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循吏”与“清流”历史之辩的政治诠释与时代意蕴

发布时间:2023-04-04 02:39
  "循吏"与"清流"的历史之辩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独特现象,也是我国传统政治理性的一种表现形态。这一问题表面上是两种不同官员形象的对比,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政治理性内在张力的外显,是两种不同政治理性观念的博弈。其发生逻辑在于政治理性自身的价值性,在于价值评价的差异性。它的实质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野,其中"循吏"是工具理性的表征,"清流"是对价值理性的彰显。新时代"循吏"与"清流"历史之辩的本质启示是国家治理现代化需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融合,执政党要实现执政能力与执政道德的统一。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廉政为先、勤政为本、善治为要,进而实现执政自觉。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政治理性的张力:“循吏”与“清流”历史之辩的基本内容与发生逻辑
二、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野:“循吏”与“清流”的逻辑比较与实质
    1. 执政理念层面。
    2. 执政作风层面。
    3. 执政道德层面。
三、自觉与善治:“循吏”与“清流”历史之辩的时代意蕴
    1. 廉政为先。
    2. 勤政为本。
    3. 善治为要。
    4. 实现执政自觉。



本文编号:37816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7816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0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