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汇率争斗与合作的比较政治经济分析

发布时间:2016-10-16 13:17

  本文关键词:汇率争斗与合作的比较政治经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学 >> 汇率争斗与合作的比较政治经济分析


长 白 学 刊

汇 率争斗与合作的比较政治经济分析
刘 崇
( 中国保监会吉林监管局 , 吉林 长春 130061)
[摘 要]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 , 汇率波动成为国际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常态 , 随之而来的是国家间围绕汇

率问题进行的争斗与合作 。 以 1985 年广场协议和 21 世纪初为分界点 , 国

际汇率争斗与合作的历程可以划分为 三个阶段 : 日元汇率之争与广场协议阶段 ; 广场协议后的三大货币游戏阶段 ; 21 世纪初人民币汇率之争阶段 。 从 国际汇率争斗与合作的历程和趋势中 , 可以看到隐匿于汇率波动背后的各种政治经济原因 。而就当前和今后中 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 ,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应对人民币汇率之争的必然战略选择 。 [关 键 词] 汇率 ; 争斗 ; 合作 ; 国际政治经济学 [ 文献标识码] A [ 文 章 编 号] 1003 5478( 2006) 05 0068 04
广场协议和 21 世纪初为分界点 , 国际汇率争斗与合 作的历程可以显著地划分为三个阶段 。 ( 一) 日元汇率之争与广场协议阶段 。 20 世纪 70 年代 , 随着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快速发 展 , 美国相对于欧 、 日的经济优势逐渐削弱 , 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由美国单极称雄的格局变为美 、 日 、欧三 足鼎立的局面 。 同期 , 日本对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 到 80 年代 中期 , 美 国每年贸 易逆差 约为 1700 亿美 元 , 这在当时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 。美国对日 贸易逆 差在其全部逆差中 占很大比重 , 这加剧了美 日之间的经济摩擦 。 [ 2] ( 在这种情况下 , 美国国 P226 ) 内相关 利益集团保护主义 情绪抬头 , 强烈要求政府 干预外汇市场 , 促使日元升值 , 广场协议应运而生 。 1985 年 9 月 , 美 、 日 、德 、 法 、英五个发达国家的财政 部长及 中央银行行长在纽 约广场饭店 举行会议并签 署协议 。 协议指出 , 汇率在调节外部不平衡方面应发 挥重要作用 , 汇率应更好地反映经济基本状况 ; 必须 采 取一致 的政 策行动 来加强 和改 进经济 基本 状况 , 鉴于当 前和未来经济基本 面变化 , 进 一步有序的非 美元货 币对美元升值是必 要的 ;如果 这样做是有益 的 , 应该 展开更为密切的 合作以降低 居高不下的美 元 汇率 。 这 个协议 即是著 名的广 场协 议 ( Plaza Ac cord ) 。
[ 3]

[ 中图分类号] F830 . 7; F11 0

一 、问题的提出 汇率 是国际经济交往 中的一个关 键因子 , 是国 际经济学 研究中的一个重要 变量 。 汇率 制度的演进 是一个漫 长的历史进程 , 其 间发生了很 多复杂甚至 是周期性 、 戏剧性的变化 , 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一百 年里 。 从汇率制度的发展历史来看 , 不同发展时期拥 有一个相同的特征 , 即汇率制度多样化 。 20 世纪 70 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 , 国际货 币制度进 入无体系状态 , 汇 率制度愈益 呈现种类繁 多 。 汇率制度的多元化带来不同货币间的汇率波动 , 而 且波动 幅度存 在差 异 。 Peter Clark 等根据 19702001 年 150 个 国家的样本 数据 , 对不同 时期不同汇 率制度的 汇率波动情况和不 同汇率制度 下不同国家 的实际有效汇率波动情况进行了分析 , 结果表明 , 无 论处于何 种发展阶段的国 家 , 无论采用 何种汇率制 度 , 汇率波动都是不争的事实 , 不同的只是汇率的波 动程度 。 汇率波动会增加国际经济交往的风险和不
[ 1]

确定性 , 严重的会导致金融危机 , 同时 , 汇率波动也 势必影响贸易 、 投资的变化 , 进而影响国家之间的利 益分配 。 那么 , 各国基于维护自我利益的考虑 , 对汇 率波动的 反应如何 , 是否会 带来围绕汇 率问题进行 的争斗 ? 如果产生汇率争斗的话 , 汇率争斗的政治经 济根源是什么 ? 二 、国际汇率争斗与合作的历程回顾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 30 余年间 , 以 1985 年

广场协议后 , 日元大幅升值 , 美元与日元的
[ 4 ]

汇率从 1985 年的 1 : 238 变为 1986 年的 1: 169、 1987 年的 1: 145 和 1988 年的 1: 128。 ( P105) 抛 去广场协议对日本 自身经济的 影响不论 , 仅 从国际货币关系的角度来看 , 对于 20 世纪 70 年代以 后的国际货币体系而言 , 广场协议具有历史性意义 ,

[ 收稿日期] 2006 05 10 [ 作者简介] 刘崇( 1976 ) , 男 , 吉林长春人 , 中国保监会吉林监管局 ,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世界经济 、 国际货币经济学 。

68 总 131



该 协议的 签署既 拉开 了后布 雷顿 森林 体系 时代 汇率争 斗 的帷幕 , 同时 也掀 起了国 际货 币领 域政 策协 调的高 潮 。 广场协议作为各主要经济大国国际政策协调的重要 一环 , 其对于美元汇率的人为扭转 , 在一定意义上改写 了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国际货币制度的运行机制 , 其 后 , 美元开始了长期持续走跌 , 另外两种重要的国际货 币 日元和 马克在 剧烈 升值后 震荡 前行 。 对 此 , 蒙代尔 ( R obert A . Mundell ) 认为 , 主要集中于日元对美元升值的 广场协议的问世 , 延续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以美元为核 心的国际货币制度的中心 — — — 外围结构 , 将国际货币体 系 带 入 了 一 个与 欧 洲 货 币 体 系 并 行 的 管 理 美 元体 系 ( Managed Dollar System) 。
[ 5 ]

( 三)21 世纪初的新焦点 — — — 人民币汇率之 争阶段 。 21 世纪之初 , 国际汇率争斗又添新因素 。 中 国在经历了 20 余年的 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增长 之后 , 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 2005 年 , 中国实现 GDP18 . 23 万亿人民币 , 中国的经济规 模已经超过了英国 , 仅次于美国 、日本和德国 , 位 居世界第四位 。 2001 年到 2005 年 , 中国对外贸易 保持年均 24 %的增长速度 , 总量由 5096 亿美元 增长到近 14000 亿美元 , 连年顺差 , 对外贸易世 界排名从第七跃居第三 。 围绕中国经济崛起及其 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所进行的争论甚嚣尘上 , 一时间“ 中国衰退论” 、 “ 中国威胁论” 等各种论调 四处弥漫 。 在这种背景下 , 人民币汇率之争赫然 走上历史舞台 。 历史发展真是充满了 戏剧性 。 曾在 20 世纪 80 年代 备 受本 国 货 币 汇率 升 值 困扰 的 日 本政 府 , 恰恰是挑起这次人民币升值之争的始作俑者 和急先锋 。 2002 年 12 月 2 日 , 日本副财相黑田东 彦及其副手河合正弘在英国 《 金融时报 》 上发表 署名文章 《 全 球性通货再膨胀正当其时》 ( Time for a switch to global reflation ) ; 2002 年 2 月 22 日 , 日 本财务 大臣盐 川正 十郎在 OECD 七国 集团会 议上向其他六国提交通过提案 , 要求逼迫人民币 升值 ; 2003 年 3 月 2 日 , 《 日本经济新闻 》 发表文 章称“ 中国向亚洲国家输出了通货紧缩” 。 2003 年 6 月和 7 月美国财政 部长斯诺和美 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先后发表公开谈话 , 希望人民 币选择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 , 认为钉住汇率制度 会最终损害到中国经济 。 其后 , 美国的商务部长 、 劳动部长也发表了类似观点 , 人民币升值的真正 压力从日本转向美国 。 美国的一些利益集团 , 以 健全美元联盟 ( Coalition for a Sound Dollar)为代 表, 在要求人 民币重 估方面的 表现最 为积极 。 2003 年 7 月 , ASEM 会议的亚欧财长会议上 , 欧 洲中 央银行总 裁杜伊 森贝赫和 欧洲委 员会主席 普罗迪也加入了人民币升值论的合唱中 。 美欧官 方的 正式介入 使得对 人民币汇 率问题 的争论进 一步升温 , 《 经济学家 》 、《 华尔街日报 》 、《 纽约时 报》 、 《 金融时 报》 等西 方主流 媒体开始 展开争 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世界银行 ( WB ) 、 以 及国际清算银行( BIS ) 也纷纷发表意见 。 包括蒙 代尔 、 克鲁格曼 、 麦金农在内的一些著名经济学 家 , 或以经济评论 、 或以专业论文的形式展开讨
] 论。 [ 7



( 二) 广场协议后的三大货币游戏阶段 。 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通过 协商签署协议的方式开展合作 , 解决汇率方面的争执与 分歧 , 广场协议可谓以合作解决汇率争斗的典范 , 但这 并 不意味 着围绕 汇率 水平产 生的 矛盾 和冲 突就 此便不 复存在 。 事实上 , 广场协议之后 , 西方主要国家货币间的 价格波动依然如故 , 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各国在彼此 货币的汇率关系上仍存在着差异和争议 , 汇率争斗仍在 延续 。 值得庆幸的是 , 广场协议所建立起来的国际汇率 协作解决机制一直得以维持 , 西方七国财长和央行行长 会议及七国首脑会议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 。 从创立伊始 至 今 , 七 国财长 会议 已成为 汇率 争斗 与汇 率合 作的舞 台 。 七国财长会议几乎每次都提及汇率问题 , 并深切关 注美元 、日元和马克三大货币的汇率稳定 。
[ 6 ]

通过召开高层 会议 , 在磋 商和寻求共识 的基础上 , 各国中央银行通过抛出或购入不同种类的货币 , 联手干 预外汇市场 , 开展汇率合作 。 广场协议以来 , 大规模的多 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 , 改变主要国际货币之间汇率水平 表 1: 广场协议以来大型的联合干预汇率行动 年 月 1985. 9 联合干预汇率行动 抛美元买日元和马克 。 净抛售美元总额 190 亿美元 。 美国 货币当局共抛售 39 亿美元购进日元和马克 。 1987. 2 抛日元和马克买美元 。 美国货币当局抛售了相当于 61 亿美 元的日元和相当于 25 亿美元的马克 , 总额约 86 亿美元 。 1989. 9 1993. 8 1995. 8 2000. 9 抛美元买日元和马克 。 七国货币当局联合干预 , 总金额为 650 亿美元 。 美国抛售 350 亿美元购日元和马克 。 抛日元买美元 。 美 、日联手干预 。 抛日元买美元 。 美 、日 、德 、瑞士联合干预 。 抛美元和日元买马克 。 七国货币当局联合干预 。

根据黄梅波 : 国际货币合作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M] , 厦门大学出版 社 , 2002 . 欧美日联手干预欧元汇率[ J] . 望 p186-191, 以及殷小茵 : 新闻周刊 , 2000-10-2, 第 40 期 p12. 整理而成 。 的行动已有 6 次 ( 见表 1 ) 。 对汇率采取联合干预的事实 表明 , 广场协议后 , 面对汇率变动及其引起的汇率争斗 , 主要国家间的合作行动是最终的 , 也是最好的结局 。

人民币 汇率之争在中国政 府于 2005 年 7 月 开始实行参考一篮子 、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背 景下逐渐有所缓和 。 但是 , 无论就来自外部的压 力而言 , 还是从国内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 , 人民

2006 . 5 69

长 白 学
币汇率之 争并未就此收场 。 美国国会议 员对人民币 1985 年 的广场协议 , 以及广场协议 后对日元汇率水 平的长 期关注和讨论 。 如 果说围绕日 元所出现的汇 率之争 是浮动汇率制下的 汇率水平之 争 , 那么本世 纪初由 人民币所引发的汇 率之争则更 凸显汇率制度 之争 。 在当今市场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 自由市场机制 占据调 节经济运行的绝对 话语权 。 由 于固定汇率体 系中的汇率并非借助市场作用形成 , 因此 , 当经济衰 退国家 希望转嫁自身矛盾 的时候 , 往 往会对固定汇 率制度 国家进行围攻 。 这 次国际社会 要求人民币升 值 , 就是 在日本经济长期 低迷和美国 贸易赤字不断 攀 升情 况 下 , 两 国将 国 内经 济 矛盾 转 向外 部 的结 果 。 而其赖以抓住的“ 稻草” 及矛头所指便是 1994 年 以来特 别是东亚金融危机 后人民币所 实行的事实上 的钉住 美元的汇率制度 , 认为这种固 定安排造成了 人民币汇率扭曲 , 无法反应市场真实水平 。 但是 , 人 民币汇率制度在 2005 年 7 月做出调整后 , 国际上对 与人民 币汇率的争议仍未 平息 , 要求 人民币升值的 呼声仍不断 。 由此可见 , 要求改变人民币汇率制度的 根本目 的是为了促成人民 币汇率水平 的变化 , 以实 现人民币升值 。 ( 二) 汇率之争与政治经济利益之争 。 这 是有关汇率认识论 的问题 , 当 今世界各国对 汇 率的 基 本认 识 是基 于 工具 主 义与 现 实主 义 的统 一 , 把汇 率作为调控经济 运行和维护 经济主权的工 具 , 并利用其谋求现实的国家利益 。 由此观之 , 与其 说人们 在汇率水平和汇率 制度方面存 在太多的差异 和争论 , 不如说人们更关 注汇率之后 的政治经济利 益 。 人们之所以关注汇率 , 无非是因为汇率水平的变 动会影 响到国际经济中不 同参与主体 之间的利益分 配 。 对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而言 , 汇率的波动会引发 贸易和 资本流向的改变 , 而且剧烈的 汇率波动会导 致不同 区域的经济和金融 危机 , 这会 直接危及世界 经济的稳定 , 进而造成世界经济整体的利益受损 ; 对 主权国 家而言 , 汇率波动 直接影响其 贸易利益和投 资利益 , 汇率变动通过影响进 、 出口价格 , 会改变国 家的贸易竞争力 , 同时 , 因为国际资本流动和对外投 资是用货币进行的 , 汇率的变动会改变投资的价值 , 会影响 国际资本的流入和 流出 ;对主 权国家内部参 与国际 经济活动的利益集 团而言 , 汇 率波动会影响 其进行 国际交易的成本和 收益 , 从而 促使其改变经 营决策 。 在国际政治领域 , 汇率是一种强有力的政治 手段 。 汇率的工具性和功能性 , 决定了国家将利用汇 率政策 来获得和维护自我 利益 。 在利 益不一致的情 况下 , 基于自我利 益的政治 博弈 — — — 汇率争 斗 — — — 便会出现 。 在汇率争斗过程中 , 霸权主义国家或者政 治大国会占据主导 , 拥有谈判的主动权 , 以此争取到 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 。 ( 三) 汇率之争与汇率协调 。 汇率争斗的结果有两种 , 一种是发散型的 , 会导



汇率问题仍给予高度关注 。 早在 2003 年 9 月 , 美国参 议员查尔 斯 · 舒默和林赛 · 格雷厄姆就 向美国国会 提交了一 项有关人民币汇 率的 《 舒默 -格雷厄姆法 案》 , 要求中国进行汇率改革 , 如果中国政府不将人 民币升值 25%, 美国将对来 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征收 高达 27. 5% 的惩罚性关税 。2005 年 4 月 , 在这两位议 员的鼓动下 , 美国参议院以 67 比 33 投票同意一个不 一定执行 的向中国征收惩罚 性关税的倾 向性动议 。 这两位参 议员从来没有放 弃对人民币 汇率施压 , 只 是策略性地将 2003 年提案的表决日不断延期 : 第一 次延到 2005 年 7 月 , 第二次延到 2005 年 11 月 , 第三 次延到 2006 年 3 月 31 日 , 第四次延 到 2006 年 9 月 29 日 。 2006 年 3 月 , 美国国会的议员们又想出了新招 数 。 美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 、参议员查尔斯 · 格拉 斯利与该 委员会资深民主党 人马克斯 · 鲍卡斯提出 了 《 格拉斯利 -鲍卡斯法案》 , 矛头仍直指人民币汇 率问题 , 要 求美国财政部确 定中国或其 他任何国家 的货币是 否存在损害了美 国经济利益 的 “ 根本性失 真” 问题 。 布什政府向美国国会提交的 2006 年白宫经 济报告 , 称 美国创记录的贸 易逆差要部 分归咎于中 国 “ 严格管理的挂钩汇率 ” 与 “ 为限制货币升值而对 外汇市场进行的干预” 。 为此, 白宫经济专家建议 , 中 国的人民 币汇率机制应更为 宽松 。 美国 政府直言不 讳地表达了对中国汇率管理的不满 。由此看来 , 人民 币汇率问 题仍然是国际经济 发展中的一 个焦点 。 如 果不继续 采取有效的政策措 施缓解来自 经济基本面 对人民币 汇率水平的压力 , 特别是进行 适当的制度 调整与制 度合作 , 有关人民 币的汇率争 斗难免要卷 土重来 , 而且可能会愈演愈烈 。 三 、汇率争斗与合作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回顾 广场协议及其后 的汇率争斗 与合作 , 不难 看出 , 20 世纪最后 20 、 30 年间的汇率之争主要是围 绕日元进行的 , 21 世纪初 , 汇率之争的热点开始转向 中国 。 这种情形的出现 , 既有汇率自我属性的原因 , 更重要的 是隐匿于汇率背后 的政治经济 因素方面的 原因 。 通过对前述三个阶段汇率之争的比较分析 , 我 们对这一点将有更深刻的认识 。 ( 一) 汇率水平之争与汇率制度之争 。 汇率 争斗 , 既包括在两 种货币的比 价即汇率水 平的确定 和调整方面的争 议 , 也包括在 汇率制度选 择和运行 方面的争执和角 力 , 而后者迂 回所向仍是 前者 。 正所谓 , 表征上的制度争议与制度竞争 , 实质 上仍是对汇率水平及汇率波动存有分歧 。事实上 , 无 论采用固 定汇率制度还是 浮动汇率制 度 , 汇率之争 皆会出现 , 且皆已出现 。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 , 日 本于 1973 年 2 月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 但这并未 能阻止关 于日元汇率定价 水平的争议 , 于是出现了

70 总 131



致“ 汇率战 ” 和“ 贸易战 ” 等; 另一种是收敛型的 , 会趋 向汇率协调和汇率合作 。 “ 汇率战” 和“ 贸易战” 会使 汇率协调 和汇率合作虽然会 带来经济利 益的重新分 配 , 但总的福利水平是提高的 , 利于世界经济的整体 发展 。 从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以来的发展实际看 , 由于 全球化进 程的不断加快 , 以 及国家间相 互依赖程度 的日益提高 , 汇率争斗都是收敛性质的 。尽管贸易保 护主义时有抬头 , 但 “ 以邻为壑 ” 现象或货币竞争性 贬值罕有发生 。广场协议以来 , 汇率争斗虽然未能停 歇 , 但争斗 一直是在七国财 长会议和七 国首脑会议 框架下进 行的 。 这种以专门 或自由协商 的形式就争 斗展开协调 , 通过一次性峰会的方式 , 协定各方对共 同关注的 汇率议题进行一 次性明确协 商 , 在达成共 识的基础 上签订合作协议 , 虽然不及以 规则为基础 的协调方式如金本位制 、 布雷顿森林体系 、EMS 等稳 固和具有长期性 , 但它适应了 20 世纪 70 、 80 年代以 来世界经 济中群雄并起的 局面 , 可以容 易地合并非 对称性 , 有效地将汇率争斗引向协调与合作 。 ( 四) 汇率之争与货币霸权之争 。 汇率 之争也是货币权 力之争 , 是挑 战与维持货 币霸权的 较量 。 后布雷顿森 林体系时期 的汇率争斗 与合作依 然延续着美元霸 权的逻辑 , 美 国为了维持 美元的霸 主地位 , 将汇率作 为重要的实 现手段和工 具 , 一度积极倡导强势美元政策 , 借以树立美元的国 际公信力 , 捍卫美元霸权 。 可以说 , 美国为维护美元 利益 , 利用 汇率政策的溢出 效应主导汇 率争斗与合 作进程 , 实现国际货币领域中的霸权护持 。需要指出 的 , 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是 , 汇率争斗与合 作的过程 一定意义上也是既 有霸权与崛 起力量之间 冲突摩擦的过程 。后发展国家在其经济崛起进程中 , 由于经济基本面的影响 , 特别是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 往往会遇 到汇率升值的压力 。 从另一个 角度来剖析 这种压力 会发现 , 新兴国家 的崛起势必 威胁到原有 霸权国家 的既得利益格局 , 霸权国家为 维护自身的 利益和在 世界经济中的影 响力 , 通常会 运用汇率作 为工具迫 使经济崛起国家 货币升值 , 从 而出现既有 霸权国家 货币与崛起的新兴 国家货币之 间的汇率争 斗 。 日本经济崛起过程中 , 日元所经历的情形可以看 作一例 。 事实上 , 在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中 , 大规模战 争已不可 能发生的情况下 , 崛起的过程 首先是融入 既有体系 的过程 , 而且是以 和平方式融 入既有体系 的过程 , 其后才是改变体系或体系变革的过程 。对于 崛起国家的货币而言 , 同样要面临这种融入的过程 , 新兴国家 的货币融入既有 国际货币体 系的进程 , 必 然要面对 已有霸权货币的 排挤和打压 , 一个重要表 现就是汇率争斗 。可见 , 汇率之争在某种程度上也反 映了货币霸权之争 。 ( 五) 国际货币与非国际货币之异 。

汇 率所体现的是货币 的相对价格 , 而这里所指 的货币更多的是国际货币 。 汇率是一个相对范畴 , 汇 登上关 键国际货币宝座之 后 , 所有的 汇率之争大都 是关于 其他货币同美元的 汇率水平的 争执 , 美元是 汇率变化过程中一 个相对静态的参照系 。 20 世纪后 半叶 , 特别是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 汇率争斗的一 个 鲜明特 点是 围绕主 要国 际货 币 — — — 日 元对 美元 、 马克 ( 欧元) 对美元 — — — 的汇率水平进行的 。 变化发 生在本世纪之初 , 并非主要国际货币的人民币 , 其汇 率水平 及汇率制度在国际 社会引发广 泛争端 , 这恐 怕是国 际货币史上前所未 有的 。 我们 至少应从两个 方面来思考这一问题 : 一方面 , 中国的经济崛起给世 界带来 了深远影响 , 尤其 是中国外向 型经济的显著 发展对 其他国家形成了有 力的竞争 。 在面对国际竞 争的冲 击和压力时 , 最敏 感也最容易 被人们想到的 因素是 价格 , 作为国际相 对价格的汇 率自然备受瞩 目 , 汇率之争也在所难免 ; 另一方面 , 我们不得不反 思人民 币国际化进程 , 当 前人民币仍 然不是完全意 义上的 国际货币 , 有关人 民币的汇率 之争无疑对人 民币国 际化是种触动 。 世 界经济的发 展已离不开中 国 ,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 , 人民币国际化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趋势 , 人民币必须尽快融入主流国际货币 、甚 至是主 要国际货币的运作 体系当中 。 在这种意义上 说 , 加快 人民币国际化进 程是应对人 民币汇率之争 的必然战略选择 。



汇率争斗的双方两败俱伤 , 造成国家间的福利损失 ; 率变动 及汇率争端至少要 涉及到两种 货币 。 从美元

参考文献 : [ 1] Peter Clark , Natalia Tamirisa , and Shang -Jin Wei , with Azim Sadikov , and Li Zeng . “ Exchange Rate Volatility and Trade Flows Some New Evidence” [ J] , Prepared for IMF , Approved by Raghuram Rajan , May , 2004 . [ 2] ( 美) 罗伯特 · 吉尔平 . 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 : 21 世纪的世界经济[ M]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1 . [ 3] Announcement the Ministe rs of Finance and Central Bank Governors of France , Germany , Japan , the United Kingdom , and the United States ( Plaza Accord) Sep tember 22 , 1985 http : / / www . g 7. utoronto . ca/ g7/ finace/ fm850922 . htm [ 4] 郑伟民主编 . 衰落还是复兴 — — —全球经济中的美 国[ M]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1998 . [ 5] Robert A . Mundell . “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in the 21st Century :Could Gold Make a Comeback ? ” [ J] . Columbia University Lecture Delivered at St . Vincent College , Pennsylvania , March 12 , 1997 . [ 6] http : / / www . g7 . utoronto . ca/ finance [ 7] 覃东海 , 何帆 . 浅析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 [ A] .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工作论文 No . 18 , 2003 . 责任编辑 : 宋海洋

2006 . 5 71



  本文关键词:汇率争斗与合作的比较政治经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1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41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d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