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我国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1 16:36

  本文选题:区域科技 + 协同创新 ; 参考:《管理学报》2014年06期


【摘要】:以绩效评价的角度,构建了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指标体系多层次及指标值模糊性和随机性特点,提出了基于云理论的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模型。通过选取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并呈现层次化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puts forward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of reg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based on cloud theory according to the multi-level index system and the fuzzy and random characteristics of index system.The empirical study of 31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in China shows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regional cooperative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is at a relatively low level and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erarchy.On this basis,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view of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regional cooperative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南省科技厅;
【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2GXS2D0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10YJA630079)
【分类号】:F1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乔金杰;赵秋莲;;农业技术创新主体协同绩效分析及主体确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2 张翠华;周红;赵淼;常广庶;;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及其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张爱琴;陈红;;产学研知识创新网络的协同创新评价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柯飞帆;宁宣熙;;基于神经网络的合作企业资源协同评价的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年01期

5 赵川;杨洁;曾强;刘爱军;;遗传算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在协同创新评价中的应用[J];机械;2010年08期

6 路正南;刘春奇;王国栋;;光伏产业链协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3年01期

7 孔祥浩;丁萌;周聚;;基于压缩感知的协同创新评价方法研究[J];价值工程;2013年05期

8 穆东;杜志平;;资源型区域协同发展评价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年05期

9 冯博;索玮岚;樊治平;;考虑多指标模糊关联的服务制造网络协同绩效评价方法[J];中国管理科学;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瑞霞;李云;;供应链协同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北方经济;2010年02期

2 刘奕;贾元华;石良清;;基于DEA模型的区域高速公路社会经济适应性评价方法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3 傅春;林永钦;谢莉芳;;资源型城市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萍乡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4 乔金杰;;基于协同视角的供应链绩效评价[J];财会通讯;2011年29期

5 熊崇俊;宁宣熙;潘颖莉;;中国综合交通各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系统工程;2006年06期

6 靳景玉;刘朝明;;基于协同理论的城市联盟动力机制[J];系统工程;2006年10期

7 郭梅;朱金福;;基于模糊粗糙集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J];系统工程;2007年07期

8 庄宇;李庆果;;区域生态环境经济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J];工业工程;2008年04期

9 王延娜;冯艳飞;;基于FAHP的制造业精益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04期

1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stomer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Innovation[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郭存芝;罗琳琳;;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模型[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2 魏海燕;李晗;;基于协同理论视角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构建[A];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文杰;基于合作伙伴关系的供应链协同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夏伟怀;铁路物流资源整合优化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鄢飞;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协同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4 胡静;湖北西部地区区域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殷琦;基于社会资本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徐辉;知识流程外包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黄花叶;基于TPL的集群式供应链协同及绩效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令荣;供应链协同度评价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徐建平;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10 王玉芳;国有林区经济生态社会系统协同发展机理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红志;基于复杂系统的海洋知识创新网络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延娜;复杂产品制造企业供应链协同机制及其绩效测度[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君;现行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缺失与拓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琴;关系嵌入性对上下游供应链协同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吉振光;上邻近层卸压范围及瓦斯流动规律的应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6 徐洪超;快速消费品供应链的库存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董玉娜;交通运输系统与物流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钟冬荣;基于ERPⅡ的供应链协同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程秀娟;基于供应链协同的供应商质量管理改进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欧阳敏佳;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能力成熟度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群;姜振寰;;产业链的内涵及特性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11期

2 陈卫东,樊治平,王建宇,陈媛;供应商协同设计能力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3 谷国锋,张秀英;区域经济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机制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4 罗东,段纲;电子商务环境下动态联盟的层次协调模型[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4期

5 穆东,任一鑫;矿产资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对策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1年02期

6 王硕,唐小我;基于神经网络的虚拟企业跟踪评价系统[J];中国工程科学;2003年04期

7 李贵春,李从东,李龙洙;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8 许金立;张明玉;;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机制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1年02期

9 刘广生;张妍;吴启亮;;基于循环经济的电力产业价值链优化策略[J];管理现代化;2011年03期

10 吴红娉;葛海江;;基于BP神经网络的触摸屏校准算法[J];机电工程;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耿亚新;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构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超,熊明松,马金光;销售分支机构绩效评价模型研究[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赵静杰;庞博;;知识型员工绩效评价模型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6年02期

3 郭京生;杜慧慧;;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模型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4 韩园园;杜治平;;我国制药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模型探析[J];大众商务;2010年04期

5 朱治龙,曾德明,毛育辉,周永明,周重揆,周尼尔;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模型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3年12期

6 王宏;;企业知识型员工绩效评价模型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张力;聂鸣;;企业孵化器分类和绩效评价模型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年05期

8 林涛;刘家诚;张继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风险绩效评价模型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9年07期

9 陈耘;赵富强;靳龙;;基于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的企业绩效评价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3年04期

10 李宛宣;;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模型的改进[J];现代商业;2013年3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贺金凤;质量绩效评价模型与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2 王巍;政府领导绩效评价模型与评价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徐兵;中国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光汝;G公司分公司绩效评价模型构建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2 李欣;国防研究所科研岗位绩效评价模型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张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综合绩效评价模型[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4 王茹君;基于过程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模型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年

5 赵韶芬;饭店战略联盟绩效评价模型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侯广真;重庆市政府投资高速公路项目绩效评价模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7 杜慧慧;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8 张瑞;企业社会绩效评价模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9 马刚;ERP环境下制造企业的绩效评价模型及系统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宋绪亮;开放式基金绩效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36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736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f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