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三国的语言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5 17:05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又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一个民族人民的精神并控制着人们的心智。随着民族国家的诞生,语言的法律形式—语言政策开始出现。于今,语言政策已是各民族国家政府和研究机构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伊始,便于1950年6月就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但中国的语言政策研究较之西方语言政策研究起步较晚。现在进入新时代,且由于“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的需要,为中国语言政策的国际语言政策研究带来了契机。因此,对波罗的海三国语言政策的研究也是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萨皮尔说:语言决定思维,而所有高层次的思维都依赖于语言。每一种语言都由其文化规定了其形式与类别。古人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发达国家行走的路径为我们进行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照物。现在,“一带一路”使中国与欧洲在波罗的海邂逅,为此,我们不仅需要知晓其文化,更需要了解其语言—语言是从一种文化场域进入另一种文化场域的必经之路。因此,对波罗的海三国语言政策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波罗的海三国的语言政策因其多样...
【文章来源】: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2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概念界定
第一章 爱沙尼亚的语言政策
一、爱沙尼亚语言政策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历史脉络
二、爱沙尼亚的民族语言状况
(一)爱沙尼亚语
(二)俄语
(三)其他民族语言
三、爱沙尼亚的语言政策历程
(一)1918-1940 年爱沙尼亚共和国的语言政策
(二)1940-1944 年爱沙尼亚的语言政策
(三)1944-1991 年苏维埃爱沙尼亚共和国的语言政策
(四)1991 年后爱沙尼亚共和国的语言政策
四、爱沙尼亚语言政策的影响
(一)对爱沙尼亚语的影响
(二)对俄语的影响
(三)对其他民族语言的影响
(四)对外语的影响
第二章 拉脱维亚的语言政策
一、拉脱维亚语言政策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历史脉络
二、拉脱维亚的民族语言状况
(一)拉脱维亚语
(二)俄罗斯语
(三)波兰语
(四)其他民族语言
三、拉脱维亚的语言政策历程
(一)1918-1940 年拉脱维亚共和国语言政策
(二)1940-1944 年拉脱维亚的语言政策
(三)1945-1991 年苏维埃拉脱维亚共和国的语言政策
(四)1991 年后拉脱维亚共和国的语言政策
四、拉脱维亚语言政策的影响
(一)对拉脱维亚语的影响
(二)对俄语的影响
(三)对波兰语的影响
(四)对其他语言的影响
(五)对外语的影响
第三章 立陶宛的语言政策
一、立陶宛语言政策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历史脉络
二、立陶宛的民族语言状况
(一)立陶宛语
(二)波兰语
(三)俄语
(四)其他民族语言
三、立陶宛的语言政策历程
(一)1918-1940 年立陶宛共和国的语言政策
(二)1940-1945 年立陶宛的语言政策
(三)1945-1991 年苏维埃立陶宛共和国的语言政策
(四)1991 年后立陶宛共和国的语言政策
四、立陶宛语言政策的影响
(一)对立陶宛语的影响
(二)对波兰语的影响
(三)对俄语的影响
(四)对其他民族语言的影响
(五)对外语的影响
第四章 波罗的海三国语言政策的比较及启示
一、三国语言政策的共同性分析
(一)理论根据的相似性
(二)历史进程的相似性
(三)实践模式的相似性
(四)影响效果的相似性
(五)欧盟影响的相似性
二、三国语言政策的差异性分析
(一)民族结构的差异性
(二)语言态度的差异性
三、三国语言政策与中国语言政策的相互启示
(一)中国语言政策简介
(二)语言政策的普适性价值分析
(三)“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波罗的海三国语言政策的发展机遇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一 :2011 年爱沙尼亚语言法英文文本
附录二 :1999 年拉脱维亚语言法英文文本
附录三 :1995 年立陶宛语言法英文文本
附录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文本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波罗的海三国的俄罗斯族政策演变分析[J]. 陈凤.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8(03)
[2]拉脱维亚语言政策与教育政策改革变迁[J]. 赵洪宝. 教育现代化. 2018(20)
[3]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语言政策动力[J]. 张学强,张军历.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08)
[4]中美语言政策的差异及启示:官方语言视角[J]. 陈美华,陈祥雨. 外语教学. 2017(03)
[5]美国语言政策的历史沿革与启示[J]. 陈新仁. 外语研究. 2017(01)
[6]语言政策研究中的民族志方法及启示[J]. 李英姿. 民族教育研究. 2016(05)
[7]国内语言政策研究综述:现状与发展趋势[J]. 刘叶红. 外语与翻译. 2016(03)
[8]文莱语言政策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张治国,郭彩霞.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03)
[9]语言资源与国家安全战略[J]. 李一如.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10]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路径与方法[J]. 张天伟. 外语电化教学. 2016(02)
博士论文
[1]苏联及俄罗斯语言策略的演变与俄语状况研究[D]. 张丽娜.黑龙江大学 2017
[2]当代俄罗斯语言政策研究(1991-2015)[D]. 周朝虹.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6
[3]美国语言政策研究[D]. 李英姿.南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苏联时期波罗的海三国民族问题研究[D]. 安会敏.聊城大学 2017
[2]冷战后波罗的海三国认同问题研究[D]. 黄志涛.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2017
[3]试论语言对文化的反作用[D]. 王娟.南京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86116
【文章来源】: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省
【文章页数】:2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概念界定
第一章 爱沙尼亚的语言政策
一、爱沙尼亚语言政策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历史脉络
二、爱沙尼亚的民族语言状况
(一)爱沙尼亚语
(二)俄语
(三)其他民族语言
三、爱沙尼亚的语言政策历程
(一)1918-1940 年爱沙尼亚共和国的语言政策
(二)1940-1944 年爱沙尼亚的语言政策
(三)1944-1991 年苏维埃爱沙尼亚共和国的语言政策
(四)1991 年后爱沙尼亚共和国的语言政策
四、爱沙尼亚语言政策的影响
(一)对爱沙尼亚语的影响
(二)对俄语的影响
(三)对其他民族语言的影响
(四)对外语的影响
第二章 拉脱维亚的语言政策
一、拉脱维亚语言政策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历史脉络
二、拉脱维亚的民族语言状况
(一)拉脱维亚语
(二)俄罗斯语
(三)波兰语
(四)其他民族语言
三、拉脱维亚的语言政策历程
(一)1918-1940 年拉脱维亚共和国语言政策
(二)1940-1944 年拉脱维亚的语言政策
(三)1945-1991 年苏维埃拉脱维亚共和国的语言政策
(四)1991 年后拉脱维亚共和国的语言政策
四、拉脱维亚语言政策的影响
(一)对拉脱维亚语的影响
(二)对俄语的影响
(三)对波兰语的影响
(四)对其他语言的影响
(五)对外语的影响
第三章 立陶宛的语言政策
一、立陶宛语言政策的背景
(一)社会背景
(二)历史脉络
二、立陶宛的民族语言状况
(一)立陶宛语
(二)波兰语
(三)俄语
(四)其他民族语言
三、立陶宛的语言政策历程
(一)1918-1940 年立陶宛共和国的语言政策
(二)1940-1945 年立陶宛的语言政策
(三)1945-1991 年苏维埃立陶宛共和国的语言政策
(四)1991 年后立陶宛共和国的语言政策
四、立陶宛语言政策的影响
(一)对立陶宛语的影响
(二)对波兰语的影响
(三)对俄语的影响
(四)对其他民族语言的影响
(五)对外语的影响
第四章 波罗的海三国语言政策的比较及启示
一、三国语言政策的共同性分析
(一)理论根据的相似性
(二)历史进程的相似性
(三)实践模式的相似性
(四)影响效果的相似性
(五)欧盟影响的相似性
二、三国语言政策的差异性分析
(一)民族结构的差异性
(二)语言态度的差异性
三、三国语言政策与中国语言政策的相互启示
(一)中国语言政策简介
(二)语言政策的普适性价值分析
(三)“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波罗的海三国语言政策的发展机遇
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一 :2011 年爱沙尼亚语言法英文文本
附录二 :1999 年拉脱维亚语言法英文文本
附录三 :1995 年立陶宛语言法英文文本
附录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文本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波罗的海三国的俄罗斯族政策演变分析[J]. 陈凤.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8(03)
[2]拉脱维亚语言政策与教育政策改革变迁[J]. 赵洪宝. 教育现代化. 2018(20)
[3]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语言政策动力[J]. 张学强,张军历.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08)
[4]中美语言政策的差异及启示:官方语言视角[J]. 陈美华,陈祥雨. 外语教学. 2017(03)
[5]美国语言政策的历史沿革与启示[J]. 陈新仁. 外语研究. 2017(01)
[6]语言政策研究中的民族志方法及启示[J]. 李英姿. 民族教育研究. 2016(05)
[7]国内语言政策研究综述:现状与发展趋势[J]. 刘叶红. 外语与翻译. 2016(03)
[8]文莱语言政策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张治国,郭彩霞.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03)
[9]语言资源与国家安全战略[J]. 李一如.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10]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路径与方法[J]. 张天伟. 外语电化教学. 2016(02)
博士论文
[1]苏联及俄罗斯语言策略的演变与俄语状况研究[D]. 张丽娜.黑龙江大学 2017
[2]当代俄罗斯语言政策研究(1991-2015)[D]. 周朝虹.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6
[3]美国语言政策研究[D]. 李英姿.南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苏联时期波罗的海三国民族问题研究[D]. 安会敏.聊城大学 2017
[2]冷战后波罗的海三国认同问题研究[D]. 黄志涛.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 2017
[3]试论语言对文化的反作用[D]. 王娟.南京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86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286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