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网络公共领域中的政治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1 06:25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与繁荣,传统的公共领域也在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着改变。在近代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逐渐走向衰落。而于此相对的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迅速壮大的国际互联网凭借着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打造出了一种公共领域的全新形态—网络公共领域,为社会大众呈现了新的参与公共领域的条件,这种网络公共领域相较于以往的传统的公共领域更加的自由、平等,也正是因为这种自由、平等完全扭转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不断走向衰落的趋势。本文将在论述公共领域的历史发展与现代理论解读的基础上,通过对古希腊的古典型公共领域和近代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分析,辩证地论述网络对于公共领域的具体影响,随后总结出网络公共领域的主客体结构和其政治功能,网络公共领域的政治功能体现在它一方面扩展了民主政治发展的途径,提供了更广阔的网络空间,其次扩大了公民权利,保障了自由平等的实现,最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主流政治文化宣传的阵地。网络公共领域的政治功能运行的特点表现在:首先,由于网络公共领域自身的特点建构出了一个虚拟的并不存在的网络空间,正是因为这样的网络空间的存在拓宽了公共领域的覆盖范围,也优化了传统的公共领域的运行机制,使原本已日渐式微的公共领域得以重兴;但是相对的,网络公共领域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社会共识困境、信息之间的不对称以及当前的网络公共领域商业化和娱乐化倾向过重反而忽视了原本的政治功能等。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公共领域表现出了隐蔽与现实交替、谎言与理性并驾的荒谬场景。网络公共领域的完善不仅依托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迭代发展,也需要公众个人素养的提升、以及社会制度等多方同步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华;李好;;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道德和谐——基于公共管理的视角[J];船山学刊;2006年03期

2 王阳;;试论经济伦理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基本原则[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印度核电业向私人领域开放[J];国外核新闻;2002年05期

4 王中江;;化解“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矛盾[J];中国国情国力;1999年04期

5 贺跃贤;;基于“私人领域”视野下的电视调解类节目分析[J];采写编;2017年06期

6 徐丛青;论“私人话语”适当回归私人领域[J];现代传播;2002年03期

7 吕铁力;《产床》及作者(英文)[J];Women of China;2000年09期

8 赵佳佳;;网络空间中私人领域公共化的再现与凝视[J];今传媒;2018年05期

9 刘文宁;权力不应延伸到私人领域[J];党建;2002年04期

10 王卓;;网络时代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融合——以微博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红春;;私人领域的内在悖论及其审美化解决——兼论“日常生活审美化”必然性与必要性[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吴镝鸣;;论“云计算”与网络中立性原则[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龚群;;论公共领域与公德[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4 廖加林;;公私观念与公德、私德[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5 天则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前言:政府市场边界及公共治理[A];中国省会城市公共治理报告(2013)[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俊;社区管理需要注入民主基因[N];自贡日报;2009年

2 陶东风;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双重危机[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袁东;你首先是个公民[N];上海证券报;2006年

4 南京晓庄学院副教授 邵建;“公民社会”的衡量[N];中国经营报;2009年

5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张红萍;公共领域的“美女怀疑症”当治[N];中国妇女报;2012年

6 特约记者 郭忠华 中山大学;公民社会的四个维度及行动逻辑[N];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佛山日报记者 刘军艳;为自我释放寻求出口[N];佛山日报;2014年

8 对话嘉宾 中华女子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李明舜 主持人 本报记者 王逸吟;“家庭虽是私人领域,,但并非法外之地”[N];光明日报;2016年

9 陈怀远;构建和谐社会与加强社会保障[N];大连日报;2005年

10 黄显中;公德与私德[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彦章;公共领域的审美经验[D];山东大学;2007年

2 张琳;阿伦特劳动理论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2年

3 陆庆祥;苏轼休闲审美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陈彦;京派:“传不习乎?”[D];上海大学;2013年

5 廖加林;现代视域下公共道德基础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徐梓淇;论生态公民及其培育[D];复旦大学;2013年

7 张建英;公德与私德关系的历史演进与当代建构[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8 李泰峰;公共精神的唯物史观审视及其生成机制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年

9 李浩f;阿伦特公共领域思想及其现代审视[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

本文编号:2592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592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4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