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0 23:06
城市化的实现过程伴随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逐步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化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边疆民族地区长期以来不仅在经济上落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而且城镇化水平也严重滞后于中东部发达地区,这已逐步成为边疆多民族地区经济开发建设中的瓶颈问题。同时,城市化的进程中边疆民族地区面临着大量不稳定、不安全、不和谐的因素,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隐患因素日益增多,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非常繁重。各类突发事件的频频发生,已经严重威胁到边疆各族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到国家的稳定、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因此城市化进程中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城市化的视角入手,以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为研究对象,在学术界先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结合统计数据分析介绍了边疆民族地区城市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次本文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与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耦合效应,着重分析城市化进程中边疆民族地区所产生的不稳定问题,并且针对不稳定问题分析城市化进程中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制约因素,最后基于对制约因素的探析,以及苏联解体的经验启示,论文重点对加强城市化进程中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相关...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 研究概况
1.边疆民族地区城市化研究的内容和进展情况
2.城市化进程中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研究存在的问题
3.城市化进程中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问题研究展望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 理论工具
1.美国学者斯梅尔塞提出的“价值累加理论”
2.现代社会冲突理论
(五) 相关概念界定
1.边疆民族地区的概念界定
2.城市化的概念界定
一、边疆民族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现状
(一) 边疆民族地区城市化现状
1.边疆民族地区城市人口大幅增长
2.城镇体系趋于合理
3.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4.城镇产业不断调整
5.城镇就业和社会保障取得新进展
6.城镇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教育事业发展加快
(二) 边疆民族地区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1.城市化水平低,地区内部差异明显
2.城镇体系不完善,空间分布不合理
3.城市功能不完善,市民生活水平比较低
4.农牧区剩余劳动力与城市对剩余劳动力有限的吸纳力之间的矛盾突出
5.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二、城市化进程与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互动效应分析
(一)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对边疆民族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作用
1.社会稳定为边疆民族地区城市化发展提供和平的政治环境
2.社会稳定为边疆民族地区城市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开放环境
3.社会稳定为边疆民族地区城市化发展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 城市化进程对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产生的影响
1.城市化进程有利于边疆民族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2.城市化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的影响
三、城市化进程中影响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因素
(一) 城市化进程中的政治因素
(二) 城市化进程中的经济因素
(三) 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因素
1.城市多元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2.新的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碰撞
3.宗教问题导致矛盾冲突的发生
(四)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因素
1.人口流动管理问题
2.就业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相对滞后问题
(五) 城市化进程中民族意识因素
(六) 城市化进程中的利益因素
1.利益结构变动带来的问题
2.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与利益表达之间的关系
(七) 城市化进程中政府治理能力因素
(八) 城市化进程中国际地缘政治因素
四、城市化进程中维护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对策
(一) 苏联经验的借鉴
1.对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警示
2.对协调中国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的警示
3.对中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警示
4.对边疆民族地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启示
(二) 城市化进程中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对策建议
1.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培育边疆民族地区积极的政治心理
2.大力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夯实社会稳定的基础
3.城市化进程中构建以公民文化为核心的边疆社会稳定策略
4.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5.培育理性开放的民族意识,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意识
6.建立利益表达机制保障少数民族的参与权
7.提升基层干部素质、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8.努力营造有利于我国的外部国际政治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150576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 研究概况
1.边疆民族地区城市化研究的内容和进展情况
2.城市化进程中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研究存在的问题
3.城市化进程中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问题研究展望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 理论工具
1.美国学者斯梅尔塞提出的“价值累加理论”
2.现代社会冲突理论
(五) 相关概念界定
1.边疆民族地区的概念界定
2.城市化的概念界定
一、边疆民族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现状
(一) 边疆民族地区城市化现状
1.边疆民族地区城市人口大幅增长
2.城镇体系趋于合理
3.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4.城镇产业不断调整
5.城镇就业和社会保障取得新进展
6.城镇社会事业不断发展,教育事业发展加快
(二) 边疆民族地区城市化存在的问题
1.城市化水平低,地区内部差异明显
2.城镇体系不完善,空间分布不合理
3.城市功能不完善,市民生活水平比较低
4.农牧区剩余劳动力与城市对剩余劳动力有限的吸纳力之间的矛盾突出
5.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二、城市化进程与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互动效应分析
(一)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对边疆民族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作用
1.社会稳定为边疆民族地区城市化发展提供和平的政治环境
2.社会稳定为边疆民族地区城市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开放环境
3.社会稳定为边疆民族地区城市化发展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 城市化进程对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产生的影响
1.城市化进程有利于边疆民族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2.城市化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的影响
三、城市化进程中影响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因素
(一) 城市化进程中的政治因素
(二) 城市化进程中的经济因素
(三) 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因素
1.城市多元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2.新的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碰撞
3.宗教问题导致矛盾冲突的发生
(四) 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因素
1.人口流动管理问题
2.就业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相对滞后问题
(五) 城市化进程中民族意识因素
(六) 城市化进程中的利益因素
1.利益结构变动带来的问题
2.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与利益表达之间的关系
(七) 城市化进程中政府治理能力因素
(八) 城市化进程中国际地缘政治因素
四、城市化进程中维护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对策
(一) 苏联经验的借鉴
1.对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警示
2.对协调中国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的警示
3.对中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警示
4.对边疆民族地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启示
(二) 城市化进程中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对策建议
1.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培育边疆民族地区积极的政治心理
2.大力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夯实社会稳定的基础
3.城市化进程中构建以公民文化为核心的边疆社会稳定策略
4.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5.培育理性开放的民族意识,增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意识
6.建立利益表达机制保障少数民族的参与权
7.提升基层干部素质、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8.努力营造有利于我国的外部国际政治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150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150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