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丰裕中贫困、选择性贫困抑或是持久性贫困——农村地区消费动机强度日渐趋弱的致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03 08:03

  本文选题:丰裕中贫困 切入点:选择性贫困 出处:《财贸研究》2014年05期


【摘要】:农村消费需求不足和消费动机偏弱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瓶颈",按照农村地区消费支出识别贫困家庭的标准进而确定贫困家庭是何种类型——丰裕中贫困、选择性贫困抑或是持久性贫困。结合贫困理论与消费理论对农村消费动机强度日渐衰弱趋势的致因进行研究,并从HF假说的视角切入,利用1989—2009年CHNS农村微观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经验分析。结果显示,由于HF假说而形成的丰裕中贫困和选择性贫困会显著影响到农村地区消费动机强度,持久性贫困并非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而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缺位是加剧这一格局显著性的致因。因此,应尽快实施和完善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
[Abstract]:Insufficient rural consumption demand and weak consumption motivation have become the "bottleneck" that affects the stead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a for identifying poor households in rural areas, we can then determine what type of poor households are poor-rich and moderate poverty.Selective or persistent poverty.Combined with poverty theory and consumption theory,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auses of the declining trend of rural consumption motivation intensity,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F hypothesis,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by using the CHNS rural micro-section data and time series data from 1989 to 2009.The results show that moderate and selective poverty due to HF hypothesis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intensity of consumption motivation in rural areas, and persistent poverty is not the main factor.The absence of the whol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s the cause of aggravating this pattern.Therefore, we should implement and improve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rural areas as soon as possible.
【作者单位】: 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隆德大学社会学研究所;
【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社会救助与促进就业互动机制的构建”(71003045)
【分类号】:F126;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艾春荣;汪伟;;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2 龙志和,王晓辉,孙艳;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习惯形成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2年06期

3 雷钦礼;;财富积累、习惯、偏好改变、不确定性与家庭消费决策[J];经济学(季刊);2009年03期

4 杭斌;;习惯形成下的农户缓冲储备行为[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5 刘建国;我国农户消费倾向偏低的原因分析[J];经济研究;1999年03期

6 杭斌;申春兰;;习惯形成下的缓冲储备行为[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7 杭斌;郭香俊;;基于习惯形成的预防性储蓄——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9年03期

8 贾男;张亮亮;;城镇居民消费的“习惯形成”效应[J];统计研究;2011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朝林;扩大农民消费需求是拉动内需的一条重要途径[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2 郭范顺;;辽宁省农户经济行为演变规律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3 孟劲;侯炬凯;;我国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差异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4 常东亮;消费促进内需增长的经济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李连重;启动农村市场的对策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6 沈恒林;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与长期经济增长[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韦晓辉,张潇文;中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分析[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3期

8 高明;郭姝辛;;保险业发展对居民消费行为研究——基于VEC模型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11年11期

9 孙永军;刘国辉;;居民消费需求与公共服务水平关系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陈黎明,李东升;4Cs营销理论在开拓农村市场中的应用[J];沧桑;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建国;;扩大内需的政策选择[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2 李凌;王翔;;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3 刘明;朱斌;;基于永久收入假说的中国储蓄率研究——中国城乡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马双;臧文斌;甘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影响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1期[C];2010年

5 贾男;张亮亮;甘犁;;不确定性下农村家庭食品消费的“习惯形成”检验[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文杰;内生消费、消费行为和消费增长[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3 谢勇;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刘霁雯;我国居民收入与国内旅游消费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于丽敏;农民工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王敏;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付立春;中国消费率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8 杨俊;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投入行为及其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杨琦;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金振宇;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及其对消费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长华;江西居民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李薇;不安全感、预防性储蓄与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孙永军;农村消费的影响机制及政策建议[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磊;陕西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贺麟;陕西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黄敦平;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及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章亚男;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消费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8 朱芸;化妆品消费的社会化:农民选择与分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龚攀峰;习惯形成下的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曹亚芳;收入不确定性、攀比效应和消费[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伟;;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决定因素——基于1995-2005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02期

2 何新华;曹永福;;从资金流量表看中国的高储蓄率[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6期

3 龙志和,王晓辉,孙艳;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习惯形成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2年06期

4 龙志和,周浩明;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5 叶海云;试论流动性约束、短视行为与我国消费需求疲软的关系[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6 万广华,张茵,牛建高;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J];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7 朱国林,范建勇,严燕;中国的消费不振与收入分配:理论和数据[J];经济研究;2002年05期

8 万广华,史清华,汤树梅;转型经济中农户储蓄行为:中国农村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年05期

9 施建淮,朱海婷;中国城市居民预防性储蓄及预防性动机强度:1999—2003[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10 任若恩;覃筱;;中美两国可比居民储蓄率的计量:1992—2001[J];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增文;Antoinette Hetzler;;融资渠道不畅、保障力度不足与农村消费动机强度低下致因分析——基于区域差异的度量、探索与诠释[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1704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704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a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