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农业技术国际转移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政治经济分析

发布时间:2016-11-10 16:46

  本文关键词:农业技术国际转移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政治经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5年

农业技术国际转移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政治经济分析

周雨  

【摘要】:农业的发展是一个经济体进步的基础,粮食安全是一国展开其他一切活动的前提。提高农业生产力是推动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所在,而农业科技是提高生产力的关键。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农业技术的获得除了自身研发以外,还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渠道从别国获取。这就涉及到农业技术的国际转移,而知识产权保护则是农业技术转移的前提条件。 农业技术国际转移所涉及的知识产权争端并非只是法律问题,更是技术输出国和输入国之间政治经济利益的博弈。当今世界上的农业技术国际转移一般是从农业技术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转移到农业生产力低下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极力主张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效地将发展中国家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分离开来,既维护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又保障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和服从。 关于知识产权的研究多集中于法学领域,而在为数不多的关于知识产权的政治经济分析中,针对农业知识产权的少之又少。本文力图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农业知识产权,以霸权稳定论为理论基础,来分析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政治经济因素,以及这一制度的建立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为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霸权稳定论认为国际体系的稳定需要一个“稳定者”,而这一角色通常由经济政治实力第一的“霸权国”担任。为维持体系稳定,维护其霸权地位,霸权国往往会建立起一系列国际制度,设立相应的国际规则。在这一过程中,霸权国虽然从自己主导的国际体系中获益,但是不得不为维持体系付出高昂的成本,向盟友和国际体系提供公共物品。由于边际递减效应,霸权国的支出所带来的收益减少,其维护国际体系的能力也逐渐减弱。同时其他搭便车的国家经济政治实力不断增强,同霸权国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国际格局也随之开始调整。面对实力的衰落,霸权国采取减少公共物品供应等方式来降低维持霸权的成本。 当代知识产权制度起源于西方国家,是西方国家霸权体系中的一部分。西方主导的知识产权概念和体系通过殖民、贸易、人员流动等多种途径传播到世界各地。二战之后,知识产权成为美国建立和巩固其霸权地位工具之一。科学技术发达的美国向盟国提供技术援助,巩固自己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此时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并不突出。而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的经济政治实力遭受一系列打击,维持霸权体系开始力不从心。此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成为美国降低霸权成本的工具之一。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推进知识产权的建立,一方面从知识产权保护中获取大量经济收益,另一方面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打击潜在竞争对手的政治工具。 本文以中美为例,分析两国在农业技术转移中的政治经济因素。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与美国在农业方面的合作。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农业市场更是向美国大开,中美农业技术合作迅速增加。美国一方面要求中国建立严格的知识产权制度,另一方面通过跨国农业公司利用中国农业技术的弱势和知识产权知识的缺乏,在中国进行“圈知运动”,占领中国农业技术高地。美国既从中获取大量经济收益,又增加了在中美关系之间政治谈判的筹码,既增强了维护霸权的实力,又削弱了潜在的威胁力量。中美的案例也反映了以西方为主导的知识产权体系在维护西方为主导的国际体系中的作用。 本文第一章总结梳理了知识产权的含义、历史与现状,进而解释农业知识产权和农业技术转移,并分析二者关系。第二章介绍了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霸权稳定论,并结合该理论具体分析农业技术国际转移中的政治经济因素。第三章以中美农业技术转移为例,介绍了中美两国农业技术国际转移的基本情况,并以霸权稳定论为分析框架进行政治经济分析。最后总结全文,并提出一些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的思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13;D997.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惠云;;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3期

2 邓宏光;;我国农业知识产权战略[J];改革与战略;2005年11期

3 李巍;;霸权国与国际公共物品——美国在地区金融危机中的选择性援助行为[J];国际政治研究;2007年03期

4 朱玉春;加强农业技术知识产权保护[J];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03期

5 王渊;;试论知识产权制度异化[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29期

6 任静;宋敏;;跨国公司研发对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04期

7 黄晓凤;;中国农业技术国际转移的方式选择[J];科研管理;2007年05期

8 付丽洁,马三喜;论知识产权保护与我国农业发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宋敏;刘丽军;;我国农业知识产权现状、问题与对策[J];科技促进发展;2012年07期

10 徐元;;美国知识产权强保护政策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霸权稳定论的视角[J];宏观经济研究;201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余利红;中美知识产权保护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傅素英;中国农业技术国际转移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路亚洲;全球化背景下中美农业科技合作模式与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菁;黄涛;;我国涉农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法律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2 施晓琳;;加强我国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3 宋秉斌;;试论我国农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4 杨传喜;张昭;张俊飚;;农业技术引进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5 杨帆;基因序列的可专利性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宋红明;;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张晓龙;李延舜;;浅议生物技术专利保护的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年03期

8 高思雨;李东云;;中东的战略地位与中美能源博弈——一超多强格局时代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年03期

9 黄真;夏安凌;;世界经济治理的政治模式及其启示[J];长江论坛;2006年06期

10 何帆,张明;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定中的美元霸权因素[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韦东;;人胚胎干细胞相关发明可专利性研究[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一部分)[C];2011年

2 范晓波;;2020的国际金融法:中国的作用和影响[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魏晓华;;我省农业知识产权保护与法律对策[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奇志;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的治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徐元;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杨岳峰;当代美元霸权的内在矛盾及其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雪凤;知识产权全球治理视角下NGO功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崔荣伟;美国区域贸易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冯薇;现代生物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及企业的相关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杨传喜;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8 欧阳丽;信息化时代国际政治霸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夏咸军;美国对外经济援助[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10 杨虎;20世纪中国玉米种业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志进;论基因专利的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哲锋;瑞士型权利要求的发展和借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金光;我国植物专利可行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赵志燕;闽台农业技术转移模式与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志红;涉农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动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7 沈宇;人民币国际化与贸易发展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8 姚江飞;农业科技型企业融资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敏;育种单位植物品种权保护比较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房利甲;基因发明专利制度相关问题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志忠;近代美国农业科技的引进及其影响评述[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2 叶选挺;刘云;王文平;;基于知识生产函数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绩效评价研究[J];兵工学报;2009年S1期

3 李勇,和丕禅,彭熠;农业保护的正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03年08期

4 徐菲;;浅析TRIPS协议下的国际技术贸易[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沈国兵;;TRIPS协定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难题及基准[J];财经研究;2008年10期

6 赵伟,吕盛行,管汉晖;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理论最新进展及启示[J];财贸经济;2004年09期

7 沈国兵;刘佳;;TRIPS协定下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实际保护强度[J];财贸经济;2009年11期

8 郑兵;现代国际技术转移的涵义和特点[J];大连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贾瑞霞;国外学者关于一体化理论的一些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03期

10 门洪华;;西方三大霸权的战略比较——兼论美国制度霸权的基本特征[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本报记者  王一娟;[N];经济参考报;2006年

2 记者 朱菲娜;[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3 马启智;[N];人民日报;2005年

4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 宋敏;[N];光明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志忠;近代中美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2 周升起;农产品国际贸易生态经济效益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3 朱天天;我国高校技术资源转移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4 王瑞杰;美国国会与中美知识产权问题研究(1989-2005)[D];复旦大学;2007年

5 刘恩东;中美利益集团与政府决策的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朱海霞;基于引力模型的中美农产品贸易边境效应模型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吴郁秋;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摩擦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韦倩;人类合作行为与合作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D];山东大学;2009年

9 傅素英;中国农业技术国际转移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10 李梦学;地球观测领域国际科技合作机制与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瑞瑞;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余斌;国际科技合作的选择优势模型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傅建球;国际科技合作新趋势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及其对策[D];广西大学;2003年

4 叶乘伟;当代国际科技合作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5 吴澍涛;世界经济中的权力[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李楠;基于自主创新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运行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黎小兰;国际科技合作模式与对策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迈克尔·瓦尔特 ,彭海红;帝国还是霸权国[J];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07期

2 叶自成;王日华;;中国和平发展与国际环境的理论总结:崛起国与霸权国关系的新模式[J];国际观察;2008年01期

3 杨原;;崛起国如何与霸权国争夺小国?——基于古代东亚历史的案例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12期

4 牛震;关于霸权稳定论及其评价[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10期

5 王波;;霸权国内部民主与对外霸权的互动[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徐佳;;对霸权稳定论的解读与评判[J];学术交流;2009年04期

7 朱云汉;刘康;黄旻华;;领导者还是霸权国?——东亚地区看中国崛起[J];社会观察;2013年06期

8 李小华;对日本前途的一个崭新设计——读《后霸权体制与日本的选择》[J];国际论坛;1999年04期

9 王巍巍;;霸权的联盟逻辑:理解中日博弈中的美国行为[J];东北亚论坛;2014年02期

10 杨原;;大国无战争时代霸权国与崛起国权力竞争的主要机制[J];当代亚太;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新铭;;中国的发展不会对日本产生威胁[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2 杨原;;大国崛起进程中的合法化策略与制衡规避[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特派记者 江玮 实习记者 庹慧;[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2 佟永军;[N];国防时报;2010年

3 刘丰 南开大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特邀嘉宾 国防大学教授 林东;[N];光明日报;2012年

5 泓佐;[N];学习时报;2011年

6 邙言;[N];财经时报;2005年

7 田文林;[N];中国国防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光明;霸权及其理论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继东;霸权倒外论及其批判[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陈科;霸权与否决权[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3 刘海峰;霸权稳定论的演进、反思与中国的选择[D];国际关系学院;2006年

4 徐佳;对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霸权稳定论”的阐释与评判[D];吉林大学;2007年

5 段正彦;霸权稳定论的演变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苏州大学;2009年

6 胡云生;冷战后美国对新兴大国崛起的认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周雨;农业技术国际转移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政治经济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农业技术国际转移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政治经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01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701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3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