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球政治经济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前瞻
本文关键词:面向全球政治经济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前瞻
更多相关文章: 新型工业化道路 经济全球化 政治复杂化 前瞻
【摘要】:世界的进步与发展归根结底是生产力与科技水平的提高。随着当今世界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科学技术与由科技水平决定的产业结构又有了新的内容,赋予了工业化发展新的方向。工业化发展必须符合产业结构的变动规律,同时,新型工业化的科技水平必须要符合与引领时代特征。为此,我国的新型工业化要合理面对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复杂化的局面,涵括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迁、经济效益、人力资本和可持续发展等重要内容。
【作者单位】: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道路 经济全球化 政治复杂化 前瞻
【分类号】:F424
【正文快照】: 世界的进步与发展归根结底是生产力与科技水平的提高。随着当今世界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科学技术与由科技水平决定的产业结构又有了新的内容,赋予了工业化发展新的方向,新型工业化必须涵括过去没有的内涵。我国当前处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既有继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又有增速下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克振;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J];统计与决策;2003年05期
2 吴振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年02期
3 王小广;怎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J];中国物价;2003年01期
4 吕政;走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J];中国经贸导刊;2003年07期
5 张国云;正确把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七大关系[J];中国经贸导刊;2003年09期
6 李金泉,付丽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必然选择[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熊晓琳;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道路[J];理论前沿;2003年11期
8 杨海红;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J];理论前沿;2003年12期
9 杨旭东;工业化和工业化道路[J];宁夏党校学报;2003年04期
10 王耀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大力推进云南信息化建设[J];云南科技管理;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宏新;;对上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之管见[A];论文选辑[C];2003年
2 孙君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张群山;;在“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词[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黄钧儒;;“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开幕词[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倪沪平;;新工业化道路理论的经济分析和中国新工业化道路选择[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陆定波;;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与管理创新[A];贵州新型工业化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韦善宁;;关于广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考[A];《实施工业兴桂战略 加快构建和谐广西》论文集[C];2005年
8 徐海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6年
9 刘欢;王健;李金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做强先进装备制造业[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10 朱克勤;;对我国工业化道路的反思[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王 磊;没有工业的大发展,就没有河南的小康社会[N];河南日报;2003年
2 何爱国;中国新工业化道路之争[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黄晓虹(作者系广西财经学院副院长);构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制度基础[N];广西日报;2006年
4 彭元勋;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探索[N];金融时报;2007年
5 谭必文;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N];团结报;2007年
6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教授 陶利波;信息化、全球化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N];哈尔滨日报;2007年
7 董世梅邋记者 胡敏;《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开题[N];四川日报;2008年
8 本报特邀评论员;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N];中国电子报;2008年
9 本报评论员;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N];甘肃日报;2002年
10 许坤元;以创新为灵魂走好纺织工业新型工业化道路[N];中国纺织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廷春;四川丘陵地区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高峰;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及战略创新[D];吉林大学;2007年
3 王秋菊;东北振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姚聪莉;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何国勇;比较优势、后发优势与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董云鹏;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茜;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李菲;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探索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尹衍梅;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解与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崔艳萍;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田春雨;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面临的矛盾、问题和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燕华;论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新型工业化道路”[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向琳;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D];武汉大学;2004年
8 徐伟;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薛体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工业化道路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会朋;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视域下我国的工业化道路选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编号:849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849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