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和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延安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和模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延安红色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育人模式
【摘要】:延安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以社会主义为信念,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在中国革命时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延安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它不仅是一种物质资源、一种精神指向,更是一种文化育人的价值导向——历史性与科学性、时代性与大众性、理论性与实践性、文化传承性与人格塑造性的统一。延安红色文化是共产党人在革命时期凝结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延安精神,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革命精神和道德情操;是促使革命胜利的制度,以及革命先辈的衣食住行;更是沟沟壑壑、点点滴滴的红色踪迹和一处处古朴简陋、散发着黄土气息的红色遗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思想参差不齐、价值导向呈多元化趋势,主要体现在道德情操滑坡、理想信念缺失、人生价值混乱等“精神空虚”问题。加之,高校对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停留在机械、僵化的“知识性”灌输上,或者是一哄而起的“思想政治总动员”;教学实践体现在“走马观花”式的观赏和浅尝辄止的理解。基于大学生思想现状和红色文化现状,需要教育资源丰富、育人功能强大的延安红色文化“润物无声”的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按照延安红色文化教育本质上是文化育人的要求,以延安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其育人本性着手,笔者试图探究当前高校延安红色文化的育人模式,找到切合实际的育人路径。文章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三个路径内化、外化延安红色文化。以解决好形上和行下;崇高与优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主流、精英和大众这四对关系为着眼点探索延安红色文化融入延安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大学是社会思想文化的高地,大学思想文化对整个社会思想文化起着重要的塑造作用。将延安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重在使大学生自觉抵制“物质埋没精神”、“网络错位生活”的精神空虚,形成文化的自信和自觉,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从而更好的指导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延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斌;试论延安精神的基本特征及时代价值[J];青海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2 贺德耀;论延安精神的本质特征及时代意义[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魏宏运;寻求延安精神[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李静;延安精神简论[J];固原师专学报;2002年05期
5 姚波;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大力发扬延安精神[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吴志根;延安精神以何为核心鐡[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12期
7 李文海;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06期
8 李庆刚;;弘扬延安精神,建设小康社会——延安精神研究学术座谈会综述[J];高校社科信息;2003年03期
9 廉永杰;延安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提升[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左晓光;让延安精神进校园[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红莉;;弘扬延安精神 促进西部开发[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2 张宏邦;赵华鹏;;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联系[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3 邓发科;;纪念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弘扬延安精神[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杨辅;;杨善洲精神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第二编 延安精神与党的先进性建设[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6 李文海;;弘扬延安精神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7 王群;;弘扬延安精神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条件[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8 ;弘扬延安精神与党的先进性建设[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9 胡兴华;;弘扬和实践延安精神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10 毕远佞;;浅析弘扬延安精神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关系[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治邦;让延安精神焕发新的光辉[N];陕西日报;2004年
2 记者 艾庆伟 赵宝玉 通讯员 焦伟;圣地延安再掀“红色旅游”热[N];陕西日报;2004年
3 ;传承延安精神 建设和谐社会[N];文艺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刘斌;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N];宝鸡日报;2006年
5 陈丹;全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充分肯定我市“四进”活动[N];长江日报;2007年
6 王晓民;延安旅游红烂漫[N];中国旅游报;2006年
7 张陇堂;延安红色旅游之花正烂漫[N];中国旅游报;2006年
8 王华蓉;州延安精神研究会召开四届二次会员代表大会[N];楚雄日报(汉);2006年
9 毕恩彪;弘扬延安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N];楚雄日报(汉);2007年
10 本报记者 王春波;省延安精神研究会考察团到我州考察[N];楚雄日报(汉);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党挺;延安体育之研究(1935-1948)[D];上海体育学院;2009年
2 刘苏华;延安出版业研究(1937-1947)[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飞;论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陶政波;论延安精神的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铮;论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D];延安大学;2011年
4 王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的延安精神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5 王硕;延安精神及其时代意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师絮;“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7 任杰;延安精神的历史作用与当代价值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6年
8 庄文;革命语境中的自我批评[D];南京大学;2014年
9 杨汉;延安精神的历史意蕴及当代价值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10 高海娥;延安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和模式研究[D];延安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159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159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