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西康省制进程中的权力角逐与政治秩序建构

发布时间:2016-10-25 08:41

  本文关键词:20世纪初年川边藏区政治经济文化改革述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央民族大学》 2012年

西康省制进程中的权力角逐与政治秩序建构

史培寅  

【摘要】:本文以权力角逐为视角,着重分析西康省制进程中各种权力争夺而伴随着的政治秩序实践,力图说明权力角逐在边疆政治地演进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这种权力角逐不单单是以暴力、战争、革命等具体的表象形式来体现,更体现在国家权力不断向地方渗透扩张,民族地方及军阀为扩大权力空间而进行的反渗透反扩张的抗争,其间伴随着民族地方话语权、族群与省籍意识等更深层次的权力博弈,西康省最终在这些复杂的权力争夺与妥协中宣告成立。在这些复杂因素地杂糅中,可以略见近代民族地方的政治秩序演进不是“自然化”,“必然性”、“想当然”地变革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人为化”、“可塑性”、“复线式”地变革。康区在清末以来一直都伴随着政治秩序变革的实践,直到1939年西康建省,纠缠了尽半个世纪的康区政治秩序构建暂时画上了句号。本文正是研究这一时期围绕西康省制进程中的权力角逐,而在权力角逐的进程中西康的政治秩序也在逐步演进,最终西康在这些权力的妥协与权宜中最终成立。全文将从以下几部分论述: (一)政治秩序的“他者”:康区的历史地理样态及清末改流下的康区。西康地处西南边界,处于汉、藏交流的中间地带,由于其历史、地理、文化、民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文化形态既有别于藏区(以拉萨为主的藏区)文化,更不同于内地汉人的文化模式,是两种文化触角与末端地带,其地域性特点十分明显,这种独特的“文化主客体并置”地位使之互为双方的“镜像”,既是藏模式的“他者”,亦是汉模式的“他者”。①故此部分着重论清末康区的“他者”身份。 (二)、动荡与失序:20、30年代康区的混乱发展。康区在清朝覆灭之后,处于地方军阀控制与土司复辟的混乱之中,与清末相比则更加处于失序与动荡之中,西康政治更迭频繁,西康百姓更是生活在动荡与战乱之中,康民饱受战祸之苦,康民要求维护自身利益,保护本土安全,实现政治自主的呼声渐之高涨,族群与省籍意识逐步萌发,“康人治康”的口号不绝于耳,动荡与混战激发了康民的权力意识,对权利的渴望也使得西康本土成为权力角逐的重要一极。 (三)、从权力角逐到政治秩序的实践:西康政治秩序演进中的权力博弈。这是全文的论述重点,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国家政治秩序的恢复,对西康省制尤为重视。围绕西康建省,不同的利益群体为争夺更多的利益,而实现有利于自己的政治构想。在这其中暴露出错综复杂的权力网络,不同的利益主体围绕西康建省展开了激烈的权力角逐,而最终西康省制也正是在这些权力角逐中所形塑的,而在多方激烈的权力角逐中所形塑的西康省,一定是个矛盾的集合体,因此西康省的成立必然夹杂着诸多妥协与权宜之计。 著名史学家戴逸在其著作《中国西部开发与近代代化》曾经这样说道:“西康的建省背后可以说是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各种势力和利益的‘合谋’。”本文正是借鉴此思路,对西康省制进程中的权力角逐加以考察,探究权力角逐在近代民族边疆地区的政治演进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29;D69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云田;清末川边改革新探[J];中国藏学;2002年03期

2 王川;;诺那活佛在内地的活动及对康藏关系的影响[J];中国藏学;2008年03期

3 吴建国;试论西康建省与康区的早期现代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卢梅;;国家权力扩张下的民族地方政治秩序建构——晚清康区改流中的制度性选择[J];民族研究;2008年05期

5 李果;喜饶尼玛;;诺那呼图克图考[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黄天华;论民国时期西康建省[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李殿元;略论刘文辉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天府新论;1994年03期

8 马宣伟;刘文辉与西康建省[J];文史杂志;2002年05期

9 李绍先;赵尔丰与川边藏区近代教育之兴起[J];文史杂志;2003年03期

10 何一民;20世纪初年川边藏区政治经济文化改革述论[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辛宇玲;西康建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兵;;1930年代的康、青、藏战争——边政、权力和地方的视角[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2 韩永适;;张群与抗战时期的川政[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李绍先;;清末民初四川实业教育述论[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4 孟端星;剖析汪精卫逃离重庆成立“新政府”的行动计划[J];沧桑;2005年01期

5 噶仲·洛朗巴;刘立千;;噶厦印谱译注[J];中国藏学;1990年01期

6 李凤珍;清代西藏地方俸饷制初探[J];中国藏学;1994年03期

7 张虎生;御制惠远庙碑文校注——兼说七世达赖喇嘛移居惠远寺[J];中国藏学;1994年03期

8 曾绍敏,曾鸿;中英之间的一场货币战争[J];中国藏学;1995年04期

9 李晨升;策墨林诺们罕事件考证[J];中国藏学;2001年01期

10 朱文莉,毛阳海;简析西藏噶厦时期的差乌拉制度[J];中国藏学;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毛立红;;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生与抗日战争[A];百年军校 将帅摇篮[C];2009年

2 邹立波;;族群、社会与文化——《西康图经》描述下的民国康区[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卫;清代青海藏族社会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应成;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振燕;任乃强的西南图景[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郭昌文;蒋介石对地方实力派的策略研究(1928-1936)[D];浙江大学;2011年

5 张永帅;近代云南的开埠与口岸贸易研究(1889-1937)[D];复旦大学;2011年

6 张宝强;体育专业留学生与中国体育发展研究(1903-1963)[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郭辉;民国国家仪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高翠莲;清末民国时期中华民族自觉进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李强;英属印度西北边疆政策和中国西部边疆危机[D];暨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福春;近代国家与游牧社会[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伍红香;西南地区的洋务工矿业(1861-1895)[D];西南大学;2011年

3 杜俊慧;抗战时期重庆地区图书馆读者服务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赵乌吉斯古楞;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在内蒙古的活动[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马丹丹;蒙藏委员会与蒙藏事务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乌云;从《理藩院则例·喇嘛事例》探析清政府对蒙古实行的喇嘛教政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天鹏;民国时期四川省公债研究(1920-1941)[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8 罗莉;清末川边改土归流对西藏地方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于孟林;驻藏大臣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孟娜;清末民初十三世达赖喇嘛两次出走述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阿沛·阿旺晋美;;西藏历史的若干问题[J];中国藏学;1989年01期

2 吴平;藏传佛教在近代上海的流传与发展[J];中国藏学;2002年03期

3 赵云田;清末川边改革新探[J];中国藏学;2002年03期

4 吴建国;试论西康建省与康区的早期现代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喜饶尼玛;论战时藏传佛教界僧人的抗日活动[J];抗日战争研究;2003年02期

6 徐君;清季对川边的认识与决策(上)——兼论瞻对问题的由来[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7 林俊华;从“土”到“流”的历史趋势——试论“川边改土归流”的历史背景[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8 董恩强;西康建省始末记[J];民国春秋;1996年02期

9 牛文春;近代青海行政建置的一元化轨迹[J];攀登;2003年01期

10 黄天华;论民国时期西康建省[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良赫;;随希渊师西康考察散记[J];第四纪研究;1993年04期

2 陈玉屏;先秦时期的统一发展趋势与秦始皇[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05期

3 朱锋华;;荀子政治伦理思想解读[J];学术界;2006年04期

4 秦平;;浅析《春秋穀梁传》的“内鲁”思想[J];齐鲁学刊;2007年01期

5 谷更有;;乡治方式的传统与变迁——“唐宋乡村控制与社会转型”系列研究之一[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孙秀伟;;中国传统社会中孝的政治性及其表现[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刘慧;;土地革命对苏区乡村政治秩序的变革[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7年06期

8 胡锐军;;儒家政治秩序的基本设计体系[J];孔子研究;2007年06期

9 任远;;论先秦法家的政治理论及政治秩序构建[J];中州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锐军;;儒家政治秩序构建的本体论依据[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新建;;经世致用——任乃强与西康建省(论文提要)[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2 孙宏年;;20世纪的西康建省与藏彝走廊地区的发展初探[A];“藏彝走廊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C];2003年

3 杨正文;;同化问题:民国时期国族建构的思想与边疆实践——兼以任乃强先生《西康图经·同化问题》为例[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4 李细珠;;试论清末新政时期政区变革的几个问题[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5 彭学农;;对《帝国》的批判性分析——评哈特和奈格里的《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6 徐振燕;;一个民国学者的田野行走——任乃强和他的《泸定导游》[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7 师宝珍;贾金海;陈乃雄;卫月望;;藏钞概况[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一辑)[C];2002年

8 赵静;;关于邓小平政治合法性理论的思考[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9 陈玉屏;;先秦时期的统一发展趋势与秦始皇[A];中国长城博物馆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10 陈赟;;政治秩序的本性与政治生活的德性——儒家思想传统对西方自由主义[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整理 王永模;[N];甘孜日报(汉文);2011年

2 先云仲;[N];乐山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侃;[N];雅安日报;2011年

4 张霁爽;[N];法制日报;2009年

5 陈家琪;[N];东方早报;2010年

6 ;[N];四川政协报;2010年

7 ;[N];中国民族报;2011年

8 宏亮;[N];太原日报;2008年

9 李培林;[N];中国财经报;2006年

10 时殷弘;[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欧;理想的政治秩序如何可能?[D];吉林大学;2005年

2 刘志峰;政治转型与行政审判[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胡锐军;理想的诉求与没落[D];吉林大学;2005年

4 雷振文;转型期中国政治秩序调适路径探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5 夏春晖;欧洲政治秩序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姚选民;罗尔斯政治秩序观问题:一种以中国为根据的问题化理论处理[D];复旦大学;2012年

7 成云雷;先秦儒家圣人与社会秩序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彭刚;卢梭的共和主义公民理论[D];浙江大学;2009年

9 宣兴章;世界市场与国内冲突治理[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10 宗成河;早期尼采的政治哲学[D];复旦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培寅;西康省制进程中的权力角逐与政治秩序建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卢德武;西康人民广播电台研究(1951-1955)[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开澄;民国西康省立康定师范学校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4 高峰;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直接税征收述论[D];四川大学;2007年

5 王永斌;论西康建省及其历史作用[D];西藏民族学院;2012年

6 黄天华;西康建省述论[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先峰;发展与政治秩序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蒋湘陵;中国模式中的政治秩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9 常朝阳;当代中国政治秩序转型及其趋向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辛宇玲;西康建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20世纪初年川边藏区政治经济文化改革述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2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52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7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