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中国城乡居民网络政治参与非均衡性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1 21:35
【摘要】:当前,网络信息科技在我国发展迅速,城乡居民利用网络媒体参与各类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趋势。随着网民数量的急剧膨胀,以及互联网在政治领域应用的深入,公民政治参与的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一股急剧增长的政治参与洪流汹涌而来,网络俨然已经成为了解放城乡居民政治参与诉求的一种新型途径。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政治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的扩展是一种必然趋势。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明、幅员辽阔的泱泱大国,中国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城镇地区与乡村地区的分离,其各自具有鲜明的独特性。由城乡结构二元化等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城乡非均衡发展尤为突出,并且这种非均衡特性一直在蔓延,并没有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而消减。因此,在探索、解释当代中国政治舞台上复杂多变的政治现象时,不能偏离对于作为中国政治舞台基础的城镇和乡村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环境因素的具象分析,我们必须注意到由城乡独特的社会环境带来的抑制或促进作用,才能较为准确科学的分析当前城乡居民网络政治参与遇到的非均衡性问题。本文首先对网络政治参与的提出以及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进行详细的解析。在对于互联网时代城镇地区和乡村地区的网络政治的兴起和发展情况进行宏观把握的基础上,作者发现,城乡地区的网络政治不同发展进程和轨迹已经为城乡居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差异性埋下深刻的伏笔。在对城乡地区的网络发展状况及城乡网民的主体结构规模等方面进行分析比对之后,作者发现目前城乡居民网络政治参与的非均衡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在城乡居民网络政治参与态度非均衡、诉求非均衡以及效果非均衡等三个方面,而主要的困境则体现在城乡网民的主体结构、参与规模和关系网络非均衡。在作者分析后得出,城乡居民网络政治参与出现非均衡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由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政治参与文化的差异、社会资本的不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造成的。最后,针对城乡居民网络政治参与中出现的非均衡问题,作者从消弥城乡地区网络参与的基础条件差距以及保障城乡居民的网路政治参与路径这两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关于破解城乡居民网络政治参与非均衡性问题的路径探析,旨在为创新我国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思考,以期为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研究抛砖引玉,尽一份绵薄之力。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62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昕;高霏霏;;浅析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张连梅;;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46期

3 杨建领;;当前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年11期

4 张涛;杨丽;;民族地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云、桂、黔三省区部分高校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19年01期

5 郭英;王晓;;试论网络政治参与在政府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政治系统的分析视角[J];行政科学论坛;2019年02期

6 朱丹红;;一部独具特色的网络政治参与研究力作——评黄少华教授的《城市居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2期

7 吴洁;;加快提升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性[J];人民论坛;2019年06期

8 赵岳娜;;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困境与引导路径[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9 吕毅;王嘉驿;;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研究[J];科技资讯;2019年21期

10 吴茜茜;;新时代我国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博;葛峰;李金玉;;我国当前网络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A];传媒法与法治新闻研究[C];2016年

2 刘会娟;宋佳蔓;;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十二)[C];2017年

3 化涛;;网络政治参与下政府回应机制的调适与优化——基于反射弧的分析视角[A];东方行政论坛(第三辑)-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文集[C];2014年

4 湖北省团校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杜凌飞;;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观察和思考[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5 吴芸;;试论网络政治参与——“华南虎事件”的个案分析[A];自主治理与扩展秩序:对话奥斯特罗姆[C];2012年

6 房正宏;;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与探讨[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7 洪守义;;一种全新的民主生态——试析青年网络的政治参与[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8 李永娜;;网络政治参与研究述评[A];“决策论坛——创新思维与领导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7年

9 辛启军;;网络政治视野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A];宜春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黄小茹;;网络政治参与与政府善治之道[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 花勇;网络政治参与热潮的冷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2 赵春丽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络政治参与:协商民主的新形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白全贵 整理;推动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健康发展[N];河南日报;2009年

4 袁峰 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政协在促进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作用[N];联合时报;2011年

5 赫曦滢;浅谈互联网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N];吉林日报;2010年

6 方付建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9岁市长与“揭露政治”的兴起[N];中国改革报;2009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杨海蛟;现代网络治理的应对之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8 董磊;网络舆论正成为一条参政议政渠道[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记者 陈怡;网络参与理性化趋势正在出现[N];上海科技报;2011年

10 姚凤梅;域外网络征求民意做法的社会治理启示[N];学习时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正玲;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宋超;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王韧;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李春;网络政治参与在我国的兴起:条件、形态与前景[D];复旦大学;2005年

5 刘普;政治安全:网络时代的挑战与对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6 郑兴刚;当代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7 程玉红;网络时代的政治参与和政党变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8 金毅;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刘鹏;执政党视野下的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10 叶敏;中国特色网络民主形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莹;公民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2 李雪歌;女性互联网用户的网络政治参与[D];西北大学;2019年

3 邓莉;中国城乡居民网络政治参与非均衡性问题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9年

4 张瀚文;我国基于政务微博平台的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外交学院;2019年

5 乔陶然;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海南大学;2017年

6 李凯;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7年

7 严贤婷;网络政治参与:新型参政路径探析[D];深圳大学;2018年

8 贾佳;“90后”青年群体网络政治参与的失范现象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9 陈红;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19年

10 何亚霓;廉洁政府构建中的网络政治参与[D];湖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93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593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0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