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演变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A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义文;;浅析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意蕴[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任端军;李静;;论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财经政法资讯;2009年05期
3 于欣荣;;市民社会理论生成的逻辑架构[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4 刘奕含;宋婷婷;;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知与行;2017年05期
5 朱叶;;马克思和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比较探析[J];学理论;2017年04期
6 邹雪莲;;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三维探析——对培育我国公民社会的启发[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7 沈天乙;;论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的转向[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年08期
8 丁瑞媛;王兵;;一个新的视角:平田清明市民社会理论的理性审视[J];理论月刊;2015年12期
9 王代月;;斯密的市民社会理论:马克思借以回到现实的经济学环节[J];哲学研究;2015年12期
10 周巍;沈其新;;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J];甘肃社会科学;201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帆;张艾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个人权利保障的价值意蕴[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2 王聪;;读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市民社会理论的法哲学启示[A];当代法学论坛(2010年第4辑)[C];2010年
3 陆亨伯;廖淑珍;;地方性单项体育社团发展现状与模式创新研究——基于宁波市单项体育社团的调研[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廷松;;浅谈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汪宁;项丽敏;;构建公民社会——俄罗斯的实践及其对我们的启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6 王勇;;市民社会涌动下小城镇规划编制中的公众参与[A];城市规划决策民主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崔志海;市民社会理论与晚清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刘雪松;市民社会理论与法治研究[N];光明日报;2003年
3 大学教师 周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是亟待弘扬的传统[N];东莞日报;2010年
4 李细珠;近代史所举行晚清国家与社会学术论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岩;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崔予姝;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吉涛;第三部门与法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蒋红;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和唯物史观的创建[D];复旦大学;2006年
5 穆方平;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中国化阐释[D];复旦大学;2011年
6 卢德友;拉开历史舞台的帷幕[D];武汉大学;2012年
7 李永忠;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视阈下的中国公民社会建设[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胡晓;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视阈下网络公共领域治理[D];中南大学;2013年
9 吴永忱;中国市民社会发展中的政府自觉[D];苏州大学;2013年
10 项松林;苏格兰启蒙思想家的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亚丽;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2 张红英;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对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启示[D];赣南师范大学;2017年
3 常朔雪;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演变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4 刘思茗;望月清司的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年
5 张沛;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启示[D];曲阜师范大学;2017年
6 于洋;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启示[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7年
7 肖小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继承与超越[D];湖南大学;2016年
8 赵晓晨;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与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构建[D];山西大学;2015年
9 程攀;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10 郭婧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进[D];东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674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767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