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政府时期美国对智利人权外交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1 07:48
20世纪70年代,美国调整了对第三世界的政策,人权因素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地位逐渐上升。1977年卡特当选总统后开始推行人权外交,拉美地区是美国人权外交的重要对象之一。当时,拉美地区的许多国家被军政权统治,这些军政权执政的国家成为卡特在拉美推行人权外交的主要对象国,其中智利具有代表性,这是因为相较于其他军政权执政国家,智利的人权问题比较严重,国际关注度较高。因此,人权成为卡特政府对智利军政府政策的首要考虑因素。美国希望通过敦促智利军政府改善本国的人权状况,来达到改善自身形象和避免共产主义势力渗透的目的。尽管如此,卡特政府的人权外交不仅没能解决智利的人权问题,反而疏远了美智两国的关系。从世界范围看,人权外交导致美国丢失了一些亲美政权。因此,卡特政府受到国内舆论的质疑与指责。之后,里根政府吸取了前任的教训,将人权与现实利益结合,对智利军政府推行实用主义人权外交。本文试图利用美国政府最新解密的档案资料和国内外相关成果,研究卡特政府时期美国对智利人权外交的缘起和背景、出台过程、具体措施、降温的表现与原因,以及它对里根政府对外政策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智利的案例研究,可以由小见大,进一步分析卡...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与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思路及主要内容
四、重点、难点以及创新点
五、本文所用重点档案介绍
第一章 卡特政府对智利人权外交的缘起及背景
第一节 美国人权外交的渊源
一、美国的人权外交传统
二、威尔逊政府人权外交的第一次尝试
三、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外交中的人权因素
第二节 20世纪70年代美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及尼克松政府的智利政策
一、70年代美国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一)美国霸权地位的削弱
(二)“水门事件”与美国国内的政治信任危机
二、1973年智利皮诺切特军政权的建立及尼克松政府的政策·
(一)美智关系的简要历史回顾
(二)1973年皮诺切特军政权的建立及尼克松政府的政策
第三节 福特政府在智利人权问题上的态度
一、美智两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
(一)皮诺切特军政府时期智利的人权状况
(二)两国在联合国人权调查组问题上的分歧
(三)两国在智利反对派问题上的分歧
二、智利军政府在解决人权问题上的敷衍做法及美国态度的日趋强硬
(一)军政府在解决人权问题上的敷衍做法
(二)福特政府对军政府态度的日趋强硬
第四节 福特政府与智利反对派的联系及日趋紧张的美智关系
一、福特政府与智利反对派的联系
二、美智关系的日趋紧张
第二章 莱特利尔事件与卡特政府对智利人权外交的出台
第一节 卡特政府对智利人权外交的催化剂——莱特利尔事件
一、莱特利尔事件与美智关系的恶化
二、卡特政府对智利人权外交的出台
第二节 卡特政府以国际组织为平台对智利军政府的谴责·
一、1977年联合国日内瓦人权大会及美国的政策
二、利用美洲国家组织对军政府的谴责
第三节 美国国会通过的三个有关人权立法的修正案
一、《对外援助法案》第502B节修正案
二、《对外援助法案》第116节修正案
三、《对外援助法案》第701节修正案
第四节 卡特政府对智利军政府援助政策中的人权因素
一、援助与人权挂钩
二、利用国际金融机构削减对军政府的贷款
第三章 卡特政府人权外交的降温及对智利军政府的妥协
第一节 卡特政府人权外交的降温
一、人权因素在对外援助活动中地位的下降
二、安全因素在对外政策中地位的上升
第二节 卡特政府对智利军政府的妥协
一、对莱特利尔谋杀案态度的改变
二、对智利军政府援助政策的调整
第四章 卡特政府的智利人权外交对里根政府政策的影响
第一节 里根政府第一任期人权外交的退潮
一、美国保守主义力量的抬头与“双重标准”理论的出现
二、美智关系的改善
第二节 里根第二任期对智利的实用主义人权外交
一、对智利人权问题的重新重视
二、实用主义人权外交在智利推行的有利条件
第三节 实用主义人权外交对智利重新民主化的影响
一、里根第二任期对智利重新民主化的支持
二、1988年智利的公民投票及里根政府的态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对外援助法:背景、发展与政策目标[J]. 曹俊金,周莹. 国际经济合作. 2015(08)
[2]美国对智利弗雷政府政策探析[J]. 吴昊.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5(07)
[3]论智利军人政权时期的技术专家——“芝加哥弟子”与智利的新自由主义改革[J]. 吴恺夫.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01)
[4]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权外交政策形成新探[J]. 郭永虎,薛丹. 美国问题研究. 2012(01)
[5]美国对1964年智利总统选举的干涉探析[J]. 贺喜.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01)
[6]美国“人权外交”的历史演变——从威尔逊主义到卡特主义[J]. 杨帆. 学理论. 2010(36)
[7]“光州事件”与20世纪80年代韩国反美高潮的兴起[J]. 刘银萍.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0(09)
[8]论拉美的反美主义[J]. 孙若彦.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09)
[9]再探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对第三世界扩张之影响[J]. 张英姣,孙启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
[10]拉丁美洲军人干政国家的军人与民主[J]. 梁宝卫. 外国问题研究. 2010(03)
博士论文
[1]智利“芝加哥弟子”研究(1953-1982)[D]. 魏宁.山东师范大学 2014
[2]卡特时期美国对华“双轨制”政策研究(1977-1981)[D]. 杨建国.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智利早期现代化研究(1879-1932年)[D]. 曹龙兴.南开大学 2013
[4]“遏制”战略再审视:从卡特到布什—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1977.1-1991.12)[D]. 谭笑.中共中央党校 2011
[5]美国跨国公司与“民主输出”研究[D]. 刘建华.复旦大学 2007
[6]巴列维国王时期的美国伊朗关系研究(1941—1979)[D]. 范鸿达.首都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冷战时期美苏的人权较量[D]. 于翠.华东师范大学 2012
[2]卡特政府对1979年尼加拉瓜革命的政策[D]. 薛丹.东北师范大学 2010
[3]论卡特政府对拉美的人权外交[D]. 吉秀华.山东师范大学 2005
[4]论美国人权外交的战略演变及其历史根源[D]. 侯学华.陕西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044061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8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与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思路及主要内容
四、重点、难点以及创新点
五、本文所用重点档案介绍
第一章 卡特政府对智利人权外交的缘起及背景
第一节 美国人权外交的渊源
一、美国的人权外交传统
二、威尔逊政府人权外交的第一次尝试
三、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外交中的人权因素
第二节 20世纪70年代美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及尼克松政府的智利政策
一、70年代美国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一)美国霸权地位的削弱
(二)“水门事件”与美国国内的政治信任危机
二、1973年智利皮诺切特军政权的建立及尼克松政府的政策·
(一)美智关系的简要历史回顾
(二)1973年皮诺切特军政权的建立及尼克松政府的政策
第三节 福特政府在智利人权问题上的态度
一、美智两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
(一)皮诺切特军政府时期智利的人权状况
(二)两国在联合国人权调查组问题上的分歧
(三)两国在智利反对派问题上的分歧
二、智利军政府在解决人权问题上的敷衍做法及美国态度的日趋强硬
(一)军政府在解决人权问题上的敷衍做法
(二)福特政府对军政府态度的日趋强硬
第四节 福特政府与智利反对派的联系及日趋紧张的美智关系
一、福特政府与智利反对派的联系
二、美智关系的日趋紧张
第二章 莱特利尔事件与卡特政府对智利人权外交的出台
第一节 卡特政府对智利人权外交的催化剂——莱特利尔事件
一、莱特利尔事件与美智关系的恶化
二、卡特政府对智利人权外交的出台
第二节 卡特政府以国际组织为平台对智利军政府的谴责·
一、1977年联合国日内瓦人权大会及美国的政策
二、利用美洲国家组织对军政府的谴责
第三节 美国国会通过的三个有关人权立法的修正案
一、《对外援助法案》第502B节修正案
二、《对外援助法案》第116节修正案
三、《对外援助法案》第701节修正案
第四节 卡特政府对智利军政府援助政策中的人权因素
一、援助与人权挂钩
二、利用国际金融机构削减对军政府的贷款
第三章 卡特政府人权外交的降温及对智利军政府的妥协
第一节 卡特政府人权外交的降温
一、人权因素在对外援助活动中地位的下降
二、安全因素在对外政策中地位的上升
第二节 卡特政府对智利军政府的妥协
一、对莱特利尔谋杀案态度的改变
二、对智利军政府援助政策的调整
第四章 卡特政府的智利人权外交对里根政府政策的影响
第一节 里根政府第一任期人权外交的退潮
一、美国保守主义力量的抬头与“双重标准”理论的出现
二、美智关系的改善
第二节 里根第二任期对智利的实用主义人权外交
一、对智利人权问题的重新重视
二、实用主义人权外交在智利推行的有利条件
第三节 实用主义人权外交对智利重新民主化的影响
一、里根第二任期对智利重新民主化的支持
二、1988年智利的公民投票及里根政府的态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对外援助法:背景、发展与政策目标[J]. 曹俊金,周莹. 国际经济合作. 2015(08)
[2]美国对智利弗雷政府政策探析[J]. 吴昊.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5(07)
[3]论智利军人政权时期的技术专家——“芝加哥弟子”与智利的新自由主义改革[J]. 吴恺夫.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01)
[4]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权外交政策形成新探[J]. 郭永虎,薛丹. 美国问题研究. 2012(01)
[5]美国对1964年智利总统选举的干涉探析[J]. 贺喜.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01)
[6]美国“人权外交”的历史演变——从威尔逊主义到卡特主义[J]. 杨帆. 学理论. 2010(36)
[7]“光州事件”与20世纪80年代韩国反美高潮的兴起[J]. 刘银萍.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0(09)
[8]论拉美的反美主义[J]. 孙若彦.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09)
[9]再探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对第三世界扩张之影响[J]. 张英姣,孙启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4)
[10]拉丁美洲军人干政国家的军人与民主[J]. 梁宝卫. 外国问题研究. 2010(03)
博士论文
[1]智利“芝加哥弟子”研究(1953-1982)[D]. 魏宁.山东师范大学 2014
[2]卡特时期美国对华“双轨制”政策研究(1977-1981)[D]. 杨建国.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智利早期现代化研究(1879-1932年)[D]. 曹龙兴.南开大学 2013
[4]“遏制”战略再审视:从卡特到布什—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1977.1-1991.12)[D]. 谭笑.中共中央党校 2011
[5]美国跨国公司与“民主输出”研究[D]. 刘建华.复旦大学 2007
[6]巴列维国王时期的美国伊朗关系研究(1941—1979)[D]. 范鸿达.首都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冷战时期美苏的人权较量[D]. 于翠.华东师范大学 2012
[2]卡特政府对1979年尼加拉瓜革命的政策[D]. 薛丹.东北师范大学 2010
[3]论卡特政府对拉美的人权外交[D]. 吉秀华.山东师范大学 2005
[4]论美国人权外交的战略演变及其历史根源[D]. 侯学华.陕西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3044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044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