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历史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8 12:37
从古代的“和为贵”、“兼相爱”,到近代的“天下大同”,建设和谐社会的理想对中国人民来说,可谓是孜孜以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也已萌发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可是,由于历史的局限,从前的构建和谐社会均不得实现。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在此基础上,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历代中央领导人为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初步探索,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发展了他们的思想,将其作为重大战略决策贯彻实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历史发展作一考察,从中总结有利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启示。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历代中央领导人关于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初步酝酿
1.1 毛泽东的和谐社会思想
1.1.1 提出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理论
1.1.2 倡导在党内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实行民主集中制
1.1.3 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1.1.4 提出“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思想
1.1.5 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方针
1.2 邓小平的和谐社会思想
1.2.1 注重民主法制建设,为社会和谐提供法制保障
1.2.2 共同富裕政策推动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之间的和谐发展
1.2.3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2.4 “一国两制”构想实现了大陆社会主义与港澳资本主义的和谐发展
1.2.5 确立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
1.3 江泽民的和谐社会思想
1.3.1 协调十二个关系,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1.3.2 “三个文明”一起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3.3 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间的平衡发展
1.3.4 与国际社会相适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3.5 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主张和平发展外交
第2章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阐述与实践
2.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正式形成
2.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形成的现实条件
2.1.2 构建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形成过程
2.2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基本思想
2.2.1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2.2 规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
2.2.3 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
2.3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
2.3.1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3.2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3.3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3章 历代中央领导人(集体)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辩证关系
3.1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特点比较
3.1.1 毛泽东和谐社会思想的特点
3.1.2 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的特点
3.1.3 江泽民和谐社会思想的特点
3.1.4 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的特点
3.2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内在联系
3.2.1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和谐社会思想是传承与递进的关系
3.2.2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和谐社会思想是丰富与发展的关系
第4章 历代中央领导人(集体)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历史启示
4.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4.2 不断加强与改进党的建设,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社会和谐运行的根本保证
4.3 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4.4 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4.5 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调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利益问题,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 俞可平.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04)
本文编号:3411912
【文章来源】:青岛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4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历代中央领导人关于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初步酝酿
1.1 毛泽东的和谐社会思想
1.1.1 提出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理论
1.1.2 倡导在党内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实行民主集中制
1.1.3 提出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1.1.4 提出“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思想
1.1.5 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方针
1.2 邓小平的和谐社会思想
1.2.1 注重民主法制建设,为社会和谐提供法制保障
1.2.2 共同富裕政策推动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之间的和谐发展
1.2.3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2.4 “一国两制”构想实现了大陆社会主义与港澳资本主义的和谐发展
1.2.5 确立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
1.3 江泽民的和谐社会思想
1.3.1 协调十二个关系,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1.3.2 “三个文明”一起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3.3 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间的平衡发展
1.3.4 与国际社会相适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3.5 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主张和平发展外交
第2章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理论阐述与实践
2.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正式形成
2.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形成的现实条件
2.1.2 构建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形成过程
2.2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基本思想
2.2.1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2.2 规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
2.2.3 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
2.3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
2.3.1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3.2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3.3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3章 历代中央领导人(集体)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辩证关系
3.1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特点比较
3.1.1 毛泽东和谐社会思想的特点
3.1.2 邓小平和谐社会思想的特点
3.1.3 江泽民和谐社会思想的特点
3.1.4 胡锦涛和谐社会思想的特点
3.2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内在联系
3.2.1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和谐社会思想是传承与递进的关系
3.2.2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和谐社会思想是丰富与发展的关系
第4章 历代中央领导人(集体)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历史启示
4.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4.2 不断加强与改进党的建设,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社会和谐运行的根本保证
4.3 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4.4 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4.5 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调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利益问题,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 俞可平.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5(04)
本文编号:3411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411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