的产生、地位、作用及对外关系;(2)东盟与欧盟经济政治关系发展阶段、动因及现状;(3)东盟与欧盟经济贸易领域中的合作机制、贸易自由化进程及问题;(4)东盟与欧盟政治安全领域中的合作形式、在政治安全方面的合作内容,以及政治安全关系中的问题;(5)对东盟与欧盟经济政治关系中的合作与障碍、冲突的本源性分析,以及对双方关系的展望。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梳理,本文认为东盟与欧盟经济政治合作虽然对双方意义重大,但是由于双方历史、经验和传统上的巨大差异,双方合作的政治意愿都没有强大到足以弥补观念上的差距。不过,从长远来看,东盟与欧盟关系将继续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双方的重要性在各自对外战略中将不断提升。通过对东盟与欧盟政治经济关系深入分析,本文重点指出:(1)东盟与欧盟经济政治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不对称的;(2)双边与多边合作模式将继续是东盟与欧盟发展的基础;(3)经济因素是东盟与欧盟关系发展的巨大动力;(4)东盟与欧盟之间合作有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5)东盟与欧盟关系中的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非根本性;(6)东盟与欧盟关系对中国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其积极意义要大于消极意义,中国应该准确把握和处理好东盟与欧盟关系的发展,积极引导和支持东盟与欧盟之间的良性互动,减少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75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4
  • 导论14-23
  •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4-15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15-20
  • 三 研究的思路、方法与框架20-21
  • 四 本文创新的尝试21-23
  • 第一章 国际政治中的东盟与欧盟23-58
  • 第一节 东盟的产生23-39
  • 一 东盟产生的背景26-28
  • 二 东盟的发展阶段28-34
  • 三 东盟对外关系的发展34-39
  • 第二节 欧盟的产生39-54
  • 一 欧洲联盟产生的历史动因40-41
  • 二 欧洲联盟的现实发展41-47
  • 三 欧盟的对外关系47-54
  • 第三节 东盟与欧盟区域一体化的比较54-58
  • 第二章 东盟与欧盟关系现状及发展58-99
  • 第一节 东盟与欧盟关系现状58-66
  • 一 东盟对欧盟的政策58-59
  • 二 欧盟对东盟的政策59-61
  • 三 东盟与欧盟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61-66
  • 第二节 东盟与欧盟关系的主要成果66-70
  • 一 东盟与欧盟关系基本实现了制度化,多边外交渠道已成为双边关系的重要保证66-67
  • 二 东盟与欧盟关系中经济合作发展迅速,双方贸易与投资额不断增加67-68
  • 三 东盟与欧盟在发展合作方面效果显著,,合作领域不断扩大68-69
  • 四 东盟与欧盟开始重视和加强在政治安全领域的对话69-70
  • 第三节 东盟与欧盟关系发展的动因70-99
  • 一 理论视野下的东盟与欧盟关系70-79
  • 二 政治现实中的东盟与欧盟关系79-95
  • 三 历史因素是东盟与欧盟关系提升的社会基础95-99
  • 第三章 东盟与欧盟的经济贸易关系99-169
  • 第一节 东盟与欧盟发展经济关系的原因99-114
  • 一 欧盟自身经济实力是推动东盟地区发展的重要外部力量99-101
  • 二 东盟与欧盟经济关系历史悠久、联系紧密101-105
  • 三 注入地区贸易和投资的新动力105-109
  • 四 推动地区繁荣和发展:东盟的工业化与欧盟的贸易、投资109-113
  • 五 提高双方在世界经济中的国际竞争力,加强与其他地区谈判的筹码113-114
  • 第二节 东盟与欧盟的经济贸易合作114-151
  • 一 从对话到合作伙伴关系:东盟与欧盟经济贸易合作的演变114-126
  • 二 东盟与欧盟经济合作的主要机制126-132
  • 三 东盟与欧盟的经济合作132-151
  • 第三节 东盟与欧盟经济贸易中的问题151-169
  • 一 经济关系的不对称性是东盟与欧盟的经济关系中的根本问题152-160
  • 二 东盟与欧盟经济关系中的制度化冲突160-164
  • 三 东盟自身的发展问题164-169
  • 第四章 东盟与欧盟的政治安全关系169-235
  • 第一节 东盟与欧盟政治安全关系的演变169-178
  • 一 20世纪90年代前的松散型合作169-173
  • 二 20世纪90年代后的跨区域合作173-176
  • 三 面向21世纪的全面对话伙伴关系176-178
  • 第二节 东盟与欧盟的政治安全合作形式178-191
  • 一 政治安全关系中的“第一轨道外交”179-188
  • 二 东盟与欧盟政治安全合作中的“第二轨道外交”188-191
  • 第三节 东盟与欧盟的政治安全合作191-226
  • 一 东盟与欧盟在政治安全对话和协商机制建设上的合作192-198
  • 二 东盟与欧盟在恐怖主义问题上的合作198-204
  • 三 东盟与欧盟在缅甸问题上的合作204-215
  • 四 东盟与欧盟在移民管理、跨国犯罪治理和传统安全方面的合作215-220
  • 五 东盟与欧盟在人权问题上的合作220-226
  • 第四节 东盟与欧盟政治安全合作中的问题226-235
  • 一 双方政治安全关系中的战略重点不同226-230
  • 二 东盟与欧盟政治安全关系与经济关系发展不对称230-233
  • 三 东盟政治安全一体化很难在短期内实现233-235
  • 第五章 一致与冲突:东盟与欧盟关系再思考235-271
  • 第一节 东盟与欧盟伙伴关系中的合作与障碍236-246
  • 一 战略合作与障碍236-238
  • 二 制度合作与障碍238-240
  • 三 地区稳定合作与障碍240-244
  • 四 多边合作中的障碍244-246
  • 第二节 东盟与欧盟冲突的本源性分析246-254
  • 一 原则对结果246-248
  • 二 互补性对规范与标准248-250
  • 三 避免冲突与解决争议250-254
  • 第三节 东盟与欧盟关系的展望254-260
  • 第四节 本文结论260-271
  • 一 东盟与欧盟经济政治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不对称性260-261
  • 二 东盟与欧盟关系在双边与多边合作模式共存的基础上发展261-262
  • 三 经济因素是东盟与欧盟关系发展的巨大动力262-263
  • 四 东盟与欧盟之间合作有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263-264
  • 五 东盟与欧盟关系中的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非根本性264-265
  • 六 中国应积极应对东盟与欧盟关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265-271
  • 参考文献271-292
  • 一、中文参考文献271-275
  • 二、外文参考文献275-292
  • 附录 1:东盟成员国与欧共体合作协议(1980年3月7日,吉隆坡)292-295
  • 附录 2:东盟地区论坛第一轨道外交(1994-2008年区域间会议)295-303
  • 附录 3:东盟地区论坛第二轨道外交活动(1994-2004年)303-306
  • 附录 4:《东南亚国家联盟宣言》306-308
  • 附录 5:《和平、自由与中立区宣言》(1971年11月27日)308-310
  • 附录 6:《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310-315
  • 后记315-31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应俊;;浅谈欧元[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5期

    2 刘戈宏;迈向欧元的欧盟经济:现状、问题与前瞻[J];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03期

    3 李连仲,田吉龙;未来十年欧盟经济能赶超美国吗[J];了望;2000年23期

    4 田中素香,汪慕恒;当前欧盟经济面临的的问题与今后的展望[J];经济资料译丛;2003年03期

    5 刘云娥;;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发挥华商的作用[J];八桂侨刊;2005年05期

    6 ;广东进口东盟水果首季大幅增长 约占全国总量九成[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7年04期

    7 张俭;;边陲物流的崛起[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年13期

    8 莫晨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发展循环经济的研究[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雷海;刘阳;;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与散杂货航运市场[J];中国远洋航务;2008年09期

    10 李玉;;欧盟对华普惠制改革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启泉;寿思华;蒋小勇;;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参与东南亚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生产力发展[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2 张明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广西农业的发展[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3 龙海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对百色市热带水果生产的影响及应对措施[A];热带作物产业带建设规划研讨会——热带果树产业发展论文集[C];2006年

    4 刘咸岳;刘军;;欠发达地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面临的新挑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广西生产力发展对策研究[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5 陆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广西与东盟经贸关系的影响及对策[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6 胡海燕;;东盟小语种图书分编工作初探[A];广西图书馆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27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7 陈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下,全面提升广西旅游形象与地位的对策研究[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8 蓝天强;韦廷柒;;抓住中国-东盟博览会机遇,推进柳州流通现代化建设[A];“亚细亚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蒋菡英;;基于巴拉萨模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静态效益实证分析[A];2008湖南商务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获奖论文专刊[C];2008年

    10 张晓静;;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华社记者 王星桥;[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2 丁菲娅;[N];中国财经报;2003年

    3 杨广志;[N];经济日报;2003年

    4 李客循;[N];人民日报;2003年

    5 记者 何清平 张亦筑 实习生 孙寒敏;[N];重庆日报;2010年

    6 陈秋良;[N];经济日报;2003年

    7 记者 胡小兵;[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裘元伦;[N];国际商报;2001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 裘元伦;[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10 陈德照;[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斌;一致与冲突:东盟与欧盟经济政治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王良生;多边主义视角下的东盟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7年

    3 郑铭志;从日本与东盟的经贸合作到日本的东亚共同体构想[D];暨南大学;2006年

    4 王艳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周玉渊;东盟决策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程永林;区域整合、制度绩效与利益协调[D];暨南大学;2007年

    7 揭晓;从分散、合作到集体行动[D];暨南大学;2009年

    8 王凤玲;日本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李建民;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及一体化可行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锴;中国—东盟地缘经济关系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蔚;中国与东盟检验检疫合作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2 杨燕;重庆市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发展空间及拓展路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3 周颖;日本对东盟汽车产业的投资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4 蒋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之背景下南宁商业地产运营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5 闫涛;冷战后东盟对华战略与中国的应对[D];外交学院;2007年

    6 孟晴;中国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D];外交学院;2008年

    7 谢文斌;东盟自然人流动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周易武;不对称国际税收竞争下我国税收政策选择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杨静;中国与东盟10+1自由贸易区构建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10 牛燕;冷战后东盟的东亚地区合作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一致与冲突:东盟与欧盟经济政治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53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053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0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