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对中国模式评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2 11:49
【摘要】:“中国模式”由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乔舒亚.库珀.雷默在2004年5月英国《金融时报》提出的描述中国独特发展模式的“北京共识”演变而来。是海外政要、学者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走过道路的概括和总结。对于“中国模式”的主要特征存在着不同观点,包括“混合经济+一党执政”,“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经济自由+政治压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中国模式”具有渐进性、稳定性、创新性、人民性等。“中国模式”的政治、经济评价也各不相同,同时“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背离论”、“中国责任论”、“中国神话论”、“中国傲慢论”、“中国扩张论”等论调相继出现,对中国模式的“捧杀”或者“棒杀”交替进行。“中国模式”所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挑战的核心就是中国模式能否可持续。“中国模式”还是需要不断完善和不断发展的模式。中国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是21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的一件大事。“中国模式”的崛起不仅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对世界的发展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1
本文编号:2595000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里夫·德里克;远山;;中国发展道路的反思:不应抛弃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遗产[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5期
2 托马斯·海贝勒;;关于中国模式若干问题的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5期
3 王云芳;;“中国背离论”辨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4期
4 环球;;中国模式全球瞩目[J];管理观察;2009年12期
5 刘国光;;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中中国的表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关系[J];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05期
6 鲁薇;;“中国模式”和国家公关计划[J];北京观察;2009年04期
7 张维为;;一个奇迹的剖析:中国模式及其意义[J];红旗文稿;2011年06期
8 郑永年;;西方为何惧怕“中国模式”?[J];决策探索(上半月);2008年05期
9 李抒望;;独领风骚的“中国模式”[J];决策与信息;2009年09期
10 马丁·哈特-兰兹伯格,保罗·伯克特,庄俊举;解读中国模式[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02期
,本文编号:2595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595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