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时期中国“工人文化”研究 ——以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26 18:5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工人阶级地位由旧社会的奴隶变成了新国家的主人。为了满足工人阶级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体现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优越性,国家提出“工人文化”建设的要求,即在全国城市范围内开始大规模建设工人文化宫、俱乐部。由于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发源地,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又是全国最早一批建宫的示范工人文化宫,故本文以“十七年”时期的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为例展开“工人文化”生产的具体研究。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明了选题由来、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创新之处等。正文主要分为四个主体部分,从“工人文化”概念的起源和发展脉络出发,表明了“工人文化”和工人文化宫的关系以及在全国范围内成立工人文化宫的必要性,并以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为例,从微观层面探究1949-1966年的“工人文化”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里的建构路径以及阐述其社会意义。第一章对“工人文化”概念进行相关论述、理论溯源以及发展梳理,表明“工人文化”是社会主义国家特殊的产物,它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关系,分析从历史背景下成立工人文化宫的必要性。第二章以“工人文化”相关政策影响下上海市工人文化宫成立和建制发展为脉络,从上海市工人...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950年中共上海市委赠送给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的横匾③
二章 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的成立与建制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门面设有不少商铺,三至五层均有客房,住客大体上以中等人士为主体,居多。①为了吸引旅客,当时的东方饭店还专门设置了东方书场,以此为招常请来一些著名的评弹表演家、滑稽戏表演者在书场 24 小时不间断表演,了不少旅客。在地理位置上,它靠近当时上海赫赫有名的第三跑马厅和花天的福州路。跑马厅是殖民侵略和殖民文化的重要符号,而福州路由于是旧社建文化的典型区域,所以东方饭店是殖民文化与封建文化的交汇点。此外,体建筑方面,整栋建筑由外籍设计师乌鲁恩设计,古希腊建筑的立柱和门窗细节装饰展示了诸多典型西方建筑的风格,内附设有完善的娱乐消费场所和服务设施。
第三章 “工人文化”在“市宫”的文教活动与文艺实践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作的尖兵。①根据这个目标,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自成立起,一直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人文艺活动,“市宫”邀请了一些专业教师进行指导,结合了党的文艺政策让工人阶级充分发挥文艺主动性,鼓励工人阶级创作符合他们身份的现实主义原创文艺作品,积极举办各种展览、交流会、联欢会、文艺比赛等得到了当时群众们的广泛喜爱并在社会中引起相当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新工人”遭遇“梦想秀”——一个文化研究的媒介分析实践[J]. 郭春林. 文学与文化. 2016(04)
[2]工人文化与重塑中国“工匠精神”[J]. 陈周旺. 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16(05)
[3]重访工人阶级文化空间:工人文化宫与社会主义的城市空间政治[J]. 王洪喆. 文化研究. 2016(03)
[4]上海工人文化宫的前身[J]. 何明. 检察风云. 2015(03)
[5]北京市Q村“工人文化”初探[J]. 叶攀. 北京社会科学. 2014(10)
[6]毛泽东《讲话》的历史命运及其现实意义[J]. 曹光章. 西部学刊. 2013(12)
[7]娱乐与革命——1950-1966年的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J]. 刘宇. 江苏社会科学. 2013(05)
[8]“市宫”,上海工人的文化地标[J]. 朱海平. 档案春秋. 2013(03)
[9]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J]. 胡乔木. 中华魂. 2012(15)
[10]1949年—1979年的中国城市文化:历程与反思——以上海为中心[J]. 刘旭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博士论文
[1]上海中苏友好宣传教育运动研究(1949-1965)[D]. 姜超.华东师范大学 2015
[2]空间、权力与文化的嬗变上海人民广场文化研究[D]. 钟靖.华东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研究(1950-1990)[D]. 张谐怡.上海师范大学 2018
[2]论“工人作家”胡万春[D]. 李仕婧.上海师范大学 2016
[3]新时期中国工人文化发展研究[D]. 李俊宏.西南财经大学 2014
[4]“十七年”小说中工人形象的“英雄化”倾向研究[D]. 徐倩.湖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01647
【文章来源】: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950年中共上海市委赠送给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的横匾③
二章 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的成立与建制发展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门面设有不少商铺,三至五层均有客房,住客大体上以中等人士为主体,居多。①为了吸引旅客,当时的东方饭店还专门设置了东方书场,以此为招常请来一些著名的评弹表演家、滑稽戏表演者在书场 24 小时不间断表演,了不少旅客。在地理位置上,它靠近当时上海赫赫有名的第三跑马厅和花天的福州路。跑马厅是殖民侵略和殖民文化的重要符号,而福州路由于是旧社建文化的典型区域,所以东方饭店是殖民文化与封建文化的交汇点。此外,体建筑方面,整栋建筑由外籍设计师乌鲁恩设计,古希腊建筑的立柱和门窗细节装饰展示了诸多典型西方建筑的风格,内附设有完善的娱乐消费场所和服务设施。
第三章 “工人文化”在“市宫”的文教活动与文艺实践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作的尖兵。①根据这个目标,上海市工人文化宫自成立起,一直响应国家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人文艺活动,“市宫”邀请了一些专业教师进行指导,结合了党的文艺政策让工人阶级充分发挥文艺主动性,鼓励工人阶级创作符合他们身份的现实主义原创文艺作品,积极举办各种展览、交流会、联欢会、文艺比赛等得到了当时群众们的广泛喜爱并在社会中引起相当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新工人”遭遇“梦想秀”——一个文化研究的媒介分析实践[J]. 郭春林. 文学与文化. 2016(04)
[2]工人文化与重塑中国“工匠精神”[J]. 陈周旺. 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16(05)
[3]重访工人阶级文化空间:工人文化宫与社会主义的城市空间政治[J]. 王洪喆. 文化研究. 2016(03)
[4]上海工人文化宫的前身[J]. 何明. 检察风云. 2015(03)
[5]北京市Q村“工人文化”初探[J]. 叶攀. 北京社会科学. 2014(10)
[6]毛泽东《讲话》的历史命运及其现实意义[J]. 曹光章. 西部学刊. 2013(12)
[7]娱乐与革命——1950-1966年的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J]. 刘宇. 江苏社会科学. 2013(05)
[8]“市宫”,上海工人的文化地标[J]. 朱海平. 档案春秋. 2013(03)
[9]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J]. 胡乔木. 中华魂. 2012(15)
[10]1949年—1979年的中国城市文化:历程与反思——以上海为中心[J]. 刘旭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1)
博士论文
[1]上海中苏友好宣传教育运动研究(1949-1965)[D]. 姜超.华东师范大学 2015
[2]空间、权力与文化的嬗变上海人民广场文化研究[D]. 钟靖.华东师范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研究(1950-1990)[D]. 张谐怡.上海师范大学 2018
[2]论“工人作家”胡万春[D]. 李仕婧.上海师范大学 2016
[3]新时期中国工人文化发展研究[D]. 李俊宏.西南财经大学 2014
[4]“十七年”小说中工人形象的“英雄化”倾向研究[D]. 徐倩.湖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016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001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