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女性农民工社会排斥的伦理审视

发布时间:2017-07-31 02:14

  本文关键词:女性农民工社会排斥的伦理审视


  更多相关文章: 女性农民工 社会排斥 等级化 承认 去等级化


【摘要】:当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排斥现象日益突出,使社会面临分化的危险。其中,在我国二元社会结构背景下,农民工特别是受制于身份和性别双重制约下的女性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在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等方面都遭受到了社会排斥。双重歧视下的女性农民工成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事实上,受国家二元体制、运行机制不完善、传统男尊女卑观念等等影响,女性农民工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社会排斥,已引起和增强了女性农民工对社会的抱怨等一系列消极情绪,影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顺利进程,因此,如何正确对待女性农民工社会排斥问题已成为一个紧迫课题。对于女性农民工而言,社会排斥不仅通过疏离“农民工”身份而使其丧失了自信、通过剥夺“女性”权利而使其丧失了尊严、通过贬低“女性农民工”的价值而使其丧失了荣誉,进而在社会生活中难以形成肯定的自我关系而处于一种不完整的状态;形成了她们被剥夺、被蔑视、被羞辱、被边缘化等种种不公正的道德体验。“不完全的自我”与“不公正的道德体验”,又说明女性农民工并不能过上道德的生活。一般而言,从外因来看,社会排斥与整体社会状况相关联,从内因来看,社会排斥根源于社会内部的等级化。由于社会排斥本质上就是一种不承认或扭曲的承认。因此,“承认”是能够作为消解社会排斥基本伦理方案的:一是因为他者的承认能使主体获得积极的自我认同;二是因为他者的承认能够实现主体的需要、平等与成就。当然,承认关系并不是天然生成的。因此,消解社会排斥伦理行动就是“斗争”、“商谈”与“去等级化”。
【关键词】:女性农民工 社会排斥 等级化 承认 去等级化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B82-05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8
  • 绪论8-13
  • 一、选题依据8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8-12
  • 三、选题意义12-13
  • 第一章 女性农民工社会排斥的主要表现及伦理后果13-30
  • 第一节 社会排斥及其构成13-18
  • 一、社会排斥的内涵及边界13-17
  • 二、社会排斥的构成要素17-18
  • 第二节 女性农民工社会排斥的主要表现18-22
  • 一、性别性社会排斥18-20
  • 二、身份性社会排斥20-21
  • 三、制度性社会排斥21-22
  • 第三节 女性农民工社会排斥的伦理后果22-30
  • 一、不完整的自我认识22-24
  • 二、不公正的道德体验24-27
  • 三、不道德的社会生活27-30
  • 第二章 女性农民工社会排斥的伦理根源30-37
  • 第一节 女性农民工社会排斥的社会伦理根源30-33
  • 一、资本逻辑促成伦理生活功利化30-31
  • 二、道德分化促成公德弱化31-32
  • 三、自私被当作道德正当32-33
  • 第二节 女性农民工社会排斥的伦理文化根源33-37
  • 一、性别等级化33-34
  • 二、身份等级化34-35
  • 三、权利等级化35-37
  • 第三章 女性农民工社会排斥消解的伦理方案37-47
  • 第一节 承认作为消解社会排斥的必然性37-41
  • 一、“承认”及其意义37-39
  • 二、承认何以可能消解社会排斥39-41
  • 第二节 承认消解社会排斥的道德价值表现41-44
  • 一、他者的承认与积极的自我认识41-43
  • 二、他者的承认与真正的公平正义43-44
  • 第三节 消解女性农民工社会排斥的伦理行动44-47
  • 一、为承认而斗争44-45
  • 二、民主商谈45-46
  • 三、去等级化46-47
  • 结束语47-48
  • 参考文献48-50
  • 致谢50-51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江洁;;对女性农民工转型的思考[J];青春岁月;2011年08期

2 谭明;方翰青;;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4年01期

3 刘晓农;陈世伟;叶萍;;女性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J];农业考古;2009年06期

4 李劭强;;责任感应是每个人的“选题”[J];新西部;2007年10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慧;;女性农民工的权益保障现状及对策刍议[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炜;;城市女性农民工群体:现状、心态及需求——以青岛市为例[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3 宋圭武;;女性农民工问题研究与思考:以甘肃为例[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谭亚明;近八成女性农民工无任何保险[N];中国人口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常宝国;女性农民工权益保护期待关注[N];工人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李影 马丙宇;女性农民工,“娘家”怎样帮扶你[N];河南日报;2009年

4 致公党党员 香港理工大学访问研究员 周毅;女性农民工:城市边缘的寂寞青春[N];人民政协报;2010年

5 刘晓莉 高文静;谁来保护女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N];法制生活报;2005年

6 李丽;女性农民工:被遗忘的角落[N];酒泉日报;2005年

7 记者 刘妍;女性农民工一路走好[N];雅安日报;2005年

8 李琼燕;面向女性农民工 重点防治艾滋病[N];陕西日报;2007年

9 记者 李伟锋 通讯员 许波;省总工会关爱女性农民工[N];湖南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衣琼;幸福有多远[N];贵阳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明洁;劳动与姐妹分化:中国女性农民工个案研究[D];清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妮;女性农民工生存状况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李洁;中部地区女性农民工职业培训现状、需求及社会工作的介入空间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3 李晓静;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下我国女性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3年

4 李容;女性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5 刘鸿谕;80后女性农民工城市适应性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3年

6 王萌;女性农民工权益保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济南大学;2015年

7 周唯一;女性农民工的社会支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8 傅佳燕;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身体消费与身份认同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9 刘晓明;女性农民工社会排斥的伦理审视[D];吉首大学;2016年

10 牟雪静;贵阳市女性农民工生殖健康需求及对策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97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597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4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