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延边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8-31 05:04

  本文关键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国际经济合作思想及对中国的启示——马克思主义流派与非马克思主义流派的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延边大学》 2010年

延边劳务输出发展策略研究

陈策  

【摘要】: 对外劳务输出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服务贸易形式。所谓“对外劳务输出”,是指为别国他人从事劳动服务活动,旨在获取外汇收入的劳动力出国,又叫做“劳务出口”。对外劳务输出是人口跨国流动的一种重要形式,这种人口的跨国流动会对劳动力输出国与输入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延边的劳务输出具有以下特点即派出劳务人员多、规模大、收入高等,所以,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延边州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促进延边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劳务输出在延边已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拉动、政策促动、开放带动、城乡互动、有序流动”的格局,在创造出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延边地区出国劳务人员的人数起伏不定,劳务输出面临极大的挑战。 延边地区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金技术相对不足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充分发展对外劳务输出,对于充分开发和利用延边的劳动力资源、增加国民收入、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促进延边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因为,通过劳务输出可以使劳务人员素质的提高,实现从人力资源到人力资本的转换过程。劳务人员在国外学到的技术和专长,使他们返乡后自主创业成为当地致富的带头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延边地区的就业压力;劳务人员与海外人士建立的广泛人际关系,不仅会在客观上宣传了延边,而且也会对延边引进资金和技术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延边的劳务经济发展的速度,还要看与资源经济相结合的程度,只有二者得到完美的结合,才能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本文回顾了延边对外劳务输出的发展历程,详细阐述了延边对外劳务输出的现状、具有的优势、特点及对延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现实状况,结合当前国际劳务市场的发展模式以及延边地区的实际情况,找出延边劳务输出发展的差距。同时本文还指出了目前延边对外劳务输出的发展环境以及行业自身中存在的劳务市场输出面窄、劳务人员综合素质低、获取劳务信息不畅等问题,并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延边劳务输出的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49.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0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0-11
  • 1.4 文献综述11-15
  • 第二章 劳务输出及相关理论15-18
  • 2.1 劳务输出的含义及作用15
  • 2.2 劳务输出的相关理论15-18
  • 第三章 延边劳务输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8-30
  • 3.1 延边劳务输出发展现状18-26
  • 3.2 延边劳务输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6-30
  • 第四章 国内外劳务发展模式及其借鉴30-35
  • 4.1 国内发展模式30-31
  • 4.2 国外发展模式31-34
  • 4.3 国内外劳务输出发展模式对延边发展边劳务输出的启示34-35
  • 第五章 延边劳务输出发展的对策35-39
  • 5.1 加强对外劳务合作,扩宽劳务市场35
  • 5.2 面向国外市场,提高劳动者的竞争力35-36
  • 5.3 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36-37
  • 5.4 发挥政府作用37-39
  • 结论39-41
  • 参考文献41-43
  • 致谢43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文日;延边地区劳务经济现状与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红斌;当前国际劳务市场的特点及我国劳务输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贸研究;2001年02期

    2 马智利;徐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转移策略[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3 赵方强;大力发展劳务输出 缓解就业压力[J];重庆商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4 王斌;;国际贸易与投资关系及一体化理论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2009年12期

    5 李宁;管延江;;东北亚经济互动中的延边劳务经济[J];东疆学刊;2009年01期

    6 沈万根;延边地区对外劳务合作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北方经贸;2003年08期

    7 郑远民,蒋顺华;《服务贸易总协定》与中国的对外劳务输出[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刘权,罗俊翀;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现状与对策[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4年01期

    9 钟文波,贾兰春,马文明;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杨愉朗;;劳务输出是我国劳务市场亟待拓展的领域[J];河南财经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蓉;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佐县;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2 杨叶红;方新普;;体育产业概念界定及分类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王丽;;开展劳务输出 加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01期

    4 黄克安,李国清;中美贸易平衡与贸易利益[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史磊;;黑龙江省GDP与农业产业关系的实证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7期

    6 宋继清,李晓澜;两种视角下的二元经济[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石来兵;宁志钢;;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工业结构趋同性研究[J];兵团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8 亓昕;袁旦;;中国城乡社会结构性断裂引发的体育产业城乡布局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张冬冬;;论循环经济与资源型城市发展[J];商业研究;2006年16期

    10 陈俊;;金融海啸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明峰;冯少茹;贾志海;;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城市建设[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朱明峰;;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型城市产业体系探讨[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叶乘伟;;凭祥边境综合保税区产业布局战略研究[A];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与沿边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罗学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浅谈[A];现代科技与湖北新型工业化——第二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3年

    5 项朝阳;;发展打工经济——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选择[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张晨阳;;现代产业经济理论视角下区域汽车产业的主导作用[A];2003年11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刘航;;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国际经济合作思想及对中国的启示——马克思主义流派与非马克思主义流派的比较[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冀勋;区域开发中的主导产业选择与绩效评估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晨;我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复合系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伟;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陶春;中国稀土资源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方平;科技创新对我国渔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陈虹;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鲁春阳;城市用地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汤清;广东省金融支持下的产业转移溢出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高吉俊;吉林省延边州农业劳动力转移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10 李邃;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丽萍;海峡西岸经济区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关系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佳旭;朝阳市服务业结构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4 吴迪;湖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顾英;BE生物制药公司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燕;江苏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朱婉君;科技创新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磊;天津滨海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9 曹建军;论西部地区适度发展钢铁工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10 夏谱程;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云南省产业结构动态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超;产业结构现代化与高教结构改革——发达国家的经验及对我们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2 郭景璐;;以诚信打造国际劳务品牌[J];中国劳动保障;2008年04期

    3 沈万根;“入世”对延边地区利用外资的影响及对策[J];东北亚论坛;2003年01期

    4 沈万根;加入WTO对延边对外经贸的影响及对策[J];东北亚论坛;2004年03期

    5 李宁;管延江;;东北亚经济互动中的延边劳务经济[J];东疆学刊;2009年01期

    6 沈万根;延边地区对外劳务合作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北方经贸;2003年08期

    7 王承业;;对外劳务合作风险防范对策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07年02期

    8 王占霞;;劳务输出与我国农村过剩劳动力转移问题[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颜娟;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年10期

    10 刘权,罗俊翀;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现状与对策[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战德全;[N];延边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管延江;中国延边地区对韩国劳务输出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谌焕义;菲律宾的劳务输出[J];东南亚南亚信息;1999年05期

    2 王玉娟;;菲律宾劳务输出对中国的启示[J];对外经贸实务;2006年08期

    3 张明梅;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J];调研世界;2004年10期

    4 吴锦财,揭雪琴;明溪“新移民”现象剖析[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0年03期

    5 曲如晓;“千年回合”中的人员流动:发展中国家的新机遇[J];国际经济合作;2000年02期

    6 汪涛;对外劳务输出:各国政府政策面面观[J];国际经济合作;2000年06期

    7 崔明谟;转变政府工作职能 完善行业扶植措施 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国外经济合作[J];国际经济合作;2001年05期

    8 邢厚媛;西雅图回合之后的国际承包劳务市场及我们的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1年05期

    9 姜晓亭;对四川国际经济合作工作的几点思考[J];国际经济合作;2002年03期

    10 李莉 ,丁维顺;扩大对外劳务合作:机遇、问题和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锡文;[N];人民日报;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祖强;扩大我国劳务输出的构想[J];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12期

    2 李晋蓉;;发展劳务输出 振兴四川经济——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综述[J];四川劳动保障;2003年08期

    3 金振豹,房亚群;加入WTO后我国在劳务输出方面的对策及其法律完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夏卫凯;;张掖市发展劳务经济的实践与体会[J];发展;2007年06期

    5 谢梅;;走活劳务输出“一盘棋”[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0年08期

    6 胡训权;修水县劳务输出情况调查[J];统计与信息;1994年02期

    7 谢富功;李鸣声;;迂回振兴之路——信阳市实施劳务输出与返乡创业辩证发展战略[J];中国就业;2002年07期

    8 祝阅武;金晓明;;劳务产业——辽宁朝阳的新品牌[J];经济;2009年06期

    9 张丽艳;苏芳;;做好转移就业工作 促进劳务经济发展[J];新长征(党建版);2010年06期

    10 王晶;哈尔滨对俄劳务输出、工程承包的问题与对策[J];西伯利亚研究;199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献峰;常丽萍;;浅谈加强建设劳务输出管理[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2 潘家庆;;三都水族自治县劳务输出之我见[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3 史来平;杨倩;窦凯锋;姬升良;;关于陕西劳务输出的调查[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九次年会论文集[C];1999年

    4 唐显良;韦青岩;;劳务输出是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三都县劳务输出与脱贫致富浅析[A];水家学研究(四)论文集[C];2004年

    5 刘怀高;张凡;马永红;;甘肃省样本县劳务输出现状统计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加快劳务输出产业化进程 促进余干经济和社会发展[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毛旭文;;盘活农村人力资源 做大做强劳务产业[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四辑)[C];2005年

    8 李广敏;;发展国外劳务输出,,加快新农村建设[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洪波;;欠发达地区城乡统筹富民强县的一种做法——对邯郸市魏县劳务输出与土地流转的考察[A];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冯伟利;;影响中国船员走向国际劳务市场的因素[A];2009第三届内河海事论坛专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百强;[N];宝鸡日报;2007年

    2 顾武山 龚元军 杨天军;[N];广安日报;2006年

    3 记者  郑在中 通讯员  何水 王元能 王莹;[N];徐州日报;2006年

    4 记者 王志庆 实习记者 马淑珍;[N];祁连山报;2008年

    5 李磊;[N];西海农民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潘继红;[N];国际商报;2010年

    7 记者 张晶尧;[N];安阳日报;2006年

    8 记者 付占营;[N];赤峰日报;2006年

    9 驻站记者 杨军 通讯员 王久祥;[N];赤峰日报;2007年

    10 巴桑次仁;[N];西藏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富强;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2 刘源;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金永花;外籍劳动力对韩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金东春;20世纪初基督教在中国延边朝鲜民族社会的演变及其影响[D];延边大学;2007年

    5 赵刚;社会主义制度在延边地区的确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赵宏光;延边中生代浅成热液铜金矿床的成矿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杨康鹃;延边朝鲜族与汉族2型糖尿病与PPAR-γ2、apM-1和PGC-1基因SNPs相关性的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8 周晓东;吉林省中东部地区下石炭统—下三叠统地层序列及构造演化[D];吉林大学;2009年

    9 崔兰;延边地区成人胰岛素抵抗与多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10 高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成本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策;延边劳务输出发展策略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2 董仙峤;鸡西市对韩劳务输出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3 梁晖;劳务输出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4 米吉提·买买提;伽师县劳务输出问题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5 安伟;劳务输出担保制度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6 图迪麦麦提·热合曼;南疆农民工疆内劳务输出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7 刘铁军;农民社会流动对农村社会生活的影响——以辽宁建昌农村劳务输出为例[D];吉林大学;2004年

    8 张杰;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务输出的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苑焕乔;试析二十世纪初清政府向南非的劳务输出[D];河北大学;2003年

    10 肖璐;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的法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国际经济合作思想及对中国的启示——马克思主义流派与非马克思主义流派的比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6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06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9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