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9-06 20:27

  本文关键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控制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江西师范大学》 2006年

近代西方权力观的演变及启示

黄琳  

【摘要】:本文展现了从16世纪早期的马基雅弗利的“非道德权力观”到18世纪晚期的卢梭的“彻底的人民主权”思想的发展历程。这段历程历时近三个世纪,见证了西方近代国家权力思想从“胚胎”到“羽翼丰满”的过程。在此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进步的思想家,他们秉承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精神,赋予国家权力以新的内涵。思想家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对国家权力的来源、性质、目的以及权力的分割与制衡等一系列的问题在理论上作了深入探究。从总体上看,该时期国家权力思想演进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国家主义的权力观和权利本位的权力观。 第一阶段是国家主义的权力观。资产阶级刚刚登上历史舞台,力量还很淡薄,他们不得不依附王权并支持壮大王权打击神权,打击分裂割据势力,形成统一稳定的民族国家,以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这种思想特征十分鲜明:思想家们摆脱了宗教信条的束缚,冲破了中世纪神学政治观的藩篱,他们开始用人的眼光去看待国家权力,并突出了国家政权的独立性、至上性和权威性。 二是权利本位的权力观。它是建立在天赋人权和契约论的基础上。这时,民族统一大业基本完成,国家权力大多被国王所垄断,“朕即国家”、“言出法随”的现象极为普遍的。王权的膨胀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成为革命的对象。然而,资产阶级的力量尚不足以改变政治上被动无权的地位,他们必须团结广大劳动群众。为了笼络民心,资产阶级思想家以代表“全社会利益”的名义,提出了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分权制衡等一系列的民主思想,并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来限制王权。这些思想固然有其阶级局限性,然而其鲜明人民性和进步性也是勿庸置疑。 通过对这段历史的考察,可以得出这样两个结论:一是权力从“一己之私器”走向“天下之公器”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权利本位取代权力本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市场经济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本动因;二是国家权力经历了一个从无限到有限的过程。无限的权力是坏而危险的东西,它会对公民权利造成威胁,分权制衡是防止权力膨胀和遏制权力腐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所有这些,对于一个锐意改革,奋发图强,立志跻身入先进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来说,无疑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095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6
  • 引言及相关概念的界定6-9
  • 第一部分 近代西方国家权力观的演变9-27
  • 一、近代国家权力观的提出9-15
  • (一) 近代西方国家权力观发生之时代背景9-11
  • (二) 马基雅弗利非道德的权力观11-13
  • (三) 让·布丹的主权思想13-15
  • 二、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权力观的探究15-23
  • (一) 霍布斯:绝对的君主主权论16-18
  • (二) 洛克:高扬个人权利的人民主权思想18-21
  • (三) 卢梭:彻底的人民主权的理想21-23
  • 三、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说23-27
  • (一) 孟德斯鸠的分权制衡的内容和实质24-25
  • (二) 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对洛克的超越25-27
  • 第二部分 近代西方国家权力观演变的启示27-41
  • 一、权力与权利之辨27-34
  • (一) 权利与权力严格分界是西方民主最大成就27-29
  • (二) “多数人的暴政”29-30
  • (三)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说明什么30-31
  • (四) 公民权利有待张扬31-34
  • 二、建立制衡机制 遏制权力腐败34-41
  • (一)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34-36
  • (二) 权力制约,制度先行36-37
  • (三) 权力制约的根本是实行分权制衡37-41
  • 注解41-43
  • 参考文献43-44
  • 致谢44-45
  • 独创性声明45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45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抒望;没有监督就没有民主[J];当代思潮;2004年03期

    2 蔡恩泽;权力绝对化──走向绝对腐败的跳板[J];党政干部学刊;2001年09期

    3 刘作翔;关于几个法学问题的思考[J];中国法学;199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敏;蓝荣茂;;整体主义国家观与现代国家的成长——古典政治生活对现代人的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2 薛啸;;浅析孟德斯鸠的法治思想[J];才智;2011年20期

    3 罗文剑;吕华;;公务员核心素质述要[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1年06期

    4 张超;;论马克思对苏格拉底与雅典冲突的历史超越[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高正礼;正确认识毛、刘关系与“文革”的发动[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1年02期

    6 付翠莲;;萨托利“有限多数原则”新解[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年08期

    7 吴佩章;;浅议现代化进程中公民教育的内容创新[J];法制与社会;2008年08期

    8 黄顺康;;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责任[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9 董琼华;;儒家精英主义思想与廉政建设[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吴艺超;;新世纪行政法发展的走向[J];法制与社会;2012年3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勇;革命语境下的语言暴力[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2 张永理;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封建残余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刘晓凯;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中的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徐庆利;功利主义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D];吉林大学;2005年

    5 孙亚飞;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政府职能变革趋势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石清俊;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控制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7 蒋硕亮;国家公务员复合利益均衡激励理论及其运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王钊冀;民族平等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9 王剑敏;市民社会视角下苏南城市社区政治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王建文;全球化视野下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成长[D];苏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龙;中国语境下服务型政府建设路径选择[D];苏州大学;2010年

    2 张营利;转型期家庭保障功能的重新定位[D];南京大学;2011年

    3 黄佩佩;潘恩思想对18世纪末英国工人运动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国朋;我国网络问政及其发展态势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5 吉健晖;诺斯替主义反叛模式研究兼论启蒙运动中的诺斯替主义[D];复旦大学;2011年

    6 顾亚飞;体育、教育及社会的科学理念整合与发展应用之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7 黄旭;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政体思想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孔卫拿;当代中国农民抗争性表达行动结果的阐释[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卢晓艳;高中历史教学中“启蒙运动”的教学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贾敬华;政治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承亮,连冬花;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3期

    2 陈泽环;坚持“三不做” 反对“五攀比”——谈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J];施工企业管理;2003年11期

    3 赵国松;论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廖建江;;“廉石”与“贪泉”[J];前进;2006年06期

    5 吴建华;权力观辨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6 郝辉;关于“权力观”的思考[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年04期

    7 王小莉;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J];实事求是;2002年04期

    8 赵素卿;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必须强化四种意识[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2年06期

    9 修卿善;论共产党人的权力观[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10 郭凤祥,邱雪梅;抓好思想教育 切实树立正确的权力观[J];世纪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忠伟;袁宝凤;;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推进新型权力观的研究和建设[A];江苏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2年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朱瑞基;;向杨善洲同志学五“观”[A];贵州省社科界“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座谈会论文集[C];2011年

    3 叶江;殷翔;;现实主义与新自由制度主义权力观的比较分析——兼谈两种权力观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启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4 张传烈;;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关键[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贺远友;;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A];新时期反腐倡廉研究文集[C];2007年

    6 段明明;;企业中的权力观:一个中法个案研究[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7 邹世龙;;略论邓小平的权力观[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8 黄一涛;;从“政本领导”转向“人本领导”——树立正确的服务观、价值观、权力观和政绩观[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9 李玉华;;“以民为本”是树立正确权力观的根本所在[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唐家祥;;浅谈变革中的人力资源观与权力观和利益观[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润璞 朱彤 栗振国 丁维东 廉常平 孙治国 孙万胜 曲汗青;[N];吉林日报;2002年

    2 李云龙;[N];解放军报;2010年

    3 相子瑞;[N];德州日报;2005年

    4 魏燕(作者系陕西省纪委常委);[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6年

    5 慕建民 作者为日喀则市委书记;[N];西藏日报;2005年

    6 杜宇新;[N];黑龙江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罗兴国;[N];人民法院报;2004年

    8 记者 段海洲 实习生 张红;[N];铜川日报;2008年

    9 胡富辉;[N];战士报;2009年

    10 钟学志;[N];黑龙江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长清;论江泽民的权力观[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杜锐;从政治权力到政治权威[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3 潘锦全;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权力观探析[D];南京大学;2013年

    4 胡春艳;科学技术政治学的“研究纲领”[D];厦门大学;2006年

    5 张扬金;权利观与权力观重塑[D];苏州大学;2010年

    6 熊和平;课程与生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国超;权力的眼睛[D];吉林大学;2013年

    8 刘彦芬;新时期中国官德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咏;先秦中原文化区域诸子百家的国家权力观[D];郑州大学;2010年

    2 孙斌;略论江泽民对邓小平权力观的丰富和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陈冬;后现代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权力观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4 张云莲;摩根索的权力观与威尔逊的道德观[D];清华大学;2004年

    5 吴鹏芳;权力与知识[D];兰州大学;2007年

    6 郭明;非暴力状况下资源与权力的相互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7 刘阳;凌驾于女性身体之上的美[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媛;权力的“政治解剖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杨嵘均;我国转型期道德对权力的约束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世慧;进攻性现实主义权力观、安全观评析[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控制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0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10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5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