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创新型人才法律素质培养与学风规范养成

发布时间:2018-12-31 16:39
【摘要】:现代人才的创新素质是一种综合能力,是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本。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活动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学风特征,也决定了针对他们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培养导向与模式方法。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高校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学风规范面临诸多新的问题与矛盾,各种文化思潮及价值观念的冲击使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道德防线有所松动,道德的无助与无力再一次显露殆尽。虽然科技创新型人才学风规范教育的落脚点在学风养成,但鉴于科技创新人才学风规范的内涵特征,以法律素质培养作为基础的学风规范教育无疑能使其学术活动具备较高水准,上升为更高层次,从而保证了科技创新人才科技活动及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
[Abstract]:The innovative quality of modern talents is a comprehensive ability and an important capital to participate in market competi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ve talents' activities determine their style of study, and the effective educational orientation and mode methods for them.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in our country, the norms of the style of study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facing many new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The impact of various cultural trends and values has loosened the moral defense lin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the activiti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helplessness and powerlessness of morality have once again been revealed. Although the goal of the standardized education of the style of study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alents li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yle of study, however, in view of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rms of the style of study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s, The standard education of study style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legal quality can undoubtedly make its academic activities have a higher level and rise to a higher level, thus ensuring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and social practi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s.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
【基金】:2013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中国边缘法学教学新模式探索”(ZZHZ13017)
【分类号】:G64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廖志豪;;高校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征及培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王继军,刘丹;大学生行为规范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李冬;;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探讨[J];中国高校科技;2014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玉明;满会磊;;我国优秀教练员创新素质的现状及其特征评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2 翁建红;;浅析高职生文明行为规范现状及对策[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强俊;周鸣争;汪军;;IT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年01期

4 牛炜焱;;高校二年级德育状况研究及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5 董妍汝;闫俊伢;;山西IT人才调研与人才培养思考[J];办公自动化;2014年20期

6 朱春玲;刘永平;;企业创新型人才素质模型的构建——基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调研数据的质性研究[J];管理学报;2014年12期

7 魏姗珊;;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方经贸;2015年04期

8 盛晓娟;张秋月;佘元冠;王道平;;基于智商—情商—逆商的创新型人才素质模型[J];科技与经济;2011年03期

9 黄文恺;;跨学科CDIO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年10期

10 梁甜;;生态型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探究——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喻晓雪;优化地方政府创新型人才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2 宋德生;警务化管理与公安高校学生的个性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周娜;当代大学生行为规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郑薇薇;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莉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研究:问题、根源与对策[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邵翔;大学生学习活动的越轨行为研究[D];中国计量学院;2012年

7 肖莉;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2年

8 麻盼盼;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型人才素质提升问题探索[D];苏州大学;2012年

9 石华敏;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10 田园;大学生行为规范现状研究[D];中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于伟,韩丽颖;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理论基础及职能[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2 张俊宗;学术与大学的逻辑构成[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3 何云峰;;学生评价的转向:基于发展性评价的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09期

4 王惠兰;创新素质教育的内涵及途径刍议[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程明轩;论狭隘的教育功利化的表现及其危害[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李军锋;;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战略实施机制探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2年03期

7 薛二勇;;协同创新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年12期

8 杨东占;;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的几点认识[J];中国高校科技;2014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吕重九;[N];光明日报;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小刚;建立科技创新型企业股本竞标募集制的设想[J];天府新论;2002年03期

2 韩葱慧;;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框架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张藤;;浅谈科技创新型校园的创建工作[J];青春岁月;2010年10期

4 廖志豪;;高校科技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征及培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沈瑾;汤双凤;黄天乐;;浅谈高校科技创新型社团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价值工程;2011年08期

6 夏高寅;;科技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探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4年06期

7 廖志豪;;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素质的视角[J];泰山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黄江泉;胡琴芳;常立华;罗浩;;湖南科技创新型企业竞争优势的构建——一个关系资本的分析视角[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薛金锋;李国杰;王丹丹;王娟;吴丹;;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素质结构与培育[J];高等农业教育;2013年12期

10 刘正良;杨琴;;扬州科技创新型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德才;;构建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的环境支持系统——兼论科学发展观在安徽转化的思想观念障碍[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郭建设;沙林;;航空高科技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与“科研型”教育管理方法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第七届动力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查仁荣;;科技创新型人才成功之路探索[A];中国西部人才强国战略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何世英;范名金;;科技创新型人才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支撑[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5 盛培秀;;科技创新型人力资源开发之对策分析[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严君;;远郊青少年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究[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7 ;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研究——基于技术创新生命周期视角[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龚永泉;扬州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N];人民日报;2009年

2 本报通讯员 田志昂;排解科技企业“成长的烦恼”[N];济宁日报;2012年

3 记者  刘明中;合肥:1个亿助力企业科技创新[N];中国财经报;2006年

4 记者 雷汉发邋通讯员 吴公剑;河北廊坊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N];经济日报;2007年

5 ;关于建设科技创新型城市的决定[N];湘潭日报;2006年

6 袁泉邋 李宁;合肥科技创新试点成效显著[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7 记者 王贵元 通讯员 李永利;秦皇岛全面构建科技创新型城市[N];工人日报;2009年

8 记者王宏进;山东推动科技创新型食企发展[N];中国食品报;2009年

9 见习记者 张力;20家科技创新(成长)型企业确定[N];南充日报;2010年

10 记者 陈文忠;省内首家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专业化金融机构成立[N];云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刚;我国科技创新型人才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吴素春;科技创新型城市内部科研合作绩效及合作网络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新明;企业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激励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孙飞;江苏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培育与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3 施佳;科技创新型人才培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4 魏亚龙;“合肥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跟踪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5 林继锋;科技创新型企业成长模式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6 潘志颖;科技创新型企业股权激励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2年

7 麻盼盼;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型人才素质提升问题探索[D];苏州大学;2012年

8 万方;南昌高新区科技创新型企业扶持政策的效应及满意度评价[D];南昌大学;2013年

9 张金邦;科技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10 马俊;我国高校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96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396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a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