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兹威权主义理论的局限与超越
发布时间:2022-12-17 12:29
林兹的威权主义非民主体制论存在概念指称不明、特征模糊以及论证不严谨等缺陷。长期以来学界对此未加审视,习惯性地将威权主义等同于"非民主体制"。通过采用萨托利的概念分析法,发现林兹所指的"威权主义"是一种集统治规范与政治手段为一体的政治统治方式,具有独立性和混合性的特点。超越非民主体制论,在理论上将威权主义与非民主体制进行切割,将政治统治方式与政治体制脱钩,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威权主义。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林兹的威权主义研究解析
(一) 背景与动因
1.林兹有特别的成长经历。
2.林兹对极权主义有深入认识。
3.政治发展类型学面临挑战。
4.世界政治格局深刻变动。
(二) 主要内容和贡献
1.定义“威权主义”。
2.提出威权主义是一种非民主体制。
3.建立现代非民主政治体制类型学。
4.实现哲学—法学研究路径向经验研究的转变。
三、 林兹威权主义非民主体制论的主要缺陷
(一) 指称不明:“威权主义”有多种指向
1.威权主义是有特指的政治体制。
2.威权主义是某种政治体系。
3.威权主义是某种政治局势。
(二) 特征模糊:有限多元主义与民主边界不清
1.政治权力多元化。
2.政治参与多元化。
3.意识形态多元化。
(三) 论证有疵:观点所述与所论不一致
1.“自成一类的体制”与体制分类的残余项。
2.系统比较与零碎描述。
3.二分法、三分法与多元分法。
四、 重新认识林兹的“威权主义”
(一) “萨托利的传统”与概念分析路径
1.概念是方法论的组成部分。
2.概念本质上是本体论的。
3.形式逻辑是基本的概念分析路径。
(二) 分析政治体制的概念框架
1.“程序—行为”维度的政治体制。
2.“国家—社会关系”维度的政治体制。
3.“政治体制”层级与林兹“威权主义”关系辨析。
(三) 威权主义是一种政治统治方式
1.威权主义是一种政治规范。
2.威权主义是一种政治手段。
(四) 威权主义具有独立性与混合性
1.威权主义具有独立性。
2.威权主义具有混合性。
五、 结 语
本文编号:3719929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林兹的威权主义研究解析
(一) 背景与动因
1.林兹有特别的成长经历。
2.林兹对极权主义有深入认识。
3.政治发展类型学面临挑战。
4.世界政治格局深刻变动。
(二) 主要内容和贡献
1.定义“威权主义”。
2.提出威权主义是一种非民主体制。
3.建立现代非民主政治体制类型学。
4.实现哲学—法学研究路径向经验研究的转变。
三、 林兹威权主义非民主体制论的主要缺陷
(一) 指称不明:“威权主义”有多种指向
1.威权主义是有特指的政治体制。
2.威权主义是某种政治体系。
3.威权主义是某种政治局势。
(二) 特征模糊:有限多元主义与民主边界不清
1.政治权力多元化。
2.政治参与多元化。
3.意识形态多元化。
(三) 论证有疵:观点所述与所论不一致
1.“自成一类的体制”与体制分类的残余项。
2.系统比较与零碎描述。
3.二分法、三分法与多元分法。
四、 重新认识林兹的“威权主义”
(一) “萨托利的传统”与概念分析路径
1.概念是方法论的组成部分。
2.概念本质上是本体论的。
3.形式逻辑是基本的概念分析路径。
(二) 分析政治体制的概念框架
1.“程序—行为”维度的政治体制。
2.“国家—社会关系”维度的政治体制。
3.“政治体制”层级与林兹“威权主义”关系辨析。
(三) 威权主义是一种政治统治方式
1.威权主义是一种政治规范。
2.威权主义是一种政治手段。
(四) 威权主义具有独立性与混合性
1.威权主义具有独立性。
2.威权主义具有混合性。
五、 结 语
本文编号:3719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719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