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苏州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29 09:38

  本文关键词:中俄经济转型初期经济政治目标关系对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苏州大学》 2015年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研究

胡石  

【摘要】:马克思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透过整个世界的内部关系,深入分析了俄国特殊的历史条件,提出了关于俄国等东方落后国家在特定条件下如何实现民族独立、跨越发展的构想。马克思晚年的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对于东方落后国家谋求新发展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从马克思晚年关于俄国发展问题的书信入手,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理论形成的背景阶段、主要内容和理论特色,并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道路相结合,以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为指导,研究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依据,以及中国道路的基本特点,并探索了怎样在全球化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中国道路。本文旨在挖掘东方社会理论内涵,理顺东方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道路源与流关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献计献策,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A81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盛丹;陈雅婷;;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法制与社会;2008年10期

2 俞良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东方社会发展途径特殊性的理论及其当代发展[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04期

3 肖建东;东方社会主义“跨越论”的历史与现实考察[J];理论月刊;2005年03期

4 曲庆彪;许兆滨;;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范畴的厘定[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俞良早;;马克思主义关于东西方国家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07期

6 徐崇温;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几点思考[J];社会主义研究;1996年02期

7 朱炳元;;论马恩对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关注——2012年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关于中国问题的论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武刚;;主体维度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王永志;;中俄经济转型初期经济政治目标关系对比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1年04期

3 冷树青;;论竞争与平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1期

4 马武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党史文苑;2011年06期

5 马武刚;;主体维度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解读[J];党史文苑;2011年16期

6 耿婷婷;郭学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理论成果[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7 钱双逢;冷树青;;跳跃“卡夫丁峡谷”思想的突破与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8 张思;刘玲玲;;简析马克思跨越式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J];法制与社会;2006年22期

9 赵华灵;;论科学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范式的新发展[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赵传海;;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进展[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冷树青;;论竞争与平等[A];“公平、公正、平等: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德儒;中国模式兴起的逻辑[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童贤成;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整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纪梅;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马武刚;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冷树青;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系统哲学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传海;中国社会主义路径走向的民族文化解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成礼;社会主义法治均衡发展战略[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8 凌文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斌;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当代阐释与中国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杜保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骁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绿色民法典[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赵春辉;论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刘明;论邓小平忧患意识及其科学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董延延;试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公平观[D];郑州大学;2006年

5 陈世芳;思想政治教育在政治社会化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娄银梅;社会主义改革中的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艳伟;邓小平公正思想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玲玲;论“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与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D];山东大学;2008年

9 沙莎;市场经济视阈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10 魏广志;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新疆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蔡金发;论东方社会革命与发展道路──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探源[J];东南学术;2003年06期

2 吴泽;;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与古代东方社会特点研究——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研究之一[J];社会科学辑刊;1988年01期

3 俞良早;论“马克思主义东方学”臻于成熟——列宁东方社会理论的地位[J];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萍;;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再思考[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2年00期

2 何萍;现代化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J];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3 李维意,刘培培,辛欣;东方社会理论——从资本主义化到“跨越论”设想[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3年S1期

4 彭俊平;;“热潮”过后的“冷思”——评《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历史考察和当代意义》[J];资料通讯;2003年04期

5 张其学;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当代性[J];教学与研究;2004年03期

6 顾乃忠;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文化学提问[J];学海;2004年01期

7 王聚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深蕴及其当代警示[J];兰州学刊;2005年01期

8 席成孝;;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现代转型意蕴及其意义[J];求索;2006年01期

9 谢忠文;;“东方社会理论”的证伪及意义[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秦龙;;马克思从“共同体”视角看东方社会停滞性的思想探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吕国辉;朱浩;;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小述[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2 郑镇;;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人文思想的嬗变[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3 胡萍;;剑桥将召开“东方社会的历史动力”讨论会[A];时代与思潮(1)——五四反思[C];1989年

4 郑镇;;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人文思想的嬗变[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一卷][C];2011年

5 张凌云;;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片论——兼评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研究中的否定论[A];当代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6年

6 陈胜云;;东方社会理论视野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7 王文兵;;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跨越发展理论的贡献[A];毛泽东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彭俊平;[N];光明日报;2003年

2 徐军;[N];社会科学报;2001年

3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列部 周思成;[N];光明日报;2014年

4 ;[N];光明日报;2002年

5 中央编译局世界所副所长、研究员,河南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季正矩;[N];北京日报;2008年

6 张华金 陈章亮(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贺善侃(东华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所长) 宗振(华东理工大学) 陈新汉(上海大学哲学系教授) 邓伟志(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N];社会科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聚芹;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郭艳文;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齐敏;马克思封建制思想的理论视野[D];黑龙江大学;2013年

4 唐宏强;国家与社会:传统东方法律的运动机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蒋学杰;论马克思“跨越”思想的发展观意义[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梅;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价值[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丽娜;马克思对东方社会特征的研究及其现实思考[D];兰州大学;2007年

3 朱浩;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再思考[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4 胡石;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夏兵玲;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尹彩峰;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探索[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苑丽丽;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重读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及启示[D];汕头大学;2011年

8 丁菁华;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9 侯灿;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及其发展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10 景一峰;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实践和当代价值[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中俄经济转型初期经济政治目标关系对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7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57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d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