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新时代中国青年政治态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2 15:58
  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作为“强国一代”的青年,其人心向背成为党稳定执政基础的关键之一,青年的政治态度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本文使用建立在实用主义方法论基础上的混合方法,设计“定量-定性”的顺序型方法路径,以CSS2015数据库为数据基础,通过一定规模的深度访谈结果,对新时代下的我国青年的政治态度进行深度呈现。在定量研究阶段,发现性别、民族、户口性质、宗教信仰、教育程度、政治面貌等变量对青年的政治态度的各项指标分别有不同的显著影响;在设计的生活满意度、官员信任度、社会公平度、政府满意度、社会价值感、社会冲突度等五个指标上,整体呈现积极、正向的倾向,但在政治参与感上的指标测量上,整体呈现消极、负面的倾向。在定性研究阶段,通过进行小规模典型样本的访谈,并对访谈资料进行显性内容分析和隐性描述,可以发现,在道路取向方面,青年群体认同与担忧并存;在理论取向方面,意识形态淡化且思想多元化发展;在制度取向上,青年群体将权力合法性视为现实的必然结果,形成一种功利化评价,注重实际获得而非口号...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新时代中国青年政治态度研究


政治体系的作为和逻辑

政治系统,政治体系


2. 分析框架以阿尔蒙德关于政治文化的分析框架为基础,并以伊斯顿的系统分析框架为补充,本文的分析框架(见图 1-3)。将青年政治态度置于整个政治系统的体系中考察,是更加具有适应性和开放性的研究路径。在分析框架中,输入、转换、输出以及结果的各个程序节点都有不同的操作化指标进行测量,各个环节均体现了青年对当前政治体系的不同倾向。在输入过程中,需求和支持是主要内容,前者为表现为主体的各类要求,包括生存性、发展性的整体性、制度性、确证性的安排,后者表现为主体心理上、行为上的对于整个政治体系的信任和认同。在转换过程中制定政策过程主要依托政治体系实现,具体来说即为政治实体(党和政府)和政治制度设计,输入过程的各项因素,即需求和支持,均在政治体系中实现转换,进行政治性生产后的产品进入输出过程,表现为提取、分配、管制、象征等产品要件,接收主体进行相应的心理内化和外化行动。环境结果具有客观性和可感知性,客观性指的是既定事实的呈现,国内与国际、图 1-2 政治系统的简化模式

框架图,政治态度,分析基,框架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实施(一)核心概念界定概念界定是一项研究的起点,也是建立对话关系的最基础的一环,本文的关键在于对“新时代”、“青年”以及“政治态度”三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和理清。1. 新时代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并且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明确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①图 1-3 政治态度分析基本框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时代青年政治认同状况研究[J]. 陆士桢,刘庆帅.  青年探索. 2019(01)
[2]中等收入群体的价值观与社会政治态度[J]. 李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3]新社会阶层的政治态度测量与比较研究——基于六省市调查数据[J]. 张海东,邓美玲.  江海学刊. 2017(04)
[4]当前大学生群体政治态度生成要素分析[J]. 齐尚晓,孙丽芳.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15(06)
[5]网络对青年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影响:以微博为例——基于全国12所高校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 赵联飞.  社会科学战线. 2014(06)
[6]高校青年教师政治态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陈华.  高教探索. 2014(02)
[7]当代青年教师政治态度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校为例[J]. 陈治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11)
[8]质性研究中深度访谈的研究[J]. 曾锦,邓艳红.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1)
[9]论青年政治态度的结构、特征与转变[J]. 彭希林.  中国青年研究. 2012(11)
[10]上海市新白领的政治态度与政治参与[J]. 孙秀林,雷开春.  青年研究. 2012(04)

硕士论文
[1]上海知识分子的政治态度[D]. 吕丹蕾.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8
[2]政府丑闻披露对大学生政治态度的影响[D]. 薛富强.南昌大学 2017
[3]大学生政治态度及其政治教育研究[D]. 周威.河海大学 2007
[4]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 岳宗德.河南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546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546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b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