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电子口岸建设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南京电子口岸建设问题研究 出处:《石河子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经过多年的建设完善,我们国家的电子口岸已经建立起了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综合信息平台,目前与海关总署签署的《地方电子口岸建设合作备忘录》中有30多个省市地方政府,包括上海、广州、深圳等,其中电子口岸建设最快的是上海电子口岸、张家港电子口岸以及浙江电子口岸等。南京港是中国内河第一大港,亚洲最大的内河港口,也是长江下游水陆联运和江海中转的枢纽港,处于铁路、公路、管道、航空和水运的交会点。与港口经济和港口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相比,南京口岸“大通关”建设显得十分滞后,目前仍未建成统一的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要继续保持南京港在长江全线港口企业中的领先地位,完成2020年货物吞吐量1.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400万TEU的目标,如何更好的建设南京电子口岸已迫在眉睫。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微观分析法和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电子口岸的概念界定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电子口岸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对南京电子口岸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电子口岸的成功经验,并提出国内外成功经验对建设南京电子口岸的启示和意义。最后,在以上综合分析的前提下,提出对南京电子口岸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并对其建设的保障提出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为:1.研究南京电子口岸建设,通过研究政府如何转变管理方式——由传统的较为低效的管理方式向现代化的电子化高效管理方式进行过渡,即研究地方政府在口岸管理中对电子政务的运用,可以对现有尚不完善的电子政务理论进行论证和充实;在口岸政治与经济环境中研究电子口岸管理,使口岸管理效益最大化,以促进整个地方政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对地方政府用战略管理理论指导实践的细化与延伸。2.电子口岸的定位:以通关执法为主导,逐步向相关服务延伸的大通关的统一信息平台,由地方电子口岸和国家电子口岸共同构成。其构思:建立“电子底账+联网核查+联网服务”新的口岸管理模式,尽快实现“三个一”,即一个数据交换中心、一个数据库、一个窗口。3.南京口岸的发展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对南京当地发展起到核心作用,而且适应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步伐的需要。本文研究结果发现,南京口岸的主要功能包括综合运输功能、临港工业服务功能、拓展商贸功能和旅游客运功能。4.本文以为南京口岸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在规模、功能和机构发展中都有一些进步和可取之处,但是也有许多不足存在,存在着建立口岸公共信息平台的意识不强、“以我为主”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善、过多的考虑眼前利益和没有建立合理的、高层次的推进机制等问题。5.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南京电子口岸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标准体系、组织协调、管理模式、资源整合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包括美国、韩国、泰国及上海、宁波、广州等国家和地区的电子口岸的成功经验,并通过这些分析对对建设南京电子口岸进行启示分析。6.在以上基础分析后,本文提出南京电子口岸建设的对策,即正确认识电子口岸对口岸管理体制与职能的改变、坚持遵循地方电子口岸建设的原则、着重注意处理好相关关系、建立和完善与实际相适用的有效组织结构、制定既具有前瞻性又切合实际的系统规划和适时进行阶段性有效评估。7.最后,本文提出南京电子口岸建设的保障措施,包括基础设施、资金支持、人才队伍、资源共享、协调配合和品牌宣传等方面。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t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the electronic por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anjing electronic port .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basic analysis ,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anjing electronic port , including the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function , the function of port industrial service ,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function and the function of tourism passenger transport .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75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上海分中心成立[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年12期
2 ;中国电子口岸简介[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3年01期
3 ;我国首个电子口岸开通[J];广东审计;2004年03期
4 李争平;;电子口岸建设的启示[J];中国信息界;2005年23期
5 ;加快电子口岸建设 提高口岸工作效率[J];中国信息界;2005年22期
6 汪子琳;电子口岸打造通关“绿色通道”[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年05期
7 ;河南开通电子口岸[J];中国信息界;2006年21期
8 文通;;交通电子口岸将与国家电子口岸联网[J];港口经济;2007年02期
9 ;建设浙江电子口岸 提高通关效率——浙江电子口岸建设和运行基本情况[J];浙江人大;2007年12期
10 ;安徽省电子口岸建设居中西部前列[J];电子政务;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涛;聂瑞凝;;海关电子口岸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应用与实现[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曹昕刚;;基于B/S结构的货物监控/车辆定位系统在现代电子口岸各机构中的应用[A];第二十八届中国(天津)2014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学桦 通讯员 侯以波;我省电子口岸业务发展迅速[N];河南日报;2004年
2 李争平;进一步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步伐[N];经济日报;2005年
3 张毅 郑黎;我国已有13个电子口岸上线运行[N];经理日报;2005年
4 李雨 黄立权;宁波深圳电子口岸初步实现双百成了服务品牌[N];科技日报;2005年
5 包凌雁;电子口岸建设居全国前列[N];宁波日报;2005年
6 记者 包凌雁 范萌;我市电子口岸建设全国领先[N];宁波日报;2005年
7 林清 吴楚楚;泛珠区域电子口岸致力三个层面合作[N];中国交通报;2006年
8 记者 蓝乔;交通电子口岸将与国家电子口岸联网[N];中国交通报;2006年
9 朝霞;全国首个交通电子口岸分中心在重庆挂牌[N];中国交通报;2007年
10 陈庆寿;江西全面推进电子口岸建设[N];国际商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正敏;我国地方电子口岸建设问题与对策探讨[D];山东大学;2009年
2 郭歆;我国电子口岸建设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王雷;地方电子口岸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江山;电子口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5 王南;我国电子口岸建设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光晨;我国地方电子口岸建设探讨[D];山东大学;2007年
7 王飞;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湖北电子口岸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图南;我国电子口岸规范化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周彦;福州电子口岸新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10 任君宜;区域性电子口岸建设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66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366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