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农村民意表达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9 11:47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与大众传播的迅速发展,民意一词高频率地出现在民间、媒体与执政党的权威文件中,民意表达成为醒目的社会潮流。当代中国农民逐渐成为社会弱势群体,维护与实现农民民意表达,,有利于保障其基本权利,实现农村政治、经济及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首先从理论上界定了农民、民意及民意表达的概念,进而阐述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利益表达理论、人民主权理论、村民自治理论和公平分配等。其次,当代中国农民民意表达在表达动力、表达路径、表达效果三个方面发生了新变化。同时,也面临着表达主体相对弱势、客体相对被动、制度保障不足、渠道单一不畅四个方面的现实困境。在剖析困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从提高农民相对优势、提升客体主动性、完善制度建设、拓展多维度渠道四个角度提出对策,进一步促进乡村的民主、稳定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422.6
本文编号:2620713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42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智;;农民利益表达路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2 赵子良;农民利益表达权的缺失与保障[J];现代农业科技;2005年01期
3 徐士兵;对农民群体利益表达渠道的认识和设想[J];湖北社会科学;1999年02期
4 张劲松;倪慧;;化解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路径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5 王润泽,丁学梅;互联网:民意表达新通道[J];国际新闻界;2004年04期
6 彭正德;;农民政治认同与抗争性利益表达[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06期
7 陈渭民;张晓鸥;汪凌云;;渔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研究——以浙江省舟山市为例[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04期
8 刘志民;杨友国;;寻求国家与乡村之间的有效衔接——基于农民利益表达的历史考察[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9 金太军;赵军锋;;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协调:系统、类型与结构[J];江汉论坛;2010年11期
10 孟鸿志,孙长国;当代中国参政议政制度的发展现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本文编号:2620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620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