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的语言格局
本文关键词:当代世界的语言格局
更多相关文章: 语言格局 语言濒危 英语 多语主义 全球治理
【摘要】:世界语言格局是整个世界格局的拼版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它是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附属产物。观察当代世界语言格局可以从两个层面入手:一是自然生态的,二是社会经济的。前一层面侧重世界语言的数量、使用人口、分布、濒危格局,后一层面侧重世界语言的社会—经济—文化影响力格局。在自然生态格局层面,当代人类语言呈现出语言连续统上少数大语种与大量濒危语言双向极化的状态:尽管当代语言数量有约七千多种,但是在语言连续统的一头,是被大多数人口使用着、数量却只有二三十种的大语种,而且它们还在不断增强;在另一头,则是大量语言都处在濒危状态,且濒危模式出现了从自然生态型向社会经济型转变的趋势。在社会经济格局层面,呈现出单极多元的状态:单极即英语;多元一方面指英语之外其他主要语言的多强格局以及处于语言连续统中间部分的各地通用语和地方语言活力的持续,另一方面指多语主义/语言多样性理念的增强趋势。上述格局的分析,有助于一些更基本论题的进一步阐释,比如"理性/利益/潮流"与"感性/尊严/乡愁"的较量与平衡、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语言的全球治理等。尽管格局的形成与变化需要一个长时间段,但是越来越模糊的不确定性将会是未来世界语言格局的重要特征。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
【分类号】:H004
【正文快照】: 一、引言 格局,即结构和格式。语言格局,即世界诸语言作为一个动态系统所呈现出来的结构和格式。世界语言格局可以从自然生态(ecological)和社会经济(socioeconomic)两个层面来加以分析,前者侧重一些客观数据、分布形态以及量化分析,后者更侧重各种因素/变量的整合以及质化分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俊军;;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的评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述评[J];现代外语;2006年02期
2 范俊军;宫齐;胡鸿雁;;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J];民族语文;2006年03期
3 罗芳春;;语言濒危现象:文化生态学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徐雪林;;语言濒危小议[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5期
5 王烈琴;;语言濒危与语言维护问题[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卡米力江·阿不都克力木;;论语言濒危原因的几点思考[J];前沿;2012年24期
7 陈赛;;当语言死亡时,我们失去了什么?[J];晚报文萃;2009年22期
8 刘宝俊;;论语言的濒危和消亡[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瞿继勇;;语言濒危的生态学观照[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尹洪山;;语言濒危现象的生态学思考[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剑;;语言立法与小语种语言保护:一个语言经济学的模型[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奇云;“语言生态”拉响“红色警报”[N];中国审计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刘慧;中国几十种语言濒危[N];北京科技报;2004年
3 吴利琴;语言的“空间偏向”和语言生态[N];光明日报;2007年
4 记者 林小春;全球语言平均每月消失两种[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5 丁崇明;别关上文明与智慧的大门[N];人民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熊彦清邋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 李宇明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段晴;多元文明碰撞中语言的流变、认同与保护[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华东师大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刘志基;用数字化救护濒危语种[N];社会科学报;2014年
8 欧飒;行将消失的语言[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肖建飞;语言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苏剑;语言演化与语言保护:语言经济学的分析框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郭友旭;语言权利和少数民族语言权利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艾萍;论语言安全与民族文化安全[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2 吕敏;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研究民族身份认同和语言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海媛;新疆伊宁县撒拉族语言使用现状调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90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190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