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与内在机制——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

发布时间:2017-11-09 23:31

  本文关键词: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与内在机制——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


  更多相关文章: 经济发展 产业布局 生态环境


【摘要】:本文根据联合国经济合作开发署建立的压力-状态-响应模式,构建陕西地区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与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相应的指数序列,建立产业布局、生态环境和经济增长的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究其互动关系。研究发现,陕西地区经济增长是产业布局效益和生态环境质量的原因,而生态环境质量是产业布局效益的原因。同时,应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方法分析陕西地区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与生态环境的互动规律。结果表明,陕西地区生态环境污染排放总量受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而产业布局是影响生态环境污染物质组成的重要因素。
【作者单位】: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关于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及生态环境关系的问题已经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诸多突出成果,但整体来看,现有研究依然缺乏系统性,或是集中于某一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或者是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宏观影响。在研究方法上以定性研究为主,主要集中在通过GDP增长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世亮;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J];中国贫困地区;2000年03期

2 杨崎筠;;农民对生态环境建设有“五忧”[J];农村工作通讯;2000年05期

3 郝厚璋;生态环境:一要保护二要建设[J];发展;2001年07期

4 俞文煜;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安徽决策咨询;2001年12期

5 杨阳;每年数万人青海挖虫草 掠夺式采挖破坏生态环境[J];价格与市场;2002年08期

6 郭谊;保护社会文明生态环境[J];计划与市场;2002年02期

7 吴敏;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失灵分析[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2年02期

8 樊友举 ,何寿强 ,张季纲;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促进山区人民致富——川北山区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探索[J];四川劳动保障;2004年06期

9 李光琦;张天锁;王建洲;朱成坤;;段家峡水库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调查报告[J];科学大众;2006年09期

10 程诚;胡浩俊;张书杰;;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良性交互效应浅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礼先;;生态环境建设的区域配置[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杜开锐;;天津的生态环境及生态管护[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赵文焕;;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构想[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刘丛;马利民;;中国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5 黄国勤;;农村生态环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柏玉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探讨[A];首届沂蒙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兰桂山;;纵论丰宁县科学治理生态环境的典型经验与做法[A];2009新华杯迎国庆60周年畜牧兽医科技论文集[C];2009年

8 范广鹏;;鞍山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9 梁流涛;诸培新;;农村发展中生态环境问题形成机理及其管理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10 胡民芳;;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亚楠;旅游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N];中国旅游报;2003年

2 潘玉君;简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中的补偿问题[N];光明日报;2004年

3 庞贤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N];广西日报;2004年

4 河北唐山 马永平;建立良好的市场生态环境[N];中国建设报;2002年

5 吕志雄;生态环境要好[N];河南日报;2007年

6 记者 王青山;政府应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N];四川日报;2006年

7 党毅;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初现成效[N];固原日报;2008年

8 记者 朱扬;调研金融生态环境建设[N];恩施日报;2010年

9 中国人民大学 张巧云;从科学发展的高度谋划生态环境建设[N];人民日报;2010年

10 张巧云;从科学发展高度谋划生态环境建设[N];中国建设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永林;吉林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政府支撑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3 卢斌(王莹);基于格网GIS的艾比湖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雷敏;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耦合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薛占海;生态环境产业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张继承;基于RS/GIS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廖炜;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梁海超;重庆松藻煤矿区生态环境经济补偿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9 张远;黄河流域坡高地与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规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武国胜;福建省生态环境时空格局信息图谱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芳;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及其与城市化效率的时空分异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闯;辽宁省大洼县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党卓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5年

4 史立静;邢台市农村生态环境问与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蒋政;宁夏中卫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6 徐双明;区域生态环境服务政府购买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7 林亮明;当代国际生态环境公正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峰;明清时期嵩山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D];郑州大学;2010年

9 廖桂霞;人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高林林;虚拟社区生态环境的模型设计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64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164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9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