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认同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2 15:26
党的意识形态认同作为意识形态研究及意识形态实践的理论热点与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建设与夯实意识形态认同的能力决定着党能否正确识别与化解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重大风险,能否正确应对长期执政和社会大变革带来的各种考验。虽然目前总体形势良好,但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不容忽视,夯实社会成员对党的意识形态的认同在当下尤其关键。本文的第一章主要论述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基础理论。在总结并归纳党的意识形态认同涉及的核心概念及构建意识形态认同的意义的基础上,指出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有机系统与状态,不同个体的意识形态认同系统与状态各有不同。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认同与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认同需要区别分析,党员干部对党的意识形态认同表现为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共产主义信仰体系的认同,人民群众对党的意识形态认同表现为对党的一些核心价值、概念的认同。党的意识形态认同受到个体因素、实践活动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三元交互影响。本文的第二章主要论述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构建历史。结合党的相关历史文献梳理了建党以来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发展历程,并从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意义的意识形态认同构建措施进行重点分析,试图对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本文的第三...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一、中文文献的总体定量分析
二、国内代表性研究成果综述
三、英文文献的总体定量分析
四、英文文献代表性研究成果
五、既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与展望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路径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与逻辑思路
三、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相关概念
一、认同的内涵
二、党的意识形态的内涵
三、党的意识形态必须要获得最广大的认同
四、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内涵
五、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有机系统与状态
第二节 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意义
一、在政治体制中持续生产和维持党的合法性
二、在思想上团结全党,加强党的凝聚力
三、在行动上提升和保证党员干部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四、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增强党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第三节 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因素
一、个体因素的影响:认知结构与社会关系
二、实践活动因素的影响:直接学习与观察学习
三、环境因素的影响:现实环境与网络环境
四、三元因素的交互影响
第二章 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历史
第一节 无产阶级的领导离不开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
一、在革命中逐步形成的正确思想
二、在思想斗争中检验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的意识形态
三、展示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和真实形象
第二节 新制度的建立要求新制度的思想需要逐步增强
一、客观存在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
二、在“双百”方针和“二为”原则的指导下开展意识形态工作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意识形态的建设
一、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二、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
第四节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一、意识形态极端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坚持意识形态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
第五节 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经验总结
一、始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二、始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三、坚持用党的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四、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
五、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第三章 国外政党意识形态认同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苏联共产党的经验教训
一、通过灌输形成的意识形态认同
二、僵化的意识形态认同破坏了意识形态的适应性
三、由思想认同动摇走向政治认同危机
四、苏共经验教训对我国的启示
第二节 古巴共产党的经验
一、目标上以塑造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
二、内容上强调适应社会现实、适应人民的本性
三、渠道上将意识形态融入日常生活体验
四、用意识形态的斗争性与国际主义强化意识形态认同
五、古巴共产党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节 美国政党的经验
一、目标上强调美国要保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二、内容上强调意识形态的层次性与差异性
三、方式上强调个性化、丰富性和创新性
四、美国政党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章 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当前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整体态势
第二节 当前影响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风险点
一、基于HHM等级全息建模法的风险点框架
二、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风险等级、权重评价
第五章 夯实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对策分析
第一节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升意识形态的传播力
一、加强对媒体的管理与监督,使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二、用好网络传播技术,扩大党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版图
第二节 抓住时机、把握节奏,增强意识形态的时代性
一、党的意识形态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态势相适应
二、意识形态的教育与宣传要从时度效着力
第三节 发挥党员干部与意见领袖、新意见群体的示范作用
一、加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使党员干部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
二、意见领袖、新意见群体正向作用的发挥
第四节 直面西方社会思潮,增强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力
一、在批判“普世价值”的基础上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在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基础上讲清楚党的历史
第五节 以齐抓共管机制加强党组织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一、构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格局关键在党
二、健全意识形态教育与宣传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的两个理论追问——“何以必要”与“何以可能”[J]. 张筱荣. 思想教育研究. 2017(10)
[2]转型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弱化四大归因透视[J]. 吴大兵.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7(04)
[3]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认同研究的理论转换、缺陷及其启示[J]. 管锦绣. 湖北社会科学. 2017(02)
[4]历史唯物主义问题意识中的意识形态认同合法形态解蔽[J]. 肖士英. 宁夏社会科学. 2017(01)
[5]转型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建构探究[J]. 胡春阳. 长白学刊. 2017(01)
[6]新媒体境遇下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的研究[J]. 邢晓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7]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强化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多维路径[J]. 张振,郝凤. 江苏社会科学. 2016(05)
[8]意识形态话语权及其当代建构[J]. 赵欢春. 江苏社会科学. 2016(05)
[9]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说服机制:一个结构性分析[J]. 操奇. 探索. 2016(05)
[10]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审视与建构[J]. 胡刚. 社会主义研究. 2016(05)
博士论文
[1]中国共产党政党认同问题研究[D]. 胡柳娟.中共中央党校 2017
[2]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历程研究[D]. 胡春阳.安徽大学 2016
[3]当代大众传播视域下的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 尹辉.兰州大学 2015
[4]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研究[D]. 侯天佐.中共中央党校 2015
[5]现代传媒条件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 张博.兰州大学 2015
[6]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问题研究[D]. 任志锋.东北师范大学 2014
[7]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研究[D]. 凌取智.苏州大学 2014
[8]当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问题研究[D]. 程洪宝.中共中央党校 2013
[9]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期执政党意识形态引领研究[D]. 刘慧婷.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2
[10]意识形态结构视域下中国主导意识形态问题研究[D]. 刘友女.华东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54013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7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一、中文文献的总体定量分析
二、国内代表性研究成果综述
三、英文文献的总体定量分析
四、英文文献代表性研究成果
五、既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与展望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路径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与逻辑思路
三、创新点与难点
第一章 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相关概念
一、认同的内涵
二、党的意识形态的内涵
三、党的意识形态必须要获得最广大的认同
四、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内涵
五、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有机系统与状态
第二节 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意义
一、在政治体制中持续生产和维持党的合法性
二、在思想上团结全党,加强党的凝聚力
三、在行动上提升和保证党员干部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四、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增强党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第三节 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因素
一、个体因素的影响:认知结构与社会关系
二、实践活动因素的影响:直接学习与观察学习
三、环境因素的影响:现实环境与网络环境
四、三元因素的交互影响
第二章 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历史
第一节 无产阶级的领导离不开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
一、在革命中逐步形成的正确思想
二、在思想斗争中检验和发展起来的科学的意识形态
三、展示共产党人的政治主张和真实形象
第二节 新制度的建立要求新制度的思想需要逐步增强
一、客观存在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
二、在“双百”方针和“二为”原则的指导下开展意识形态工作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意识形态的建设
一、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
二、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
第四节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一、意识形态极端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坚持意识形态工作“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
第五节 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经验总结
一、始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二、始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三、坚持用党的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四、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
五、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第三章 国外政党意识形态认同的经验借鉴
第一节 苏联共产党的经验教训
一、通过灌输形成的意识形态认同
二、僵化的意识形态认同破坏了意识形态的适应性
三、由思想认同动摇走向政治认同危机
四、苏共经验教训对我国的启示
第二节 古巴共产党的经验
一、目标上以塑造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
二、内容上强调适应社会现实、适应人民的本性
三、渠道上将意识形态融入日常生活体验
四、用意识形态的斗争性与国际主义强化意识形态认同
五、古巴共产党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三节 美国政党的经验
一、目标上强调美国要保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二、内容上强调意识形态的层次性与差异性
三、方式上强调个性化、丰富性和创新性
四、美国政党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章 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当前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整体态势
第二节 当前影响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风险点
一、基于HHM等级全息建模法的风险点框架
二、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风险等级、权重评价
第五章 夯实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的对策分析
第一节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升意识形态的传播力
一、加强对媒体的管理与监督,使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二、用好网络传播技术,扩大党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版图
第二节 抓住时机、把握节奏,增强意识形态的时代性
一、党的意识形态要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态势相适应
二、意识形态的教育与宣传要从时度效着力
第三节 发挥党员干部与意见领袖、新意见群体的示范作用
一、加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使党员干部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
二、意见领袖、新意见群体正向作用的发挥
第四节 直面西方社会思潮,增强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力
一、在批判“普世价值”的基础上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在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基础上讲清楚党的历史
第五节 以齐抓共管机制加强党组织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一、构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格局关键在党
二、健全意识形态教育与宣传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微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安全的两个理论追问——“何以必要”与“何以可能”[J]. 张筱荣. 思想教育研究. 2017(10)
[2]转型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弱化四大归因透视[J]. 吴大兵.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7(04)
[3]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认同研究的理论转换、缺陷及其启示[J]. 管锦绣. 湖北社会科学. 2017(02)
[4]历史唯物主义问题意识中的意识形态认同合法形态解蔽[J]. 肖士英. 宁夏社会科学. 2017(01)
[5]转型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建构探究[J]. 胡春阳. 长白学刊. 2017(01)
[6]新媒体境遇下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的研究[J]. 邢晓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7]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强化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多维路径[J]. 张振,郝凤. 江苏社会科学. 2016(05)
[8]意识形态话语权及其当代建构[J]. 赵欢春. 江苏社会科学. 2016(05)
[9]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说服机制:一个结构性分析[J]. 操奇. 探索. 2016(05)
[10]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审视与建构[J]. 胡刚. 社会主义研究. 2016(05)
博士论文
[1]中国共产党政党认同问题研究[D]. 胡柳娟.中共中央党校 2017
[2]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历程研究[D]. 胡春阳.安徽大学 2016
[3]当代大众传播视域下的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 尹辉.兰州大学 2015
[4]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党的意识形态认同研究[D]. 侯天佐.中共中央党校 2015
[5]现代传媒条件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D]. 张博.兰州大学 2015
[6]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问题研究[D]. 任志锋.东北师范大学 2014
[7]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思想研究[D]. 凌取智.苏州大学 2014
[8]当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问题研究[D]. 程洪宝.中共中央党校 2013
[9]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期执政党意识形态引领研究[D]. 刘慧婷.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2
[10]意识形态结构视域下中国主导意识形态问题研究[D]. 刘友女.华东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540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154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