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邦建设新河北思想评介
本文关键词:孙振邦建设新河北思想评介
【摘要】:抗战胜利后,各地事业百废待兴,作为国民党河北省政府大员的孙振邦面对此种情形主张改良政治、发展文化教育与地方特色经济,进而实现战后河北地方政治的革新。虽然其建设目的是巩固国民党统治、抵制共产党,而且受战争环境的制约,建设新河北的预期设想没能实现,但是这些建设措施的提出显示了他改善地方政治、经济状况的决心,其中一些建设思想对当代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建设新河北 背景 原则 建设内容
【分类号】:D693
【正文快照】: 一、建设新河北历史背景孙振邦的建设新河北思想产生于抗战后国民党政治腐败和解放战争的双重背景之下,日本投降后,蒋介石为推行其独裁内战的方针,加紧抢占华北战略要地,1945年9月1日改组河北省政府,委任第11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兼任省政府主席,孙振邦任民政厅长。1946年6月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尚宏雁;民国时期河北历任行政长官[J];档案天地;1999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志鹏;华北沦陷区国民党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彦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河北省公务员普通考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z年;;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运动起讫年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4年05期
2 詹学德;近代中国跨世纪的抉择:改良与革命[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3 朱宇;晚清与日伪时期乡制的历史变迁[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02期
4 贾长勤;;历史是人民的选择[J];学理论;2009年02期
5 曹华清;;高中课程“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分析[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1年10期
6 刘影虹;;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惩戒制度研究综述[J];南方论刊;2011年06期
7 江燕;;试论解放战争时期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J];学理论;2013年24期
8 朱宇;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历史考察[J];政治学研究;2005年01期
9 武艳敏;;现状与实效:国民政府时期救灾监督方式与效果研究——限于1927-1937年的考察[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邱国盛;近代城市统治阶层的早期现代化研究[J];史学月刊;200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赵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政治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丁德昌;民初湖南省宪自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李锦峰;国民党治下的国家与工人阶级,1924-1949[D];复旦大学;2011年
5 张国骥;清嘉庆、道光时期政治危机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姚秀兰;户籍、身份与社会变迁[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7 马建红;人权派人权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范晓春;中国大行政区研究:1949-1954[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9 吴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四川基层司法审判的现代转型[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黄小彤;民国时期民控官的途径与控案处置[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生;民初动荡政局及其社会文化根源的深层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方永;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大学治理立法研究(1927-1937)[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张艳兵;北岳区民主政治建设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4 吴苏晨;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工薪收入及生活状况考察[D];苏州大学;2011年
5 刘冀瑗;国民政府行政院述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6 叶春秀;国民政府监察院述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季;民初“二次革命”前知识分子群体宪政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8 徐飞;1934年全国考铨会议述论[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9 巩贤;民国基层权力结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李献礼;中国青年党的抗战建国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列曙;中国考试制度对世界文明的贡献[J];安徽史学;1996年03期
2 王英维;;关于战时沦陷区国民党与伪组织关系的问题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沧桑;2009年04期
3 石庆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与西方近现代公务员制度的传承[J];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02期
4 刘洪升;;试论抗战时期河北省国民党地方组织[J];党史博采(理论);2008年11期
5 申燕,龙汉武,邬家能;略论抗战时期国民党民众动员政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6 李祚明;国民党中央党部机关演变述略(1919年—1949年)[J];民国档案;1986年02期
7 王贤知;试论抗战前国民党组织发展的几个基本特点[J];民国档案;1990年03期
8 翁有为;南京政府政治制度批判研究(1927——1949)[J];民国档案;1993年01期
9 张有高;中央训练团[J];民国档案;1994年02期
10 戚厚杰;鲁苏战区的兴亡——国民党敌后战场再探[J];民国档案;199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宗华;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干部训练研究:1932-1949[D];南开大学;2010年
2 孙桂珍;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研究(1924-1949)[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红;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政治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丁威;中国中间党派研究:1937-1949[D];西南大学;2011年
5 孙岩;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地方党政关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郭昌文;蒋介石对地方实力派的策略研究(1928-1936)[D];浙江大学;2011年
7 田湘波;中国国民党党政体制剖析1927-1937[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暨爱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研究(1919—1949年)[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尹红群;民国时期的地方政权与地方财政(1927-1945)[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梁家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教门、帮会研究[D];南京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佟月圆;河北三青团考察[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廖利明;国民党福建省各级党部研究(1937-1945)[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锋;山东省新生活运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何志明;权力重构与利益抗争:国民党江浙党部的政治主张及其实践(1928-1931)[D];南京大学;2011年
5 王超;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社会部的社会救济[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建和;国民政府时期的陕西省农会研究(1944-1949)[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琛琳;民国时期国民党绥远省党部研究(1911-1945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洪珍;政府和民众之中间地带:上海反日会个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中新;国民党新疆省党部活动述论[D];新疆大学;2005年
10 陈永莲;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教育政策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95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795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