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融资平台加速器效应的风险作用机制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01 04:21

  本文关键词: 地方政府 举债冲动 融资平台 加速器效应 金融风险 出处:《商业研究》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地方政府争夺金融资源的载体,融资平台是连接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的桥梁,在现实中相当于创造了另一个信贷市场,这一信贷市场具有加速器效应,在现实中能够放大和加强金融风险,从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
[Abstract]:As a vehicle for local governments to compete for financial resources, the financing platform is a bridge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s and commercial banks, which in reality is equivalent to creating another credit market, which has an accelerator effect. It can amplify and strengthen financial risk in reality, thus affec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macro-economy.
【作者单位】: 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项目编号:NCET-10-009 北京农学院“大北农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SK001 北京农学院优势科技团队(北京农业产业安全理论与政策研究创新团队)项目资助
【分类号】:F127;F8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川;黎新;周镇峰;;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基于“金融加速器模型”的中国经济周期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01期

2 钟伟,宛圆渊;预算软约束和金融危机理论的微观建构[J];经济研究;2001年08期

3 林毅夫,李志峗;政策性负担、道德风险与预算软约束[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4 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J];经济研究;2004年06期

5 张军;高远;傅勇;张弘;;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J];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6 施华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内生性:一个基于双重软预算约束的分析框架[J];金融研究;2004年06期

7 杜清源,龚六堂;带“金融加速器”的RBC模型[J];金融研究;2005年04期

8 巴曙松,刘孝红,牛播坤;转型时期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地方治理与银行改革的互动研究[J];金融研究;2005年05期

9 时红秀;;地方政府经济竞争:理论演进和中国的实践[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贾康;孟艳;;运用长期建设国债资金规范和创新地方融资平台的可行思路探讨[J];理论前沿;2009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宣丹妮;;民企与政府关系扭曲诱因剖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2 李停;;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区际合作障碍——基于晋升博弈分析视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张良悦;;内化市场规则,促进民企发展——民营企业发展问题研究综述[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暴景升;;农村义务教育供给与各级政府财政职责[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徐键;;强制性支出责任与地方财政自主权[J];北方法学;2011年02期

6 陈灿德;;利益集团与我国银行制度变迁[J];北方经济;2006年20期

7 罗鹏;;公司债务融资与银行预算软约束研究综述[J];北方经济;2007年06期

8 李勇;;预算软约束与我国高校负债问题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04期

9 李晟;;转型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分权[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7年02期

10 孙志军;杜育红;李婷婷;;义务教育财政改革:增量效果与分配效果[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欣;李建军;;地方财政健康与财政分权——基于湖北省县级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罗必良;李尚蒲;;地方政府间竞争:基于土地出让反应函数的估算——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验证(1993-2009)[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李尚蒲;罗必良;;中央与地方博弈:来自1999-2009年土地审批与违法用地的证据[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4 周杰;;中央控制与地方过渡供给:一类公共物品提供决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5 刘宁;孙秋鹏;;投资宏观调控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博弈行为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6 尹恒;;中国县级政府支出偏向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杨勇;;聚集效应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证研究[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8 保建云;;权力租金、寻权与权钱交易的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倪子靖;;规制俘获理论的文献综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10 孙柳媚;王争;;转型时期的税收竞争、地方公共服务与经济表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尚海涛;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李善杰;软预算约束下的宏观经济与政策实践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刘松;股票错误定价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丁业震;国有上市公司重组中的利益冲突与重组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7 陈鹏;台湾经济波动冲击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曹珂;中国金融发展与比较优势:外部融资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9 吕大忠;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反垄断和市场化[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江依妮;中国式财政分权下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玉东;区域行政垄断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佳;落后产能的成因研究——土地分成合约的视角[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马彪;国有企业实施BOT的软预算问题及契约效率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鹏;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不足的对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张芳;地方政府间非合作博弈的机理及治理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尹燕飞;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对基础教育供给行为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瞿梦杰;乡镇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晋晓飞;基于变点理论的我国宏观金融不稳定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徐楚锟;政府引导下的低碳经济融资方式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卓元,路遥;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周立;渐进转轨、国家能力与金融功能财政化[J];财经研究;2005年02期

3 周立;改革期间中国国家财政能力和金融能力的变化[J];财贸经济;2003年04期

4 段忠东;曾令华;黄泽先;;房地产价格波动与银行信贷增长的实证研究[J];金融论坛;2007年02期

5 李军杰;经济转型中的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变异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1期

6 皮舜;武康平;;中国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发展关系的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6年02期

7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8 袁志刚,范剑勇;1978年以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及其地区差异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9 范剑勇,王立军,沈林洁;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J];管理世界;2004年04期

10 许罗丹,梁志成;软预算约束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转轨——软预算约束理论二十年发展述评[J];经济科学;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硕平;我国金融风险的系统分析[J];南方金融;2000年04期

2 臧学英;关于金融风险的理论思考[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2期

3 王国恩;制度缺陷与金融风险[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4 赵紫剑;债权托管——化解金融风险的有效方式[J];经济经纬;2001年04期

5 郭林田,杨芙蓉,张书良;强化金融监管 防范金融风险[J];经济师;2001年08期

6 李定,郭建强;我国银行金融风险的定位与制度性成因[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5期

7 石士钧;发展中经济与金融风险──论我国防治金融风险的分析思路[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8 段伟平;家庭金融风险你防了吗?[J];金融经济;2001年11期

9 何焱;论我国存在的金融风险及其防范[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10 巴哈尔别克,熊亚林,蒋志成;转轨时期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J];新疆金融;200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温红梅;姚凤阁;;金融风险系统混沌效应的分析与控制[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德红;;试论银行业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A];柴达木金融服务论坛专刊[C];2004年

3 王琨;;浅谈金融风险及其防范对策[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论文汇编(上册)[C];2005年

4 张顼;;环境因素对金融风险影响的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5 沈传河;郭玉德;;金融风险的非市场化分配机制与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建设[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6年

6 范英;;度量金融风险的VaR方法及其在我国股市风险分析中的应用[A];Optimization Method, Econophysics and Risk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7 何自云;;商业银行的核心功能:管理金融风险——兼论商业银行的未来[A];“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与中国金融的发展和创新”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李中权;;情绪调节策略与金融风险耐受性:性别的调节作用[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张尧庭;;如何选择度量金融风险的指标[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10 ;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与风险防范[A];治理结构与风险防范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开宇;建立金融风险应急体系的理性思考与现实选择[N];金融时报;2005年

2 记者 张凤林;努力创建金融安全区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N];山西日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 李鹏;城镇化发展应严防金融风险[N];中国房地产报;2012年

4 本报特约主笔 中华元国际金融智库创办人 张庭宾;中国转向防范金融风险 刺激计划难再续[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5 记者 孙红娟;中国评级展望遭调降 评级巨头警示金融风险[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6 上海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所长 王德培;金融风险爆发的前景[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7 明天;市场忧虑的金融风险[N];金融时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王成洋;警惕苏格兰独立引发金融风险[N];金融时报;2014年

9 王子鹏;房地产无力承担金融风险之重[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10 阎 坤 陈新平;综合治理“金融风险财政化”[N];证券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硕平;我国金融风险的系统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张奇;金融风险论——体制转轨时期金融风险形成机理与金融稳定机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3 张少春;体制转轨中的金融风险问题——基于财政金融体制变革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4 许文彬;信息结构、制度变迁与金融风险演进[D];厦门大学;2003年

5 范俏燕;房地产交易博弈与金融风险[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童永强;基于资产负债表方法的行业金融风险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黎;金融风险扩散的机理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许文彬;金融风险的经济学分析[D];厦门大学;2001年

3 朱莉;金融全球化与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4 刘静;试论转型时期我国金融风险及控制手段[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郭红霞;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0年

6 刘丹娜;金融风险财政化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黎昌贵;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8 张晋伟;中国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9 宋广盛;当前我国主要的金融风险与控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志勇;利用衍生产品防范我国金融市场的金融风险[D];天津工业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550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550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0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