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石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摘要】:文章以石油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1993—2013年石油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动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石油城市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分享份额,结构份额和竞争力份额对石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第一产业对石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有限,发展速度较慢;第二产业是石油城市的支柱产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但是竞争力较弱;第三产业虽然有较快的发展,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渐扩大。为此,石油城市应当发展有特色的第一产业,加快第二产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加速发展第三产业。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管学院;
【关键词】: 石油城市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偏离-份额法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4CX04051B) 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14CJJJ09)
【分类号】:F426.2;F121.3
【正文快照】: 引用格式:黄新颖,王军.我国石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5,17(6):7-14 Huang Xinying,Wang Jun.Industrial structure evolu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s petroleum-basedcities[J].ResourcesIndustries,2015,17(6):7-1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童江华;徐建刚;曹晓辉;徐芳;;基于SSM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以南京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7年05期
2 李祥妹;刘亚洲;王君;;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区域制造业发展态势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Selection of Leading Industry in Anshun Experimental District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1期
2 王虎;夏自谦;冯达;;河北省林下经济产业规划布局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3 娄昭;徐忠;张磊;;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安顺试验区主导产业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4 朱青;罗志红;;对德兴市发展循环型旅游产业的思考[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1期
5 宋琦;振兴东北资源型工业基地的根本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08期
6 徐建中,董凯;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10期
7 李德江;佟光霁;;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地区)企业竞争力提升浅析[J];商业研究;2005年22期
8 王福君;;辽宁省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选择的约束条件和路径[J];商业研究;2006年18期
9 田红娜;佟光霁;;营建区域创新体系 推动我国资源型城市(地区)转型[J];商业研究;2007年07期
10 孔微巍;闫倩;;法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金融支持模式及借鉴[J];商业研究;2009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平;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袁宏志;盘锦市产业转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黄禹铭;后金融危机时代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刘法宪;重庆市锰矿产业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邱松;东北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陈俊红;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8 边莉;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秦东钦;基于生态城市构建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孙秀梅;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机理与调控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彦;煤炭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单爱梅;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季秋;破产资源县(市)“矿业财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4 张博;滨海新区海洋循环经济产业选择及其产业链优化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5 明月;资源型组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6 赵海;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转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熊权湘;资源型城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8 刘通;都市圈视角下的资源型城市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孙合灵;山东省资源型城市再城市化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洁;“单一大企业主导型”城市发展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耀烈;缪苗;;国际产业转移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升级[J];商业研究;2006年13期
2 王青;第二产业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6期
3 葛军;刘家明;;广东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与竞争力的偏离份额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6期
4 刘刚;沈镭;;1951~2004年西藏产业结构的演进特征与机理[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5 方创琳;蔺雪芹;;武汉城市群的空间整合与产业合理化组织[J];地理研究;2008年02期
6 王德利;方创琳;;中国跨区域产业分工与联动特征[J];地理研究;2010年08期
7 薛国勇;李晓;游建胜;朱昱;;中国沿海地区产业结构水平的横向对比与纵向测度模型及应用——基于福建省的视角[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1年01期
8 刘克利,彭水军,陈富华;主导产业的评价选择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2003年03期
9 童江华;徐建刚;曹晓辉;徐芳;;基于SSM的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以南京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7年05期
10 孙东琪;朱传耿;周婷;;苏、鲁产业结构比较分析[J];经济地理;2010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新桂;;论产业结构演进中的制度创新[J];商业时代;2008年10期
2 佟亮;张丽;;新疆产业结构演进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效应分析[J];新疆财经;2011年06期
3 白石;钱净净;;产业结构演进与城镇化[J];开放导报;2013年05期
4 张丽;佟亮;;新疆产业结构演进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效应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5 边恕;日本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证分析[J];日本研究;2003年01期
6 赵砚;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证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09期
7 王鸿浩;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与趋势探索[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8 郑元同;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机理分析[J];决策咨询通讯;2005年06期
9 俞金国,王丽华;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及机理探究——以安徽省为例[J];人文地理;2005年05期
10 张云;;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调整的机制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平;;论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A];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远祥;;我国体育产业结构演进中的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博弈[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3 王磊;;台湾产业结构演进对东北的启示[A];第五届国有经济论坛“海峡两岸企业改革与重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雷;李艳梅;;结构节能: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路径选择[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 何泳 通讯员 王孝有;一季度我市新增企业逾4万家[N];深圳特区报;2014年
2 通讯员 廖美丽 记者 范思慧;昆区经济平稳起步亮点纷呈[N];包头日报;2014年
3 驻江西记者 梅柏林;南昌通过城市外围组团规划方案[N];中国旅游报;2010年
4 陈艳玲;科区“两翼齐飞”带来经济满园春色[N];通辽日报;2010年
5 特约记者 吕春云 武畅;“十一五”圆满收官[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汤斌;产业结构演进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2 宋小芬;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性与多样性[D];暨南大学;2008年
3 张志民;中国民营经济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周建安;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生态发展路径选择[D];暨南大学;2007年
5 陈丽蔷;外资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段文博;资源约束下的日本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钟勇;产业结构演进机理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8 佟东;日资对中国产业结构演进作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素清;长株潭产业结构演进及其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胡耀华;对外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演进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黎文峰;制度变迁与产业结构演进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龙自云;信息化促进产业结构演进的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5 王晓璇;我国经济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6 卢中辉;江西省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溪桥;西安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发展互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向超;山东省产业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9 戚兆坤;山东省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3年
10 罗立群;湖南省邵阳市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257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025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