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3 13:51
【摘要】: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来源于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的阐述以及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黑格尔辩证法以及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市民社会理论,成为了后来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产生及完善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马克思在《莱茵报》工作期间。这一时期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摩泽尔地区农民的生活状况等一系列与物质利益相关的问题的出现,使马克思对一直信仰的黑格尔国家观产生了怀疑,黑格尔把国家看作普遍利益的代表,把市民社会看作私人利益的代表,为了避免更多私人利益间的冲突,需要建造一个普遍性的利益共同体——国家,来维持社会的稳定。但是,现实的物质利益问题打破了这种想象中的美好,此时的马克思还不知如何解决市民社会与国家间的困境。第二阶段是自《莱茵报》被查封到转向对市民社会的经济学研究之前。这一阶段,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思想的引领下,马克思拨开了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迷雾: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进而展开了对市民社会政治哲学、法哲学的研究,在他对犹太人问题的研究中,对鲍威尔关于犹太人问题的论述产生了不满,批判鲍威尔把犹太人这一实际性的政治问题硬说成是神学问题,还把政治解放等同于宗教解放。马克思在对鲍威尔的批判中得出,政治解放和宗教无关,而且政治解放只是部分人的解放,它使人们陷入资本拜物教的谜团不能自拔,大多数人仍然处于被奴役状态。马克思意识到,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第三阶段是从开始写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马克思在这一时期通过对市民社会政治经济学解剖,认为要想获得人类解放,就必须使市民社会与国家间的矛盾得到消解,而市民社会与国家间矛盾的根源是异化劳动的存在,私有财产又是异化劳动的根源。因此,要想获得人类的解放就必须消灭私有财产。而此时,这个艰巨的任务,即领导全体人民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任务,就落到了在市民社会中占大多数的无产阶级身上。共产主义的实现就意味着市民社会向人类社会转变的完成。对市民社会政治经济学的解剖促进了唯物史观的形成,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就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社会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而出现的,但却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产物,在市场经济充分存在的社会形态中都有市民社会的身影,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把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和中国发展的现实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A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义文;;浅析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意蕴[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任端军;李静;;论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财经政法资讯;2009年05期

3 于欣荣;;市民社会理论生成的逻辑架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4 刘奕含;宋婷婷;;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知与行;2017年05期

5 朱叶;;马克思和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比较探析[J];学理论;2017年04期

6 邹雪莲;;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三维探析——对培育我国公民社会的启发[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7 沈天乙;;论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的转向[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08期

8 丁瑞媛;王兵;;一个新的视角:平田清明市民社会理论的理性审视[J];理论月刊;2015年12期

9 王代月;;斯密的市民社会理论:马克思借以回到现实的经济学环节[J];哲学研究;2015年12期

10 周巍;沈其新;;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J];甘肃社会科学;201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帆;张艾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个人权利保障的价值意蕴[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2 王聪;;读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市民社会理论的法哲学启示[A];当代法学论坛(2010年第4辑)[C];2010年

3 陆亨伯;廖淑珍;;地方性单项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模式创新研究——基于宁波市单项体育社团的调研[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廷松;;浅谈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汪宁;项丽敏;;构建公民社会——俄罗斯的实践及其对我们的启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6 王勇;;市民社会涌动下小城镇规划编制中的公众参与[A];城市规划决策民主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崔志海;市民社会理论与晚清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刘雪松;市民社会理论与法治研究[N];光明日报;2003年

3 大学教师 周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是亟待弘扬的传统[N];东莞日报;2010年

4 李细珠;近代史所举行晚清国家与社会学术论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岩;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予姝;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吉涛;第三部门与法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蒋红;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和唯物史观的创建[D];复旦大学;2006年

5 穆方平;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中国化阐释[D];复旦大学;2011年

6 卢德友;拉开历史舞台的帷幕[D];武汉大学;2012年

7 李永忠;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视阈下的中国公民社会建设[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胡晓;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视阈下网络公共领域治理[D];中南大学;2013年

9 吴永忱;中国市民社会发展中的政府自觉[D];苏州大学;2013年

10 项松林;苏格兰启蒙思想家的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亚丽;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2 张红英;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对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启示[D];赣南师范大学;2017年

3 常朔雪;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演变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4 刘思茗;望月清司的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年

5 张沛;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7年

6 于洋;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7年

7 肖小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继承与超越[D];湖南大学;2016年

8 赵晓晨;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与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D];山西大学;2015年

9 程攀;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10 郭婧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进[D];东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674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7674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c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