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发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17:05

  本文关键词: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发展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 现状分析 发展对策


【摘要】:产业集聚区是在某一地理区域内,以特色主导产业为支撑,在政府的直接干预和领导下,资源集约利用,产业结构合理,吸纳就业充分,产业集聚特征明显,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以推动产业高效发展为宗旨的经济功能区。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取决于内部企业发展水平、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府作用力的发挥,同时受区域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交通因素的影响,发展过程中还要受到做行政、规划、组织管理以及生产过程中各种要素的制约。产业集聚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解决当前资源环境约束、转变生产方式的必然要求。产业集聚区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上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能有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创新体系和现代城镇体系,有效改变当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的高效、科学发展。为了加快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河南省委、省政府于2008年提出产业集聚区建设规划重大战略决策,2009年开始规划启动,产业集聚区建设已经成为河南省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助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支撑。驻马店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大力推进市属及各县产业集聚区建设,目前全市共有省定产业集聚区12个,按照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统筹规划,有序开发,每个产业集聚区选择确定2-3个主导产业,涉及机械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众多产业。近年来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取得了长足进步,对驻马店市民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排头兵作用,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产业层次低、科技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人才支撑体系不健全等。本文以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根据产业集聚区的基本理论,对影响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以及制约因素进行了详实分析,论证了发展产业集聚区的时代必然性。通过理论研究、案例剖析、数据比较等方法,在理论分析与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之上,认真查找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探索总结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加速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在对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的基础上,试图能进一步丰富产业集聚区发展理论体系。
【关键词】: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 现状分析 发展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3
  • 1.1 选题原因与现实意义10-11
  • 1.1.1 选题原因10
  • 1.1.2 现实意义10-11
  •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11-12
  • 1.3 研究思路、方法12
  • 1.3.1 研究思路12
  • 1.3.2 研究方法12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12-13
  • 第二章 产业集聚区的理论内涵13-21
  • 2.1 产业集聚区的理论内涵13-14
  • 2.2 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构成要素14-18
  • 2.2.1 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外在因素14-15
  • 2.2.2 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内在因素15-17
  • 2.2.3 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制约因素17-18
  • 2.3 发展产业集聚区的必然性18-21
  • 第三章 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21-26
  • 3.1 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现实基础21-22
  • 3.1.1 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有利因素21-22
  • 3.1.2 驻马店市产业聚集区发展的不利因素22
  • 3.2 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和建设成就22-24
  • 3.2.1 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22-23
  • 3.2.2 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建设成就23-24
  • 3.3 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特点24-26
  • 第四章 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存在的问题26-28
  • 4.1 龙头企业的引领效应不明显26
  • 4.2 产业链不能有效发挥产业集群的优势26
  • 4.3 基础服务设施滞后影响产业集聚区发展26-27
  • 4.4 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竞争力受制约27-28
  • 第五章 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28-36
  • 5.1 河南省成功产业集聚区的案例分析及经验启示28-31
  • 5.1.1 河南省成功产业集聚区的案例分析28-30
  • 5.1.2 河南省成功产业集聚区的经验启示30-31
  • 5.2 驻马店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31-36
  • 5.2.1 注重培育主导产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头效应31
  • 5.2.2 根据产业链的布局,打造便捷高效健康可持续的产业环境31-32
  • 5.2.3 提升产业集聚区的集聚效应和区域竞争力,推动产城融合32-33
  • 5.2.4 加强对高素质人才培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33-36
  • 第六章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39
  • 致谢39-40


本文编号:10321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0321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8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