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复弃郡县安南(公元1407-1427年)之诸因素及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1 17:48
历史上,越南长时间在古代中国版图之内但又数次独立。而安南(越南)在十五世纪被中国明王朝再次收复统一和安南在二十年后再次独立的这段历史对于研究中越关系便有了诸多启迪。而越南本身由于其特殊的民族精神和地缘位置,在儒家文化圈和东亚朝贡体系中也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国家。故本人基于对明朝为何复弃郡县安南的诸多疑问主要研究中国明朝于公元1407年郡县安南复收其于明代中国版图之内,以及后来于公元1427年又弃守安南任其独立、重回明安宗藩的诸多原因及影响,本文分别从民族思想、经济、政治、军事及地缘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对该段历史中的重要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郡县安南对明王朝的现实意义以及积极和消极影响,且着重分析了安南从明朝中国版图内再次独立这一重大但被忽视的政治事件对当时明安(中越)关系的深远影响以及对当时东亚的国际关系体系(东亚朝贡体系)和东南亚国际政治格局的扰动。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学术意义
三、现实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中越关系史方面
二、明朝与安南关系方面
三、明朝郡县安南事件方面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行文思路
第四节 特定用词的指称及界定
第二章 明朝复弃郡县安南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明朝前后与安南的关系
一、越南作为中国郡县的历史沿革
二、明朝与安南的关系
第二节 安南历史背景
一、安南作为独立国的历史沿革
二、郡县时代的安南
三、安南地区属明前的政治形势
第三节 明朝南下征安南始末
一、明太祖对安南的优礼
二、明朝在安南设置布政司
三、交趾地区遭弃
四、二次出征
第三章 明成祖出征安南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 明朝初年对安南地区的政治策略
一、明太祖诏谕封王及怀柔政策
二、明太祖对安南政策的转变
三、明成祖的对安政策
第二节 明成祖的政治理想
一、“欲远方万国无不臣服”
二、“经略西洋”的目的与阻碍
第三节 安南对占城的侵略
第四节 明朝与安南的边界纠纷
第五节 陈天平事件的影响
第四章 弃守安南之诸原因分析
第一节 安南地区的反抗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矛盾性
第二节 弃守安南的军事因素
一、明安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
二、明朝镇守云南与安南政策的异同
第三节 弃守安南的政治因素
一、明仁宗的对安政策及明宣宗弃置交趾
二、黄福在安南施行政策的影响
三、郡县安南对明安宗藩关系的破坏
四、贪官污吏和经济掠夺对明安矛盾的激化
第四节 弃守安南的经济因素
一、明朝统治安南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大事件频发对明朝国家经济的影响
第五章 明朝复弃郡县安南的影响
第一节 郡县安南对明朝的现实意义
一、郡县安南对明朝的政治、经济意义
二、郡县安南对郑和下西洋的战略意义
三、郡县安南对明朝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第二节 弃守郡县安南的深远影响
一、安南复独立后对明安关系的影响
二、明朝复弃郡县安南对东亚朝贡体系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3—15世纪安南的国家意识与文化取向[J]. 陈文源. 世界历史. 2014(06)
[2]论永乐“郡县安南”对“郑和下西洋”之影响[J]. 杨永康,张佳玮. 文史哲. 2014(05)
[3]长城与边界:明朝北疆边界意识及其前近代特征[J]. 赵现海. 求是学刊. 2014(04)
[4]略论越南亚朝贡体系——兼论与东亚朝贡体系之异同[J]. 左荣全. 南洋问题研究. 2014(02)
[5]明朝与安南战后邦交关系常态化交涉考述[J]. 陈文源,江振刚. 东南亚研究. 2014(01)
[6]明初中越关系史实述论[J]. 陈文源,吴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7]秦汉时期岭南历史地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 钱宗范.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8]略论古代中国和越南之间的宗藩关系[J]. 戴可来.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4(02)
[9]明朝对安南莫氏的政策(1536—1542)[J]. 钟小武.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2(02)
[10]南明与安南关系初探[J]. 牛军凯. 南洋问题研究. 2001(02)
博士论文
[1]14-18世纪闽南的卫所、户籍与宗族[D]. 郑榕.闽南师范大学 2017
[2]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越南华商研究(1640-1802)[D]. 闫彩琴.厦门大学 2007
[3]明朝与安南关系研究[D]. 陈文源.暨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后黎朝时期安南使臣眼中的中国[D]. 李小亭.暨南大学 2015
[2]明成祖朱棣民族关系思想探析[D]. 韩志强.烟台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78559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学术意义
三、现实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中越关系史方面
二、明朝与安南关系方面
三、明朝郡县安南事件方面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行文思路
第四节 特定用词的指称及界定
第二章 明朝复弃郡县安南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明朝前后与安南的关系
一、越南作为中国郡县的历史沿革
二、明朝与安南的关系
第二节 安南历史背景
一、安南作为独立国的历史沿革
二、郡县时代的安南
三、安南地区属明前的政治形势
第三节 明朝南下征安南始末
一、明太祖对安南的优礼
二、明朝在安南设置布政司
三、交趾地区遭弃
四、二次出征
第三章 明成祖出征安南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 明朝初年对安南地区的政治策略
一、明太祖诏谕封王及怀柔政策
二、明太祖对安南政策的转变
三、明成祖的对安政策
第二节 明成祖的政治理想
一、“欲远方万国无不臣服”
二、“经略西洋”的目的与阻碍
第三节 安南对占城的侵略
第四节 明朝与安南的边界纠纷
第五节 陈天平事件的影响
第四章 弃守安南之诸原因分析
第一节 安南地区的反抗精神与儒家思想的矛盾性
第二节 弃守安南的军事因素
一、明安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
二、明朝镇守云南与安南政策的异同
第三节 弃守安南的政治因素
一、明仁宗的对安政策及明宣宗弃置交趾
二、黄福在安南施行政策的影响
三、郡县安南对明安宗藩关系的破坏
四、贪官污吏和经济掠夺对明安矛盾的激化
第四节 弃守安南的经济因素
一、明朝统治安南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大事件频发对明朝国家经济的影响
第五章 明朝复弃郡县安南的影响
第一节 郡县安南对明朝的现实意义
一、郡县安南对明朝的政治、经济意义
二、郡县安南对郑和下西洋的战略意义
三、郡县安南对明朝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第二节 弃守郡县安南的深远影响
一、安南复独立后对明安关系的影响
二、明朝复弃郡县安南对东亚朝贡体系的影响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13—15世纪安南的国家意识与文化取向[J]. 陈文源. 世界历史. 2014(06)
[2]论永乐“郡县安南”对“郑和下西洋”之影响[J]. 杨永康,张佳玮. 文史哲. 2014(05)
[3]长城与边界:明朝北疆边界意识及其前近代特征[J]. 赵现海. 求是学刊. 2014(04)
[4]略论越南亚朝贡体系——兼论与东亚朝贡体系之异同[J]. 左荣全. 南洋问题研究. 2014(02)
[5]明朝与安南战后邦交关系常态化交涉考述[J]. 陈文源,江振刚. 东南亚研究. 2014(01)
[6]明初中越关系史实述论[J]. 陈文源,吴平.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7]秦汉时期岭南历史地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 钱宗范.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1)
[8]略论古代中国和越南之间的宗藩关系[J]. 戴可来.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4(02)
[9]明朝对安南莫氏的政策(1536—1542)[J]. 钟小武.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2(02)
[10]南明与安南关系初探[J]. 牛军凯. 南洋问题研究. 2001(02)
博士论文
[1]14-18世纪闽南的卫所、户籍与宗族[D]. 郑榕.闽南师范大学 2017
[2]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越南华商研究(1640-1802)[D]. 闫彩琴.厦门大学 2007
[3]明朝与安南关系研究[D]. 陈文源.暨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后黎朝时期安南使臣眼中的中国[D]. 李小亭.暨南大学 2015
[2]明成祖朱棣民族关系思想探析[D]. 韩志强.烟台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78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278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