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东盟经济共同体法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2 08:42
   东盟,一个作为发展中国家间合作组织的代表,在世界政治经济的变化发展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中缅、老、越三国是我国的陆地邻国,菲、马、文、印与我国隔海相望,柬、泰、新又是我国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因此,东盟作为与我国地理位置相邻的区域组织,对于我国的发展存在着重要意义,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东盟正在努力建设东盟共同体,其中东盟经济共同体将于今年建成,同时形成一套有“东盟特色”的法律制度设计。对其法律制度的研究有助于对CAFTA规则的发展提供思路与借鉴。本文除引言和结语以外,由六个部分组成了文章的主体内容。第一部分:“东盟经济共同体概述”阐释了从东盟经贸合作到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历程,指出了东盟经济共同体(AEC)是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的升级版,是东盟区域内更高层次的经济合作。其次分析其国际法律人格,结合其设立的国际法、区域法依据以及现有的组织架构,得出其是东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具有独立的国际法律人格。最后根据第二层次分析出的其组织架构具有“软法”特征,总结出了其法律制度的体系与特点,为后文的论述做好宏观铺垫。第二部分:“东盟经济共同体贸易自由化法律制度”分别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两个层面研究了其现有的法律制度构成,分析了其在贸易领域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并通过对其法律文本中用词的准确性问题,以及通过此问题映射东盟在贸易领域立法过程中所体现的政治特色。第三部分:“东盟经济共同体投资区法律制度”。首先提出了东盟所特有的的“投资区”概念,通过对其不同时期调整投资的不同协议——AIA协议、ACIA协议的对比与发展,得出了东盟现有的投资法律制度的完备性与进步性。第四部分:“东盟经济共同体竞争法律制度”。结构上继承二、三部分的内容,主要研究了在贸易、投资过程中所应创造的竞争环境,通过对东盟区域竞争制度的体系研究,得出了东盟竞争领域的立法模式不同于贸易和投资领域,更多的依靠成员国的国内立法。通过对不同国家国内立法的对比,得出了不同国家法律制度的差异性及其未来发展的思路。第五部分:“东盟经济共同体法律制度的改进思路”。结合上文所论述的东盟经济共同体法律制度,立足东盟,对其现有法律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得出了其应改进的内容和方向。第六部分:“东盟经济共同体对CAFTA建设的影响”。分析东盟经济共同体与CAFTA之间的关系,得出了东盟是CAFTA缔约方之一,因此东盟本身的发展会影响CAFTA规则的制定。其次分析了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对CAFTA未来发展的影响。
【学位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D996.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与方法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东盟经济共同体概述
    (一)从“东盟自由贸易区”到“东盟经济共同体”
    (二)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法律人格
    (三)东盟经济共同体法律制度的“东盟特色”
二、东盟经济共同体贸易自由化法律制度
    (一)货物贸易自由化法律制度
    (二)服务贸易自由化法律制度
    (三)评析
三、东盟经济共同体投资区法律制度
    (一)东盟经济共同体投资区立法现状
    (二)东盟经济共同体投资区法律制度
    (三)评析
四、东盟经济共同体竞争法律制度
    (一)东盟经济共同体竞争法律制度立法现状
    (二)东盟经济共同体竞争法律制度
    (三)评析
五、东盟经济共同体法律制度的改进思路
    (一)东盟经济共同体法律制度的不足与缺陷
    (二)东盟经济共同体法律制度的改进思路
六、东盟经济共同体法律制度对CAFTA建设的影响
    (一)CAFTA经济合作与东盟经济合作的比较
    (二)东盟经济共同体法律制度对CAFTA建设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子昌;国外东盟研究:方法与观点[J];东南亚研究;2003年01期

2 许梅;东盟-日本关系发展演变中东盟的认知转变[J];东南亚研究;2005年02期

3 王馨;茅锋;;地区联盟牵动大国格局——评2006年东盟外长年会[J];东南亚纵横;2006年09期

4 王士录;;东盟合作机制与原则改革的争论及前景[J];当代亚太;2007年08期

5 马孆;;东盟成立四十周年回顾[J];当代亚太;2007年08期

6 张学刚;;终于召开的东盟系列峰会[J];世界知识;2009年22期

7 ;中国与东盟商企代表热议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J];当代广西;2010年03期

8 于臻;;冷战后东盟对西方人权压力的反应及其影响[J];东南亚研究;2011年01期

9 马孆;;东盟与印度“10+1”合作机制的发展[J];东南亚纵横;2012年04期

10 马燕冰;;中国—东盟:打造“钻石十年”[J];世界知识;2013年2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玉渊;东盟决策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唐盛尧;中国—东盟农业比较优势与合作战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3 肖斌;一致与冲突:东盟与欧盟经济政治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甘振军;澳大利亚对东盟国家关系研究(1967-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郑磊;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陈奕平;依赖与抗争[D];暨南大学;2006年

7 彭文平;经济安全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D];暨南大学;2010年

8 麻昌港;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进程及影响机制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9 王作成;马来西亚与东盟:外交政策与地区主义[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徐善宝;建构共同利益:中国—东盟关系研究的新视角[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浩;东盟地区主义下的中国—东盟关系及其延展[D];暨南大学;2008年

2 王勇;冷战结束前后日本与东盟国家合作特点之比较[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彦;东盟认同建构和变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刘江韵;论东盟对中美的对冲战略(1997~2008)[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5 朱晓莹;冷战后日本对东盟政策的调整及其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黄钺;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建设及其制约因素分析[D];云南大学;2010年

7 杨永红;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产业内分工探讨[D];广西大学;2005年

8 樊核力;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的现状与前景[D];延边大学;2006年

9 李镜池;减免东盟关税对中国宏观经济和产业的影响[D];湖南大学;2006年

10 刘志强;越南在东盟中的地位与作用[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94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94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1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