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跨文化生存的困境——毛姆涉华题材短篇小说解读

发布时间:2018-06-15 14:28

  本文选题:毛姆 + 短篇小说 ; 参考:《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摘要】:毛姆一生共创作了一百五十多个短篇小说,其中涉华题材超过了三分之一。这些作品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作为故事背景,以白人殖民者或旅居者作为主人公,如《大班》、《海市蜃楼》、《领事》;另一类是以东南亚或南太平洋岛屿作为故事背景,在次要人物、情节或细节层面融入中国元素,如《信》、《火奴鲁鲁》、《机会之门》、《丛林脚印》等。这两类作品再现了殖民主义、帝国主义背景下跨文化生存的困境,折射出了东西方不平等的政治、经济或文化关系。重读这些作品对我们认识毛姆短篇小说的艺术价值,以及不同文化、不同文明间的现实交流不乏重要的意义。
[Abstract]:Maugham wrote more than 150 short stories in his life, of which more than 1/3 related to China. These work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one is the semi-colonial and semi-feudal China as the story background, and the white colonists or sojourners as the protagonist. For example, Taipan, Mirage, Consul; the other is taking Southeast Asia or the South Pacific Islands as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ory, integrating Chinese elements in the secondary characters, plot or details, such as faith, Honolulu, Gate of opportunity, jungle footprints, etc. These two kinds of works reproduce the dilemma of intercultural existe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lonialism and imperialism, and reflect the unequal political, economic or cultur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Rereading these work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artistic value of Maugham's short stories and the realistic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ivilizations.
【作者单位】: 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分类号】:I561.0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明香;从“文化帝国主义”到“跨文化传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孙妮;评《三位女性的文本与帝国主义的批判》译本——兼论西方文论的翻译标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韩亚文;跨文化交际中的误征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徐在中;;从《鲁宾逊漂流记》看西方殖民过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罗少清;;吉卜林的殖民主义情结——解读《基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6 杜兴梅;;殖民地女性找寻自我的悲歌——《藻海无边》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7 吴伟;李冬梅;;浅谈《非洲的笑声》的文体实验与叙述创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8 刘晓晗;;福尔摩斯眼中的殖民伦敦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9 王舒涵;;文化帝国主义是否是一个科学的历史定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10 马丽蓉;论西方传媒在中阿合作中的阻障作用[J];阿拉伯世界;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鲁明军;;谁之批判?何种现代性?——当代艺术批评的价值重思与实践检省(1990-)[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3 葛士恒;;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化资本争夺战——对“中国符号”热的再探讨[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4 马丹丹;;流亡者的“想象共同体”——改革开放30年流亡电影的中产阶层意识[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5 李今;;晚清语境中的鲁滨孙汉译——《大陆报》本《鲁滨孙飘流记》的革命化改写[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6 杨岚;;普世价值观建构与多元文化的相互制衡[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施拟阳;李明明;;跨文化语境下中美影视传播中双向交流的冲突与融合[A];首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2010年

8 沈冬欢;;《黑暗的心》中约瑟夫·康拉德的矛盾情结[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洪晓纯;;双重解放话语的建构——试析穆萨·杜比的《后殖民女性主义<圣经>诠释》[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十五辑[C];2012年

10 杨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方位与战略选择的几点思考[A];马克思主义与文化新自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苗永敏;拒绝妥协[D];苏州大学;2010年

4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6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8 王志彬;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继文;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观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春迎;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义务[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政吉;东方主义在《女勇士》中的解构:性别、种族和文化[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王君;论詹姆逊的全球化文化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4 金玲;《大地》三部曲的跨文化解读[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任春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文化认同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江华;艰难的联结—E·M·福斯特小说潜含的现代性主题[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颜培;跨文化书写[D];江南大学;2010年

8 陈海红;论萨义德的文学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杨;《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帝国话语[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静;奥斯丁小说的政治和道德倾向性[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全新;自然主义g旧系奈宀式铀搿勖返摹对铝梁土闶俊穂J];龙岩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2 苏玲;论毛姆小说的虚无思想[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谷玉;;毛姆小说中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交融[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杨嘉乐;;多元文化冲击下的毛姆叙事[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李君容;;论毛姆《在中国屏风上》中的官员和平民形象[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胡水清;;论毛姆“中国情结”的形成[J];宜春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胡蓉;;浅谈毛姆《午餐》中的十种修辞格[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谢亚军;彭威;;画屏上的东方情调——毛姆《在中国屏风上》的“中国形象”[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9 杨锐;;英国作家W·S·毛姆精神探求路上的双重选择[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胡水清;;毛姆的都市体验与审美现代性[J];肇庆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倩倩;;掀开毛姆的“彩色面纱”——《彩色的面纱》的东方主义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秦宏;毛姆——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的作家[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彭懿;到哪儿去买叫毛姆的小仓鼠[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3 赵松;毛姆的炭火[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4 黄夏;毒舌毛姆,人情书写[N];北京日报;2012年

5 保罗·索鲁 周成林 译;旅行者的故事 真实的历史记录[N];文艺报;2013年

6 秦宏;由Cakes and Ale的译名引起的思考[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张锐强;毛姆:苦难的馈赠[N];中国邮政报;2003年

8 雷雨;真实生动的中国文本[N];中华新闻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谢苗枫;大孩子们不爱“毛姆”爱“毛绒”[N];南方日报;2007年

10 顾文豪;“毛”语录[N];中国经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艳花;毛姆与中国[D];复旦大学;2010年

2 庞荣华;毛姆异域游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梁晴;从毛姆的小说创作看画家高更对其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威;毛姆作品中的中国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2 梅玫;毛姆矛盾的中国观[D];安徽大学;2011年

3 徐笑笑;毛姆中国书写的历史文化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4 杨哲;毛姆笔下的“非正常人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伊彬;论毛姆的精神世界[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6 邓惠文;对毛姆《面纱》的生态批评[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吕莹莹;论毛姆的自由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云帆;殖民地上的男性气概:对毛姆的东方小说中男性主体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何黎黎;逃离与追寻[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10 黄晓芳;精神探索与文化反思[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223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0223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0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