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僧官制度探析
发布时间:2020-03-21 13:14
【摘要】:随着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局面结束后,北魏作为一统北方中原的少数民族王朝,与南朝对立发展。佛教也在此时深深根植于两方水土,成为一支统治阶级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虽然政治坏境仍是战乱频发的时期,但动荡的社会氛围却也蕴藏生机,使北魏时期成为佛教在中国发展的黄金时代,促使僧尼人数大增。这时统治者出于管理佛教的需求,加大了对僧团的管控力度,僧官制度也伴之而生。本文首先以北魏佛教管理概况为切入点,从动乱的环境下佛教教团迅速发展、寺院经济日益扩展等因素进行分析,阐明僧官制度的创立受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及佛教自身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借此论述北魏僧官制度建立的必要性,是与传统体制下的文化源流、前代僧官制度的发展脉络、僧俗管理难度增加、统治者的管理思想等背景密切相关。从而证明僧尼作为佛教影响社会的主体,被统治者加强管理的产物正是僧官制度。其次,北魏僧官制度的内容与运行机制是其核心部分,本文也着重探究了北魏僧官制度的管理机构演变、人员设置增减、配套政策变迁等历程。魏初草创,多由皇帝直接敕任僧官,后因僧团扩大、僧务繁多,机构改制并配备至地方,构建出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元化僧务体系。通过对北魏僧官机构易名、增设官员、任职选拔等史料分析,描述僧官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所拥有的庞大权力,梳理僧官在世俗社会中处理教俗矛盾的事例,全面体现了北魏僧官制度在当时的社会效用。再次,北魏僧官制度的形成发展受多方面的影响,基于这种原因,致使北魏僧官制度既沿袭了前代的管理模式,又适时地调整僧官组织架构,使机构更具有时代的特色。比较北魏僧官制度与前朝、同一时期南朝的特点异同,从制度架构的向度出发,对比组织体系的发展演变、僧俗事务运作等方面的特点。包括北魏僧官体系从简朴到系统的过程,分析其如何创僧官制度由中央到地方配备齐全之开端,体现了僧官机构设置完备化与系统化的特点。再从佛教界与政治势力联系的层面出发,论述北魏僧制度如何只对皇帝负责,显示出监管方面的单一性,因此北魏僧官在世俗化日趋严重的态势下使用权力,无可避免地体现出管理流程简朴化的特点。通过对以上制度特点的对比分析,展示了北魏由上及下形成了一套等级鲜明的佛教世俗化管理体系。最后,本文在对北魏僧官制度有了较为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论述北魏僧官制度的影响。北魏是佛教发展迅速的时期,僧官制度除了加强宗教管理,更是为了实现政治、宗教稳定和发展的统一。僧官体系作为沟通僧俗两界的桥梁,不仅加快了佛教本土化的进程,使信仰人数激增、佛教建筑林立,也在佛教参与社会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北朝末期及隋代僧官制度改造的标杆,为后代统治者所沿用。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949;K239.21
本文编号:2593384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B949;K239.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洪流;;北魏佛教与《洛阳伽蓝记》[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2 赵改萍;;北魏时期佛教在山西的发展[J];宗教学研究;2015年02期
3 孙瑜;;北魏宗室的崇佛行为与佛教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以孝文、宣武、孝明三朝的宗室成员为例[J];山西档案;2015年02期
4 雷火剑;;论魏晋南北朝僧官制度及其当代启示[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5 徐婷;;云冈石窟造像题记所见的北魏佛教信仰特征[J];宗教学研究;2014年01期
6 张守夫;;北朝佛教研究之我见[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7 严耀中;;政治控制下的信仰——中国古代僧官制度综论[J];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11期
8 王继训;;北魏时期的崇佛热与佛教政治化现象研究——以“中研院史语所”编北魏佛教拓片五十三品为例[J];理论学刊;2012年09期
9 王学信;;中国古代的僧官制度[J];海内与海外;2011年11期
10 张兆阳;;北魏佛教僧官制度探究[J];沧桑;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志明;北魏时期佛教文化的身份认同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933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593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