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建康地区墓葬制度试析
发布时间:2017-09-25 09:26
本文关键词:东晋建康地区墓葬制度试析
【摘要】:公元3世纪到6世纪,建康作为东吴、东晋、宋、齐、梁、陈的都城,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代以来,南京的传统区域在今江宁区,东吴、西晋政治活动中心才转移到今南京市区一带。随着建康成为东晋王朝的首都,大批北方人口向南迁移,建康城同时也成为人口聚居区,自然也是墓葬集中分布区域。随着墓葬材料发现的日益增多和对历史时期考古的广泛关注,东晋建康地区墓葬逐渐成为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文献记载的欠缺,使得考古发现成为东晋墓葬制度研究的新材料。文章选取建康地区的东晋墓葬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考古学的方法,对这一地区出土墓葬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对东晋时期墓葬的等级制度、丧葬礼俗进行分析探讨。绪论。开篇概述了建康城发展的历史,以及东晋建康城都城布局。之后按照墓葬发现时间的早晚整理南京地区东晋墓葬的发现和发掘,并总结了学者们对东晋墓葬的研究内容。第一章“建康地区东晋墓葬的类型学研究”。首先,对东晋建康地区砖室墓结构分为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并做了总体的介绍。其次,依据墓室数量的不同,砖室墓又可以分为双室墓和单室墓。又依据有无甬道分为凸字形墓和长方形墓。再依据墓顶结构不同分为穹窿顶、券顶。最后,总结东晋墓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接着从东晋建康地区墓葬形制上来考察墓葬等级以及不同时期墓葬的规模、建筑构造、其它设施等特点。东晋流行单室墓,庶人墓葬规模明显小于非庶人,而墓主人的等级高低与墓葬形制没有太大联系。第二章“东晋建康地区的丧葬制度”。从东晋建康地区的装殓制度、埋葬制度、墓内祭祀与随葬品制度三个方面来考察东晋时期的墓葬等级制度。首先,主要从组玉佩、带具、玉具剑、金铛四个方面来考察其在墓葬中使用的等级范围。其次是从文献记载的宗室与豪族使用“温明”、“秘器”的等级制度两个方面来考察。针对大中型墓葬中屡次发现附着有丝织物的铁镜及同出铜饰件、铜铺首,推断这些器物可能是漆面罩或者棺木上面的饰件,即文献中记载“温明”的部件。最后,通过整理南京地区东晋墓葬中的祭台材料,发现晋室南迁之后,南京地区在原有砖砌祭台的普遍使用下,大中型墓葬流行以陶案(或陶塌)、陶凭几为载体的新的祭奠组合。祭台不仅是作为祭奠墓主人的场所,更是作为一个供奉祭奠“位”的新载体的出现。祭台附近帷帐座的发现,也使墓葬向居室化发展。祭奠方式的改变同时带来了墓葬随葬器物组合的改变,这一改变更是南北士族丧葬礼俗交流与融合的体现。依据东晋墓葬出土随葬品材质将其分为五类:金银玛瑙等装饰品类;漆器类制品;青瓷类器皿;陶质类明器;其他类。墓葬早中晚期随葬品器物组合变化并无太大变化,陶质明器的种类和组合带有明显的中原西晋葬俗色彩。其中墓葬随葬品的多寡和类型有着明显的等级差异。有的墓葬棺内有奢华随葬品,而棺外器物少、形制简单,可能是为日后迁葬中原做准备。第三部分“东晋建康地区墓葬分布与排列”。总结东晋建康地区墓葬发现的区域,在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概括东晋帝陵的分布情况及家族墓地的排列方法。东晋帝陵受地理环境影响,依山为陵、不封不树。除世家大族墓外,帝陵也流行聚族而葬,各陵园之间按照长幼尊卑排列,尊者居右。家族墓地主要采用两种排列方式,按前后左右长幼辈分排列和一行顺排。按照长幼排列又可以分为尊者居中居前、尊者居后居右两种方式。总之,本文通过对建康地区东晋墓葬的综合分析,从墓葬形制、丧葬制度、墓葬分布与排列三个方面,深化对这一地区东晋墓葬及墓葬制度等问题的认识。
【关键词】:建康地区 砖室墓 墓葬制度 东晋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878.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绪论12-28
- 第一节 东晋建康地区墓葬的发现与研究12-26
- 一. 东晋建康地区墓葬的发现12-21
- 二. 东晋建康地区墓葬的相关研究21-26
- 1. 总结性论著21-22
- 2. 区域性论著22-23
- 3. 专题性论著23-26
- 第二节 本文研究方法与思路26-28
- 第一章 东晋建康地区墓葬的类型学分析28-38
- 第一节 东晋建康地区墓葬的总体概述28-30
- 第二节 东晋建康地区墓葬型式分析30-35
- 一. 双室墓30
- 二. 单室墓30-35
- 小结35-38
- 第二章 东晋建康地区的丧葬制度38-90
- 第一节 东晋建康地区的装殓制度39-55
- 一. 丧礼之制39-43
- 二. 敛服制度43-55
- 第二节 “葬以殊礼”之“秘器”与“温明”55-64
- 一. 秘器55-56
- 二. 温明56-64
- 第三节 墓内祭祀与随葬品64-90
- 一. 以祭台为中心的墓内祭祀制度64-76
- 1. 陶质祭台墓的祭祀制度64-69
- 2. 砖砌祭台墓的祭祀制度69-76
- 二. 随葬品制度76-90
- 第三章 东晋建康地区墓葬分布与排列90-100
- 一. 东晋帝陵选址90-92
- 二. 家族墓地排列方法92-100
- 结语100-102
- 参考文献102-10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成果106-108
- 后记108-11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东方;;中国古代丧葬中的晋制[J];考古学报;2015年03期
2 陈大海;;南京尹西村东晋家族墓[J];大众考古;2015年05期
3 韦正;;南京东晋温峤家族墓地的墓主问题[J];考古;2010年09期
4 吴桂兵;;晋代墓葬制度与两晋变迁[J];东南文化;2009年03期
5 高崇文;;试论先秦两汉丧葬礼俗的演变[J];考古学报;2006年04期
6 韦正;;东晋墓葬制度的考古学分析[J];华夏考古;2006年01期
7 赖萍;;东晋南朝定都建康述论[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安然;魂返故土还是寄托异乡——从墓葬和墓志看东晋的流徙士族[J];东南文化;2002年09期
9 王志高,周维林;关于东晋帝陵的两个问题[J];东南文化;2001年01期
10 韩国河;论秦汉魏晋时期的家族墓地制度[J];考古与文物;1999年02期
,本文编号:9166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916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