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住区适老化规划及建筑设计研究策略探析
本文选题:老龄化 切入点:老年住区 出处:《重庆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正在面临人口老龄化和居住形式与质量变化所带来的新问题。但在景观及建筑学领域对老年人口这一庞大的、特殊的弱势群体的居住环境的研究尚还存在许多不足。数量众多且不断被增长的老年人口将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张产生深远的影响。重视并积极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各类问题,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笔者通过对当前社会养老设施以及居住小区的调研,,结合未来老年人口的发展趋势,设计并提出适老化新型老年社区的概念,以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来指导居住区规划的规模、环境层次、空间组织等。其强调居住者的年龄结构的多层次性、建筑的通用性和延续性、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而绝非是单一化的。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构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居住模式。
[Abstract]:At the same time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ety is facing new problems brought about by the aging population and changes in the form and quality of housing. There are still many deficiencies in the study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special vulnerable groups. A large and growing number of elderly people will have a great impact on social politics and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has a profound impact.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nd urgent strategic task to pay attention to and actively deal with all kinds of problems brought about by aging.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ocial endowment facilities and residential areas,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n the future, the author design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a new type of aging elderly community. Based on the needs of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guide the scale of residential planning, environmental levels, spatial organization, etc., it emphasizes the multi-level of the age structure of residents, the universality and continuity of buildings, the sustainabi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tc. It is by no means a single one. It provides a safe and comfortable living environment for the elderly and constructs a mode of living for the aged in accordanc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984.12;TU241.9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效梅;袁雪峰;;基于邻里单元思想的居住区设计再认识[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2 郑正球;陈岚;杨仁鸣;;建筑空间形态之占领与围合[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3 郑雅慧;王一平;;商业空间导识系统设计的识别性问题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2期
4 李茜;冯四清;;从社会维度视角探析高层住区邻里空间设计[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5 张路红;在游戏中成长——试论居住区儿童游戏环境设计[J];安徽建筑;2005年04期
6 乔梁;寇婧;;建筑与人的行为的适应性关系[J];安徽建筑;2009年05期
7 李永刚;张华;;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个性化追求[J];安徽建筑;2009年06期
8 郭司婕;;高校学生宿舍空间模式的设计研究[J];安徽建筑;2011年06期
9 赵健彬;傅婧;;高校学生公寓环境行为调查研究——以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公寓八楼为例[J];安徽建筑;2012年01期
10 何晶晶;;浅析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思宁;;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以及日本的启示[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蔡国正;任巧华;;环境—行为研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3 李晓霞;;石家庄市社区养老初探[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建成;陈贵松;;现代林业发展理论[A];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C];2006年
5 王晨;;环境行为学在郊野公园植物配置中的应用[A];2009北京生态园林城市建设[C];2010年
6 熊必俊;;老年人才资源开发的理论和实践[A];积极老龄化战略与高智力老龄人才资源开发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修贝贝;;关于风景园林教育的几点思考[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袁海琴;;城市空间的认知感应——理论综述与案例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赵艳;邵龙;卞广萌;;商业步行街景观元素与行为特性的关系[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林琳;马航;;面对低收入外来者的绿地优化策略——以深圳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寻;中国基金制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蒋莹;医疗园林的起源与发展[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潘昭佑;云南民族地区养老模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丁可;艺舟双辑:理性与直觉[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6 王红兵;农民动迁安置住区绿化环境重构[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张倩;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周边建筑环境的保护与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马瑞;城市“易犯罪”空间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9 袁野;城市住区的边界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10 张威;寒冷地区农村住宅采暖能耗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赫丽萍;城市空间地铁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2 侯健;城市公园无障碍设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3 周文哲;基于人文理念的济南现代居住区邻里空间艺术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
4 薛廷熙;河北省邢台县皇寺村聚落空间形态及保护策略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
5 郭晓辉;达活泉公园使用状况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41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641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