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国家身份视角下印尼“印太”外交探析

发布时间:2020-04-09 21:26
【摘要】:“印太”概念自2017年以来逐渐成为国际关系中的“时髦”话语,“印太”战略也成为了美、日、印、澳等国的。印尼地处“印太”地区的中心地位,积极回应和阐述印太概念的认知,并进行相关的实践。本文以“国家身份”的理论分析框架来阐释印尼的“印太”外交。在第一部分中,对印尼“区域强国”、“中等强国”和“海洋强国”的国家身份进行简要的梳理,并概括出这三重国家身份所衍生出的相关国家利益,在国家身份和国家利益的影响下印尼是如何展开外交活动,由此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印太”外交。印尼“印太”外交势必与主要印太地区的国家间进行彼此的交流与互动。第二部分中,在这三重身份指导下,对印尼“印太”外交的具体实践展开重点论述,集中阐述印尼与传统亚太国家、印度洋国家、非洲国家以及印太地区多边机制的外交互动,由此形成印尼的“印太”外交。第三部分中,通过对印尼“印太”外交实践论述基础上,着重对印尼“印太”外交的具体特征进行总结概括,包括:从“亚太到印太”的外交范围的扩展、从“经济合作到安全治理全面铺开”的外交内容的丰富、“依托多边机制框架实现区域动态平衡”的外交方式的转变、“积极开展海洋外交”的外交行为的创新和“坚持'独立与积极'外交原则”的外交理念的延续等。最后一部分,对印尼“印太”外交追求的具体目标进行简单的总结,并对印尼开展“印太”外交面临的挑战和困境进行相关分析,总体上对印尼“印太”外交进行前景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83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善品;汪书丞;;国家身份视角下澳大利亚的外交政策选择[J];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8年03期

2 刘清江;;民族国家身份的困境及解构思路[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4年06期

3 潘正祥;汪小文;;双重国家身份与中国环境外交[J];理论建设;2012年02期

4 朱中博;周云亨;;加拿大中等国家身份考析[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李开盛;胡贵生;;民族复兴背景下当代中国的国家身份选择[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0年01期

6 王东京;攻坚战应直指“国家身份”[J];领导决策信息;1998年38期

7 王东京;攻坚战应直指“国家身份”[J];山东税务纵横;1999年02期

8 潘兴明;;英国国家身份认同:理论、实践与历史考察[J];英国研究;2009年00期

9 王展鹏;夏添;;脱欧公投与英国国家身份变迁[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01期

10 郭燕;;“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家身份认同探析[J];现代交际;2018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立新;;在龙的映衬下:对中国的想象与美国国家身份的建构[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2 江慧;;以国家身份的视角定位中国的“国家责任”[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3 王立新;;威尔逊、一战与美国国家身份的塑造[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8年

4 武月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设计崛起对中国设计产业发展的启示[A];工业设计研究(第五辑)[C];2017年

5 徐科朋;夏瑞雪;李世峰;朱婧;任德云;周爱保;;不同群体身份表征自我优先性的ERP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胜军;入世十年中国国家身份的嬗变[N];学习时报;2012年

2 王东京;“国家身份”的窘境[N];北京日报;2000年

3 王洲 董昕 记者冯保良;双重“国家身份”促开发区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N];锦州日报;2011年

4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王义桅;核心价值观可以“谐天下”[N];人民日报;2014年

5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严双伍;中国崛起需正确审视中国责任[N];湖北日报;2014年

6 志开 海镜;瑞典芬兰与北约能走多近[N];解放军报;2018年

7 李建华;国民形象来自恪守文明[N];长江日报;2012年

8 刘海军;新六方会谈旨在为终极目标清障[N];华夏时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吴绵;改革机制选好班子(上)[N];中国质量报;2000年

10 翻译 龚雪;设计是竞争的关键[N];中华建筑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智勇;中国国家身份与外交战略的选择(1949-2004)[D];外交学院;2005年

2 潘维光;越南在东盟政治—安全合作中的参与研究:国家利益和国家身份的双重视角[D];复旦大学;2014年

3 张文杰;澳大利亚亚洲融入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梅秀庭;近代以来日本海权思想研究[D];外交学院;2015年

5 祖彦;21世纪初中国东北亚国家安全利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许善品;论澳大利亚融入亚洲的进程(1972-2012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刘惠华;世界格局及身份的定位与中美关系—一种建构主义的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8 赵良英;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构建[D];武汉大学;2010年

9 吴兵;身份与责任:中国国际责任观研究[D];外交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次园;国家身份视角下印尼“印太”外交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2 荣智慧;批评话语分析视角下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中国家身份构建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3 张特;《时间与河流》中的景观与国家身份建构[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4 程显越;浅析国家身份、对外政策与中国国家形象建设[D];外交学院;2018年

5 梁爽;建构主义视域下中国特色大国身份研究[D];燕山大学;2017年

6 龙迈康(Michael Long);哈萨克斯坦国家身份认同的建构[D];复旦大学;2013年

7 王瑞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身份的建构[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8 于海洋;无政府状态与国家身份[D];吉林大学;2005年

9 杨美美;“中国崛起”报道中的国家身份与形象建构[D];宁波大学;2013年

10 包政;中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身份认同(1956-1979年)[D];外交学院;2017年



本文编号:26212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6212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1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