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小组”机制的发展理路与经验——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2-09-29 12:35
"领导小组"机制的发展经历了初期人格化组织运行时期、改革开放后制度化组织运行时期、以及十八大以来三个阶段。以历史制度主义审视领导小组机制,会发现它以政治组织模式与权力运行方式为路径依赖性要素,以改革开放和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为两个关键节点,以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内在逻辑为动力机制贯穿始终,实现了其制度化的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领导小组机制,未来将朝着机构设置制度化、机构运行程序化、机构职能规范化、机构权力法治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二、“领导小组”机制的发展进路
(一)人格化组织与运行时期
(二)制度化组织与运行时期
(三)十八大以来“领导小组”机制的运行
三、理论阐释:“领导小组”机制的演变逻辑
(一)路径依赖:政治组织模式与权力运行方式
(二)关键节点:改革开放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背景
(三)动力机制: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内在逻辑
四、“领导小组”机制的未来展望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路径依赖、关键节点与近代广州公共卫生制度变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J]. 彭海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2]中国治理实践中的技术性机制[J]. 周望.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8(06)
[3]党的全面领导:理论逻辑与实践机制[J]. 王敏,冯秋婷. 党政研究. 2018(06)
[4]改革机制谈之领导小组[J]. 周望.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2018(10)
[5]历史制度主义的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兼论其在中国的适用性[J]. 马得勇.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8(05)
[6]当代中国领导小组类型的扩展与现代国家成长[J]. 赖静萍. 中共党史研究. 2014(10)
[7]“小组政治”与制度弹性[J]. 杨雪冬. 人民论坛. 2014(15)
[8]中国政府机构中的弹性要素——基于议事协调机构的一项分析[J]. 周望.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1(05)
[9]制度化与有效性的平衡——领导小组与政府部门协调机制研究[J]. 赖静萍,刘晖. 中国行政管理. 2011(08)
本文编号:3682601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二、“领导小组”机制的发展进路
(一)人格化组织与运行时期
(二)制度化组织与运行时期
(三)十八大以来“领导小组”机制的运行
三、理论阐释:“领导小组”机制的演变逻辑
(一)路径依赖:政治组织模式与权力运行方式
(二)关键节点:改革开放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背景
(三)动力机制: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内在逻辑
四、“领导小组”机制的未来展望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路径依赖、关键节点与近代广州公共卫生制度变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J]. 彭海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2]中国治理实践中的技术性机制[J]. 周望.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8(06)
[3]党的全面领导:理论逻辑与实践机制[J]. 王敏,冯秋婷. 党政研究. 2018(06)
[4]改革机制谈之领导小组[J]. 周望. 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 2018(10)
[5]历史制度主义的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兼论其在中国的适用性[J]. 马得勇.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8(05)
[6]当代中国领导小组类型的扩展与现代国家成长[J]. 赖静萍. 中共党史研究. 2014(10)
[7]“小组政治”与制度弹性[J]. 杨雪冬. 人民论坛. 2014(15)
[8]中国政府机构中的弹性要素——基于议事协调机构的一项分析[J]. 周望.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1(05)
[9]制度化与有效性的平衡——领导小组与政府部门协调机制研究[J]. 赖静萍,刘晖. 中国行政管理. 2011(08)
本文编号:36826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682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