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市场经济与当代中国政治价值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7 20:11

  本文关键词:市场经济与当代中国政治价值转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共中央党校》 2012年

市场经济与当代中国政治价值转型研究

王永志  

【摘要】:社会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表征和基本趋势。在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必然发生两种形式社会变革,一种是经济层面的变革,另一种是政治层面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原有的政治价值体系的规范力、引导力和统摄力日益弱化,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建构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政治价值体系,就成为我们亟需研究和解决的时代课题。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本文围绕政治价值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价值的转型为主题,着重探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政治价值的变迁、冲突、整合和建构等相关问题。 本文主要由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说明了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国内外一些相关研究的基本情况,论述了本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一些与政治价值相关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阐述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第二部分是正文,共有五章内容。第一章对政治价值与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进行论述。本章认为,政治价值是人们物质生产实践的产物,它与物质生产具有同一性。生产方式是衡量人类物质生产实践状况的基本尺度,它的变革必然引起政治价值的变迁。政治价值是对一定生产方式的主观反映。市场经济以生产的社会化为基础,其内在的优劣双重属性对政治价值的塑造发挥着正负双重效应。政治价值内生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孕育着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公平和法制等政治价值观念的萌芽。市场经济决定政治价值,政治价值反作用于市场经济,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第二章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价值的嬗变与转型。本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价值变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基本进程是相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着当代中国的政治价值变迁,使其表现出个体、经济、现代、开放和世界本位趋向。市场经济对个人利益的强调,将误导人们的政治价值取向,引起政治价值迷失。现阶段,其基本表现为实用主义的复兴、个人主义的盛行、拜金主义的泛滥。政治价值转型由经济体制转型引起的,其合理性蕴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引起政治价值主体、标准和目标的转型,必然引起政治价值转型的困惑。 第三章研究经济体制转型期的政治价值震荡与冲突。作为一种主体经济,市场经济对人们独立利益的尊重,为多元化政治价值的形成提供了温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促进了各种政治价值的滋生和蔓延,从而导致了多元化政治价值格局的出现,引起了它们之间激烈的碰撞。政治价值冲突是政治价值碰撞的继续和深化,是利益冲突的必然结果。主导与从属政治价值、传统与现代政治价值、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政治价值、东方与西方政治价值之间的冲突是当前我国政治价值冲突的主要表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起了价值评价、政治思想和政治理想的认同危机。要化解政治价值认同危机,必须以物质利益为基础,从内在机制和外在机制两个方面入手。 第四章提出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元政治价值进行调适及整合。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是引起政治价值失范的根本诱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将导致原有政治价值规范的破碎和断裂,诱发各种非理性行为,从而加剧政治价值失范。本章认为,政治价值失范是政治行为失范的集中表现,它将破坏正常的社会政治秩序,导致大量越轨行为的出现,引发社会激烈的无序竞争,因此,必须通过更新传统政治价值,发挥主导政治价值的统摄作用,开展多元政治价值的对话,重塑政治价值理想来进行政治价值调适。进行政治价值整合是应对政治价值多元化,消除其危害,避免政治价值危机的客观要求。政治价值整合实质是利益整合,要从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分配和利益维护等方面逐步推进利益整合机制基本框架的建立。 第五章阐述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的选择与建构。政治价值体系是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它的选择就是社会生产方式的选择。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的选择,必须以市场经济为客观依据,通过对各种政治价值体系的批判、扬弃、吸收和超越来实现。建构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规定的,其逻辑起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逻辑的集中体现。以“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为逻辑起点,能够实现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契合。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的建构,必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本取向,按照它的基本规定,在具体内容、基本原则、实现路径和总体目标上逐步展开。 第三部分是结论,提出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发,确立新集体主义政治价值观,推进政治价值立国战略,以最终建构起一种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具有强大生命力,能够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人道精神和世界精神的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6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新圣;政治价值重构与民主转型[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2 张平;民主与经济发展:亚当·普沃斯基的研究逻辑及评析[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毛翔;东西文化冲突与融合[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章东;侯惠勤;;文化整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衣俊卿;论社会转型时期的生存模式重塑──关于价值重建与文化转型的深层思考[J];北方论丛;1995年04期

3 兰久富;社会转型与价值冲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4 勾淑玲;;论现代化进程中政治价值的构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3期

5 李秋学,王新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价值取向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田志文;;政治价值及其实践意义[J];道德与文明;2008年01期

7 栾亚丽;;和谐社会的政治价值论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戴建忠;;论政治资源的权威性分配——政治价值的和谐理念[J];东岳论丛;2009年06期

9 张铭;刘洋;;市场经济时代与政治价值体系之调整[J];东岳论丛;2011年02期

10 王振海;论政治变革的价值导向与现实选择[J];东岳论丛;1998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美堂 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侯惠勤;[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侯惠勤;[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桑玉成;[N];解放日报;2005年

5 本报评论员;[N];人民日报;2006年

6 ;[N];人民日报;2011年

7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赵虎吉;[N];社会科学报;2008年

8 卫兴华;[N];人民日报;2008年

9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课题组 执笔 龙兴海 杨高岚;[N];人民日报;2009年

10 阮青;[N];学习时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田志文;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政治价值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熊在高;当代境遇中的价值论研究与现代性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李志勇;市场经济视野中的中国政治文化转型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刘能杰;市场经济与人的价值实现[D];中共中央党校;1996年

5 田俊峰;和谐社会的政治价值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6 刘洋;西方现代政治价值体系建构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史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嬗变与建构[D];辽宁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彦;政治哲学视域中的政治价值[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2 李憬;当代中国政治价值体系构建的路径与方法[D];山东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燕;《聊斋》公案狱讼小说与蒲松龄的民间关怀(续)[J];蒲松龄研究;2005年01期

2 胡大刚,刘峰,刘卫儒;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3 张富良;论邓小平的独立自主外交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郑文瑜;对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几点认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5 袁银枝;浅谈制度主客体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6 余松;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阿坝师专教育改革和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7 王玉琼;《共产党宣言》的真实价值[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8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9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10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全林;;坚持科学发展观,正视大学发展创新的代价[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曾长隽;胡劲松;;论大学章程制定主体[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3 肖能;;学术权利与行政权力:大学治理的核心范畴——以平衡论为视角[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4 湛中乐;高俊杰;;论大学章程在现代大学法人制度中的地位[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C];2011年

5 姚中秋;;存在一个中国道路吗?——当代中国的现代国家构建现状之辩正[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6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7 李怀;赵万里;;“制度人”假说[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8 李建德;;产业发展中的文化变迁——以江西省余江县中童镇眼镜业为例[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9 刘宪法;;“南海模式”的形成、演变与结局[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10 王景新;麻勇爱;詹静;;江南村落土地的产权分化与制度安排——基于诸葛古村落土地契约文书的研究[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刘明生;公共服务背景下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卢玲;我国竞技体育女性参与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怡;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廉靖;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陈志科;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董芳芳;湖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陈姝媛;再犯罪人员特殊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丽;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公正问题探讨[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卓恩;;思想与角色:胡适在《自由中国》的言论解读[J];安徽史学;2009年05期

2 兰久富;社会转型与价值冲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3 吕继阔;;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的均衡分析——以及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比较[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2期

4 张利华;对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关系的再认识[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02期

5 勾淑玲;;论现代化进程中政治价值的构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3期

6 邱永辉;试论印度政治与经济的互动[J];当代亚太;2000年04期

7 刘儒;孟书敏;;从制度角度诠释政治衰退与经济发展的悖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刘义成;;矛盾关系中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杜维明;为儒学发展不懈陈辞[J];读书;1995年10期

10 陈来;谁之责任?何种伦理? 从儒家伦理看世界伦理宣言[J];读书;1998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赵虎吉;[N];社会科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丽娜;当代台湾地区精英嬗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田志文;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政治价值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李启龙;中国共产党与1978年以来的台湾海峡两岸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4 柴文华;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5 刘景岚;台湾政治转型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郭中军;台湾民主转型中的民粹主义[D];复旦大学;2006年

7 李雪松;中国国民党退台后的三次“改造”及其对台湾政治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佟文娟;过程与分析:媒体与台湾政治民主化(1949-2007)[D];厦门大学;2008年

9 周建勇;中国国民党的适应性转型研究(1980-2008)[D];复旦大学;2008年

10 严俊;民主的价值及其条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温广磊;我国政治价值体系的沿革与当代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的构建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德宏;中国现代社会转型研究评述[J];安徽史学;2003年01期

2 张秀琴;;政治意识形态的理论、制度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衣俊卿;论社会转型时期的生存模式重塑──关于价值重建与文化转型的深层思考[J];北方论丛;1995年04期

4 赵克玲;我国现阶段一般社会失范行为原因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5 寇彧;论个体价值取向发展与其道德权威影响源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徐斌;制度变革与人性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袁祖社;;“公共精神”: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论维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兰久富;社会转型与价值冲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9 李钢;社会转型刍议[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赵金梅;略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冲突及对策[J];商业研究;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岩;[N];光明日报;2007年

2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波;现阶段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胡波;社会理想境界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陶红;教育价值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蔡志强;价值变迁与治理成长[D];复旦大学;2005年

7 陈福胜;法治的人性基础[D];黑龙江大学;2004年

8 陈章龙;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冲突与主导价值观的确立[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赵连君;生活境界论[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陈辉;现代社会制度构建的人性诉求[D];黑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姜登峰;法治的人性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周群;自由—人类活动的终极追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市场经济与当代中国政治价值转型研究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市场经济与当代中国政治价值转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5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55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e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