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热”北“冷”格局下的济南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7 18:03
本文关键词:南“热”北“冷”格局下的济南市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乡村旅游 济南市 南“热”北“冷” SWOT分析
【摘要】: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的现代乡村旅游活动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居民休闲、度假的重要方式。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国内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规范发展济南市乡村旅游意义重大。本文对济南市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一方面济南市乡村旅游需求旺盛,资源丰富;另一方面由于资源优势差异等原因,济南市乡村旅游存在着明显的南“热”北“冷”局面。针对这种格局,笔者主要运用了旅游学、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和知识展开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及SWOT分析法等对南“热”北“冷”的格局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力争在实践上能够为济南市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概括起来,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文献综述等,找到本文的研究突破口,为下文展开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理论研究。即对乡村旅游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包括乡村旅游的内涵与类型;社区参与理论、旅游需求与供给理论、体验经济理论、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第三部分:实证研究。分析济南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态势,主要介绍了济南市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与发展阶段、发展现状、南“热”北“冷”的原因及SWOT分析,为下文的分析奠定了必要的现实基础;第四部分:对策研究。主要针对济南乡村旅游南热北冷的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具体为:与相关规划对接以求借势发展;开拓创新促发展;科学规划布局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南部提升北部突破的具体策略;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培养等;第五部分:结语。概况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对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对发展之处做出未来展望。
【关键词】:乡村旅游 济南市 南“热”北“冷” SWOT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1 引言9-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2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意义10
- 1.1.3 必要性分析10-11
- 1.1.4 可行性分析11-12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12-14
- 1.2.1 研究内容12-13
- 1.2.2 研究方法13
- 1.2.3 技术路线13-14
- 1.3 文献综述14-18
- 1.3.1 国外文献综述14-15
- 1.3.2 国内文献综述15-17
- 1.3.3 国内外文献述评17-18
- 2 理论基础18-21
- 2.1 乡村旅游的内涵与类型18-19
- 2.2 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理论19-21
- 2.2.1 社区参与理论19
- 2.2.2 旅游需求与供给理论19
- 2.2.3 体验经济理论19-20
- 2.2.4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20-21
- 3 济南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态势分析21-34
- 3.1 发展背景与发展阶段21-22
- 3.1.1 发展背景21
- 3.1.2 发展阶段21-22
- 3.2 总体现状分析22-25
- 3.2.1 济南市乡村旅游资源调查22-23
- 3.2.2 济南市乡村旅游开发状况23-25
- 3.3 南“热”北“冷”现状及原因分析25-30
- 3.3.1 南“热”北“冷”现状分析25-27
- 3.3.2 南“热”北“冷”原因分析27-30
- 3.4 济南市乡村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30-34
- 3.4.1 优势分析31
- 3.4.2 劣势分析31-32
- 3.4.3 机遇分析32
- 3.4.4 挑战分析32-34
- 4 济南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34-47
- 4.1 与相关规划对接以求借势发展34-35
- 4.2 开拓创新促发展35-36
- 4.2.1 要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驱动的关系35
- 4.2.2 要正确处理好提升产业素质和扩大产业规模的关系35
- 4.2.3 要促进乡村旅游形式和产业功能的多元化35
- 4.2.4 要培育壮大乡村旅游龙头企业,多渠道集资35-36
- 4.2.5 要做好乡村旅游宣传营销工作36
- 4.3 科学规划布局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36-42
- 4.3.1 积极发展观光游览型乡村旅游36
- 4.3.2 不断探索商务会议型乡村旅游36-37
- 4.3.3 全面开展体验参与型乡村旅游37-39
- 4.3.4 大力发展教育型乡村旅游39
- 4.3.5 引导发展乡村古镇文化旅游39-40
- 4.3.6 广泛开展购物型乡村旅游40
- 4.3.7 深入开发宗教文化旅游40-42
- 4.3.8 在有条件的乡村地区重点开发综合型乡村旅游42
- 4.4 南部提升北部突破的乡村旅游发展策略42-45
- 4.4.1 南部提升策略42-44
- 4.4.2 北部突破策略44-45
- 4.5 加强旅游宣传推介,完善基础设施,,加强人才培养45-47
- 4.5.1 加强旅游宣传推介45-46
- 4.5.2 完善基础设施46
- 4.5.3 加强人才培养46-47
- 5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芳丽;唐孝中;;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之策[J];经营与管理;2011年06期
2 谷静敏;刘立;;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策略[J];中国商贸;2011年05期
3 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2期
4 张颖;;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企业导报;2010年08期
5 张宁;朱秀秀;宋金平;;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25期
6 李加林;童亿勤;时媛媛;李菁;;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张洪;;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定位[J];经济管理;2008年17期
8 宋瑛;;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9 郑凤萍;杜伟玲;;黑龙江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01期
10 余兵;;“焦作模式”和“栾川模式”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启示[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931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931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