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西南大后方城市发展与空间分布的变化
发布时间:2021-06-13 18:53
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东中部的城市也遭到严重破坏而普遍出现衰落。抗日战争却使大量东中部地区的政治、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向西南地区汇聚,由此促进了西南地区城市的发展与空间分布的变化。此一时期,西南地区城市的发展,不仅表现为城市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表现为不同层级城市的发展,尤其是核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空间分布和发展类型也随之而发生变化。抗战时期,西南地区城市的发展,为支撑中国坚持全面抗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地。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5,36(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不同层级城市的发展变化
(一)抗战大后方超大核心城市的形成
(二)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
(三)区域次中心城市的发展
(四)一般城市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城市空间分布的变化
三、城市发展类型的变化
(一)因多种资源流入而发展的多功能综合性城市
(二)因工业内迁而兴的城市
(三)因文化事业的内迁而兴盛的城市
(四)因交通与经贸发展而兴起的商贸城市
(五)因人口疏散而形成的卫星城市
(六)因资源开发而发展的城市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抗战防空疏散的近代重庆城市发展[J]. 谢璇,骆建云. 城市发展研究. 2012(02)
本文编号:3228122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5,36(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不同层级城市的发展变化
(一)抗战大后方超大核心城市的形成
(二)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
(三)区域次中心城市的发展
(四)一般城市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城市空间分布的变化
三、城市发展类型的变化
(一)因多种资源流入而发展的多功能综合性城市
(二)因工业内迁而兴的城市
(三)因文化事业的内迁而兴盛的城市
(四)因交通与经贸发展而兴起的商贸城市
(五)因人口疏散而形成的卫星城市
(六)因资源开发而发展的城市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抗战防空疏散的近代重庆城市发展[J]. 谢璇,骆建云. 城市发展研究. 2012(02)
本文编号:3228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228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