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能源利用与我国区际能源供需平衡问题研究
【学位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426.22
【部分图文】:
在国际化大背景下以世界眼光和与时代同步的精神来考虑。“开放条件下”这个定语的内涵非常丰富,但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与区际能源平衡直接相关的开放就是外部能源供给问题,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等战略性能源供给问题。2.1 我国能源的外部供需现状和特点2.1.1 油气进口规模越来越大,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从 1993 年开始我国从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2009 年中国石油海外依存度已达到 51.29%,2010 年中国国内石油消费继续快速增长中国国家发改委预测对外依存度将接近 55%。未来还将持续攀升,预计 2020 年将达到 65%。近年,天然气消费增长也非常迅速,2006 年我国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进口数量逐年增加。2009 年,进口量达 78 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超过 8%;2010 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升至 12.8%,到 2020 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达到 50%左右中国油气供应安全将更加依赖于海外油气资源的利用。①30000.0
图 2.2 2005-2009 天然气进出量变化趋势石油进口依存度0102030405060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年份%石油进口依存度图 2.3 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2.1.2 中东、非洲石是油天然气的主要进口来源地
17图 2.3 我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2.1.2 中东、非洲石是油天然气的主要进口来源地我国石油进口来源主要集中在中东与非洲。目前,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地主要是中东地区和非洲地区。中东地区长期以来是我国原油进口的第一来源地,进口比例基本上维持在 50%以上。2010 年我国从中东地区进口的原油占比达到 53%,从非洲地区为 28%,两地原油进口量合计占比达到 81%。而中东和非洲长期以来战乱不断,各种国际力量在此明争暗斗、较量争夺,我国在这些地区缺乏军事保障,因此该地区的石油权益易受到威胁与破坏。为了分散这种石油进口来源地和产地过于集中的风险,俄罗斯、中南美地区(包括委内瑞拉、巴西、哥伦比亚等国)和亚太地区(包括印尼、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也成为我国石油的来源地,但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子昂;王良锦;杨蕾;高千惠;;对我国天然气战略大气区建设的思考——以西南战略大气区建设为例[J];国际石油经济;2010年06期
2 曹永胜;;2005年的中俄关系[J];国际资料信息;2006年03期
3 张洁;中国能源安全中的马六甲因素[J];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03期
4 李春杰;;关于2020年前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思考[J];消费导刊;2010年01期
5 刘增洁;梁伟;;最新世界能源供需预测[J];国土资源情报;2009年10期
6 刘伟;;2035年世界能源供需预测[J];国土资源情报;2010年07期
7 张锐;中国能源面临考验[J];百姓;2005年03期
8 于鹏;;高油价时代保障国家石油安全之策[J];宏观经济管理;2006年11期
9 许伟;;当前利比亚等阿拉伯国家局势动荡对原油市场价格的影响[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年03期
10 苏杰;;加强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的几点思考[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道信;中国石油资源产业安全评价与实现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叶蓁蓁;国际能源合作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外交学院;2005年
3 黄雷;中国开发林木生物质能源与其产业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贾艳萍;普京时代以来的俄罗斯能源外交[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唐涛;我国区域能源协调发展战略中重大能源生产基地建设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3 刘雪飞;海上石油运输通道国际安全制度之构建[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4 汪艳;中国石油进口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5 刘伟;中国能源消费与GDP关系的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白海;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能源供应方案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编号:2886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86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