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留守妇女心理研究及防御机制建构
本文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视域下留守妇女心理研究及防御机制建构
【摘要】:伴随经济体制改革,大量农村男性劳动力外流至城市,我国农村逐渐衍生出一类全新的社会群体——留守妇女,她们作为社会弱势力量,其心理问题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影响留守妇女身心健康发展的三大掣肘主要是:心理压力倍增、安全感缺失及负面情绪疏导乏力。为研究留守妇女心理问题产生的缘由,可从政治经济、文化价值、家庭个人三层维度进行深入梳理。留守妇女心理问题防御机制的构建,亦须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完善社会支持体系,丰富农村文化娱乐生活;提高留守妇女综合素质,巩固留守妇女家庭稳定性等多角度出发。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项目(14ZDB145) 安徽大学农村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重点基金项目(ADNY201407)
【分类号】:D669.68;D422.6
【正文快照】: 一、相关研究述评自改革开放以降,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与推行进一步解放农村劳动力,大量农村适龄男性劳动力涌入城市,追寻广阔的发展契机。与此同时,农村出现一批留守妇女,也称留守妻子。她们是丈夫离开户籍所在地,外出务工或从事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兴安;陈嘉伟;陈兰军;;“留守妇女”现象调查[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7年07期
2 张德元;陶元浩;;留守妇女问题对策与建议[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7年07期
3 李元斌;;“留守妇女”问题浅探[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年24期
4 柳霞;许圣义;李荣兰;;留守妇女 苦涩的情感困顿[J];祝你幸福(知心);2010年07期
5 邱秀珍;肖芳艳;刘行一;;“留守妇女”的生存困境及其对策[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陈嘉伟;;留守妇女的一天[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07年07期
7 左小川;;农村“留守妇女”的问题研究——湖南省岳阳地区“留守妇女”现状调查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33期
8 杨收梅;裴东伟;;丈夫外出打工对留守妇女社会角色的影响——基于山西省万荣县薛吉村的个案研究[J];青年探索;2009年06期
9 韩国明;张佩;;村庄空心化背景下以留守妇女为主体的农民合作社发展研究[J];理论月刊;2012年11期
10 封立涛;刘再起;;湖北留守妇女形成原因分析——基于理性选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S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肖枚;平凉留守妇女:孤独辛酸只有我知道[N];平凉日报;2009年
2 河北省成安县 周志鹏;农村“留守母亲”须得到关爱[N];农民日报;2010年
3 张进春;四川人大代表关注农村“留守妇女”[N];中国妇女报;2010年
4 刘素琴 史黔川;河坝村“留守妇女课堂”为新农村建设添彩[N];遵义日报;2010年
5 记者 管建涛;留守妇女:“被顶梁柱”很无奈[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6 记者 杨华 周杰;做好西部“三农”发展规划 关注留守妇女的作用[N];贵州政协报;2012年
7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 叶敬忠 整理 智春丽 苏艺;她们的苦痛不可忽视[N];人民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刘旭;鹰潭:来料加工成留守妇女帮扶新途径[N];中国妇女报;2012年
9 陈萍 本报记者 姚建;山东宁阳留守妇女不再“孤寂无援”[N];中国妇女报;2012年
10 记者 彭小萍;双向探亲关爱留守妇女群体[N];湖北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段佩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2年
2 施晓娇;盘锦市留守妇女村务参与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5年
3 吕欣然;适宜留守妇女的农业推广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4 吴茜;壮族留守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5 曹菁;西北地区留守妇女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6 孙璐;吉林省农村留守妇女居家就业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7 王萍;小组工作在乌当区L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络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8 刘九菊;青年留守妇女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构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886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188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